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绿色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增加的资源短缺,如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锐减;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不难看出,上述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自己制造且大都是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的副产品.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资源枯竭等种种环境问题,哪一样不是人类"作茧自缚",自作自受?人类必须自己救自己.人类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进行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以解决环境问题求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强调指出,“协调论”是当代正确处理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指导思想,并据此提出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应大体上遵循以下一些规律:1.人类的发展活动(包括人口的繁衍和经济活动等)必须同地理环境的容量相适应;2.人类开发利用和改善自然的活动,必须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3.人类开发利用和改善自然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4.人类确定各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必须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结构大体上吻合;5.人类要消除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必须依靠全面正确地选择能源及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6.人类与地理环境协同创造世界物质文明,既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又必须遵循社会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芬 《今日科技》2010,(4):36-37
<正>信息资源是人类活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集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石头是陪伴人类最长的一种资源,如今,石文化已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消费需求。就让我们来看看石头里面的文化吧!石头是一种古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对石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人类原始劳动的第一代生产工具,也是人类之初在与自然界生存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石"来运转,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初体验!  相似文献   

5.
李惠茹 《创新科技》2013,(7):106-107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正在破坏性、掠夺性利用地球资源,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大自然在警示着人们: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人类将会使地球资源枯竭;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人类将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进和倡导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工业园: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纵观全球各国工业发展历程 ,工业在为全球带来财富的同时 ,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人类因工业直接和间接造成的生态和环境破坏主要有 :大气污染 ;水污染严重和淡水资源缺乏 ;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耕地沙化、退化 ;垃圾泛滥 ,固体废料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 ;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 ;酸雨灾害严重 ;气温升高 ,灾害性的气候异常 ;臭氧层被破坏。这十大环境和资源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足以被称作“生态危机” ,也是人类的生存危机。因此 ,如何使工业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不再产生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7.
任雪莲 《科技信息》2011,(29):415-415,411
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而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人类日益关注的焦点。资源的枯竭,迫使人类去勘探开发埋藏更深、条件更艰苦的新型资源;环境的恶化,则需要人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行规避。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地矿行业的专业人才利用地质的技术手段来了解最直接的信息。要振兴地矿行业,关键是要依靠地矿人才。而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燃料是最重要的能源。人类社会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与能源变革直接相关。农耕社会,人类主要依靠收集自然植物等作为能源燃料。工业革命之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逐渐成为全球主要能源来源,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其消耗总量急剧增长。长期、大量地使用化石资源,一方面由于其不可再生而导致资源逐渐枯竭;另一方面,化石资源使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CO2及污染物,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大范围雾霾等极端天气的出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自然,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双重意义:从人类利用的角度,属于资源;从人类生存条件角度,又属于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有无生命,而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根据能否更新(再生),而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非生物资源中的水、土、光、气,也属可更新资源,只有矿物、化石等才是不可更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资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0 引言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它是陆地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是由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下的高度综合的自然经济系统。由于喀斯特地区基岩主要是可溶性岩石,使其土地资源具有它的特殊性质,不利于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1.
资源和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知识和自然资源都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资源开发与新能源,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了人、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资源是人类从事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信息资源,是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资源我国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国内学者把科技资源大致分为两类:物理科技资源和信息科技资源。物理科技资源包括大型科学仪器和设备、各种实验条件和方  相似文献   

13.
<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公用性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化石能源的过量应用,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自瀚 《科技资讯》2011,(1):178-17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人类社会不断受到来自环境的报复,人类某些固有的观念也受到了挑战。人们开始检讨自身的过失,重新认识人类在地球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也不可推卸地负起了应尽的职责。本文探讨了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构建明确具体、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目标体系;挖掘课程资源,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教育实效;充分利用史料与现实资源,深化环境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和深化,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就要拓宽和深化治水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重新审视治水事业。  相似文献   

16.
《科技促进发展》2013,(5):44-44
<正>编者按: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发展的战略空间。近代以来,发端于陆地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海洋这一新的要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海洋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近40多年,世界海洋经济每10年约翻一番,2000年以来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蓝色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我国正处在海洋事业加  相似文献   

17.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资源和环境始终是个大问题,只不过时而在这方面,时而在那方面显现着种种问题,有时灾难具有全球性、爆发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痛苦的回忆,引起对未来的恐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人类绿色发展指数(HGDI)和构建指标体系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社会综合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2007—2016年,经济区HGDI增长明显,人类社会综合发展程度显著提高;在HGDI中,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指数所占比重较小,经济区HGDI发展的短板明显,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各地市的人类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迅速,但各地市间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区呈现中心地区HGDI值高,四周值低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经济区HGDI大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教育与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和资源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水问题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其它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可宝贵的资源。从大禹治水算起,中华民族已有4000余年的水利史。当今地球上出现了世界性的淡水资源危机和水体污染,严重损害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我国的水问题也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