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仰国 《甘肃科技》2008,24(8):146-149
对3个主抗霜霉病的苜蓿新品系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定西安定区进行了生物学性状及植物学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个苜蓿新品系对定西地区的气候和土壤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霜霉病的发病率为0,白粉病发病率仅为7.55%,分别比陇中苜蓿和阿尔刚金苜蓿低72%和84%。2号、3号和4号品系(第二年)的鲜草产量分别达56.73 t/hm2嫡6、3.8 t/hm2嫡和58.6 t/hm2嫡,3个品系的平均产草量较陇中苜蓿和阿尔冈金产草量分别提高30.5%(P<0.01)和17.5%(P<0.05)。抗病苜蓿将成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几个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 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年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尿素0.0 kg/hm2、过磷酸钙302.6 kg/hm2、硫酸钾440.0 kg/hm2,3种苜蓿均获得最高产量 ,其中阿尔冈金77167 kg/hm2,WL232HQ 77200 kg/hm2,敖汉苜蓿66166 kg/hm2.  相似文献   

3.
民勤沙漠绿洲苜蓿草产业发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访印  汪杰  杨会魁 《甘肃科技》2003,19(10):157-158
通过对紫花苜蓿的适应性栽培选育、优质丰产技术、人工草地建设、草产品生产加工、种草状态养畜及草产业发展的配套技术研究,在民勤沙漠绿洲形成了以苜蓿草产业为主,草畜产业协同发展的荒漠区特有的草地农业模式,促进了民勤渌洲草产业和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边单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于2001年育成,组合为边自464×海引149-2。在2002~2007年的各级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其中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839.7kg/hm,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3.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25.4kg/hm,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6.5%。在活动积温2150℃左右的适应区域种植均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经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二年检验,其粗淀粉含量为75.72~76.10%。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绿洲水分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旱区绿洲——民勤绿洲1985—2007年的统计资料和相关试验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影响绿洲农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排序研究,指出灌水量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依据水分生产函数概念,建立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效益理论得出经济合理的灌溉定额为5 690.55 m3/hm2(379.37 m3/亩),对应的作物水分生产力为1.26 kg/m3。  相似文献   

6.
司智杰  秦芳华  刘淑芳 《甘肃科技》2006,22(7):194-195,193
2002-2003年在宁夏南部山区进行的12个西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百里利西芹折合亩产最高,为184675.5kg/hm2,比对照四季西芹增产44.6%,其次阿特拉斯、千芳、圣地亚哥、文图拉、加州王分别折合产量为181075.5kg/hm2、180009kg/hm2、177342kg/hm2、136807.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1.8%、40.9%、38.8%、25%、7.1%,以上品种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水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南方优质象草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2007年对红象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矮象草、台湾甜象草、王草、华南象草等6个象草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经过2年观察测定,结果表明,6个象草品种均能适应本试验区的环境条件,台湾甜象草鲜草产量最高达141 345.68 kg/hm2,其次是王草137 798.85 kg/hm2,桂牧1号杂交象草125 322.6 kg/hm2,红象草119 179.58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华南象草107 183.55 kg/hm2提高了31.87%,28.56%,16.92%,11.19%;而矮象草叶量多、粗蛋白质含量高,适合饲喂兔、鱼、鹅等小型草食动物;台湾甜象草、红象草的再生性好、高产优质,营养价值与桂牧1号杂交象草相当,有望成为我国南方新的青饲料牧草品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甜糯玉米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精四适宜"即铺膜精细播种、精细管理;适宜播种期、适宜密度、适宜采收期、适宜绿色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集成栽培技术,种植迪糯278、京科糯2000、迪甜6号、迪甜10号、鲜糯1号5个甜糯玉米品种,两年来种植推广面积达1966.667hm2,平均增产2550kg/hm2,平均增收4500元/hm2以上,新增经济效益1068万元。  相似文献   

9.
新玉米4号属特早熟玉米品种,该品种生育期短,早熟性突出,双穗率高,抗旱、抗病、适应性广,适于密植。2000年在一五一团六连引种7.6hm2,在沙湾县西戈壁制种6.4hm2。这两个地区都属于冷凉区,常年≥10℃有效积温不低于2 700℃,无霜期125天左右。春季气温回升慢,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土壤保墒能力强,一五一团六连收获单产40 950kg/hm2,制种平均单产361kg/666.7m2;西戈壁乡收获总产35080kg,制种平均单产365。4kg/666.7m2。下面就新玉4号制种技术及杂交种推广应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2年、2003年,133团种植紫花苜蓿4000亩,经两年的试验,其中当年苜蓿1500亩,年收两茬,平均单产810kg,第二年种植苜蓿500亩收三茬,平均单产1100kg,2004年3月种植的105亩苜蓿,2007年平均单产高达1310kg,创苜蓿亩单产最高记录。栽培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低温抑制高寒地区晚秋和早春播种苜蓿快速整齐萌发,影响苜蓿人工草地的成功建植.为了探索苜蓿种子的低温萌发特性,为田间播种提供依据,选择国内外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标准发芽温度(20℃)和低温(4℃)萌发试验,测定相应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萌发苜蓿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品种间各发芽指标低温响应不同.中科1号耐低温发芽率最高,中科2号低温下根长生长最快.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可解释5个发芽指标64.18%的变异,根据主成分1,各品种低温萌发得分中苜1号、中科2号、中科1号、WL363、草原3号、敖汉依次降低.该结果为早春和晚秋低温条件下苜蓿播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盐池县本地苜蓿XM及宁夏益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15个美国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育期、株高、密度、产草量、茎叶比、越冬率等指标,开展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以本地种XM为对照,15个外引种紫花苜蓿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品种ZHM,E3006,D4,D2表现较优,其返青早,青绿期长,鲜草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52,1.45,1.28,1.25倍,干草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46,1.25,1.22,1.19倍,且抗旱性强,品质优良,适宜在宁夏盐池县等中部干旱带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港麦区小麦品种设计及沧麦026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麦026新品种以临汾605为母本,CA83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水旱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表现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节水、丰产特点突出.在1999~2001年冀中北水地组区试及大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790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135 kg/hm2.经省品审会审定通过,适宜河北省黑龙港麦区中高肥力水平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14.
苜蓿不同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大叶、甘农1号、甘农3号和陇东4个苜蓿品种的下胚轴、子叶和子叶节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苜蓿品种及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能力的差异,研究了不同浓度及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再生能力依次为新疆大叶>甘农3号>甘农1号>陇东苜蓿,下胚轴外植体在愈伤诱导培养基(MS 2mg/L2,4-D 0.2mg/LZT)上出愈率分别为94%,83%,71%和58%,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MS 0.2mg/LZT 50mg/L谷氨酰胺)上分化率分别为15.8%,9.2%,7.1%和4.5%;下胚轴再生能力优于子叶节和子叶;丛生芽在生根培养基(1/2MS)上生成完整的根;各品种的再生苜蓿植株均成功移栽到土壤中,成活率100%。上述4个苜蓿品种分化再生能力的阶段性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良苜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年生苜蓿采取切根与不切根处理,调查苜蓿枝条数目、株高和产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切根可以提高多年生紫花苜蓿产量,为多年生紫花苜蓿高产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冀麦 2 8号为母本 ,原冬 3号为父本 ,杂交选育了适合于冀东、京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唐 93 5 0 1 5。该品种具有抗寒、抗病、优质、高产等特性 ,一般产量为 6 0 0 0~ 70 0 0kg/hm2 ,最高产量可超过 75 0 0kg/hm2  相似文献   

17.
磷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本文研究试验选用新疆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个磷素供应水平(以P2O5计),分别为0 kg/hm2(P0)、105 kg/hm2(CP)、210 kg/hm2(HP),研究不同磷素供应对灌浆期小麦旗叶和穗部叶绿素及核酸含量的影响以及与粒重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硫(N,P,K,S)的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大通长宁地区获得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的N、P、K、S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为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加拿大钾肥225 kg/hm2,硫磺粉15 kg/hm2,结合播种前整地施入。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民勤绿洲正在走向崩溃的边缘.以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探索了民勤绿洲边缘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途径.选取民勤东湖镇正新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以压沙育林为主的生态治理、以草畜产业为主的结构调整和以生态补偿为主的脱贫致富三位一体的模式,即“正新模式”.结果表明年用水总量减少2/3,地下水配置比例由近50%减少为7%,生态用水比例由0.8%增加至93%,生态效益明显;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3700元增加至5200元,收入构成更加稳定合理.绿洲边缘区推广“正新模式”综合效益显著,切实可行,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双赢,可为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六种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及品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常规方法对六种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分析结果:德国苜蓿产草量最高为1985.06kg/hm^2,其次是和田苜蓿18281.25kg/hm^2,公主岭苜蓿最低为12250.31kg/hm^2。德国苜蓿与田苜蓿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39%和25.18%,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5.18%和26.07%,均优于其它四个品质;矿物质中钙、镁、铁、磷含量均居前列。德国苜蓿与和田苜蓿的株高适宜,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能有效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