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鲁迅的创作文本,现代主义描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存在,分析鲁迅小说和散文诗创作中最为突出的象征主义,荒诞情节和心理刻画,我们发现,正是现代主义描写体现了鲺讯创作的深刻性;按照文学“本质真实”和“心灵真实”的要求,我们阐述了鲁迅创作中“荒诞的深刻”的原因,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为重新解读鲁迅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农民的重要题材,其笔下的农民愚昧,无一不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代表.通过对国民性的批判透露出他睿智的理性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重情感态度,深刻揭示了底层人们在强权统治面前意识深处的奴性特征.阎连科从发掘人性的角度,着力表现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乡俗民情中,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这种人性的异化与乡村权力体制和官本位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农民的重要题材,其笔下的农民愚昧,无一不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代表。通过对国民性的批判透露出他睿智的理性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重情感态度,深刻揭示了底层人们在强权统治面前意识深处的奴性特征。阎连科从发掘人性的角度,着力表现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乡俗民情中,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这种人性的异化与乡村权力体制和官本位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探讨中年鲁迅心境、意识渗透于小说创作中,由此而形成其小说浓烈鲜明的理性色彩,它成为鲁迅小说中年人特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绘画艺术要素之一的色彩渗透到小说描写技巧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和独到的表现力。它也构成了小说话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色彩运用有着巨大的艺术张力,充分显示其小说着色艺术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狂人日记》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文章从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体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认为在题材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启发;在思想主题上,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安特莱夫的心理描写手法,表现象征主义和"阴冷"色彩。  相似文献   

7.
刘柏君 《新余高专学报》2015,20(1):103-104,138
鲁迅的小说是复杂的,因此对鲁迅小说研究的视角也必须是多维的,从鲁迅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关系入手,讨论分析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百年以来,鲁迅小说形式研究历经了探究写作技巧时的零碎探讨时期、马克思主义形式理论探究时期和西方现代形式文论研究时期。西方现代形式文论研究时期,全新的叙述学研究方法极大地推进了鲁迅小说形式研究。这些突破在鲁迅小说的叙述者、情节模式、复调和修辞等研究上都有明显体现。鲁迅小说形式研究仍有不足,符号叙述学能推进鲁迅小说隐含作者、修辞和叙述者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代传奇标志着古代文言小说艺术上的成熟,唐代讽刺小说也比魏晋时期的讽刺小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了艺术技巧的追求。唐至明清之际,讽刺小说有意识追求荒诞怪异的情节。荒诞情节的设计是浪漫主义讽刺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首先是小说的时空局限被打破  相似文献   

10.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学创作直指:人如何面对人类必死的生存的荒诞性。马尔罗的小说有浓厚的荒诞意识,并以个体独秀的方式抗争人类荒诞的命运;马尔罗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面对死亡的独特体验,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上帝死了"以后个体抗争死亡的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美国"黑色幽默"派的小说,其最大成就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和人们心理的深刻描写以及对荒诞的尖刻讽刺。小说中最荒诞也最具"黑色幽默"性质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总体题旨,即社会和人类存在的荒谬性。小说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细节来揭示现实社会的本质,以荒诞隐喻真理,寄托了作者对自己所描绘世界的深深厌恶和绝望。  相似文献   

12.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人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鲁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这里将鲁迅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三类。紧扣过客的精神内涵,重点论述前两类人物类型,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4.
曹淑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3):89-90,92
《局外人》是加缪荒诞三步曲之一,与他的哲学随笔《西绪弗斯神话》成同构关系。小说透出的是现实世界的荒诞。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这个荒诞的世界的局外人。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局外人"之局外并阐释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年切入,着重探讨鲁迅中年步入文坛对其小说艺术的影响。中年心境和中年意识,直接影响鲁迅小说的抒情方式,形成其美学风格,还内在决定了文体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小说是中年人生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6.
何柳 《科技信息》2010,(29):218-218,411
黑色幽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类作品在人类绝望的面容上涂抹了荒诞的色彩,因而更显示出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荒谬图像和人类存在的无奈。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以喜剧的形式表达悲剧的内容的幽默为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从而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的思想特征和独特的悲剧美学追求.本文对鲁迅小说中悲剧主人公的不幸命运、痛苦灵魂及其悲剧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这些悲剧女性探讨了鲁迅小说的悲剧意识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十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被外物和体制所异化的图景及宿命抗争、孤苦无依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作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注,卡夫卡荒诞小说的这种异化主题和悲剧主要通过社会与含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等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