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albidoflavus M13.1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5-(6-methyl-7-oxooctyl)furan-2(5H)-one(1)、肉桂酸(2)、环(亮-脯)二肽(3)、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4)、环(丙-脯)二肽(5)、香豆酸(6)、环(丙-亮)二肽(7)、N-乙酰基酪胺(8)、环(4-羟基-脯-苯丙)二肽(9)、环(甘-丙)二肽(10)、环(甘-脯)二肽(11)、尿嘧啶核苷(12)、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13)。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来源的S.albidoflavus M13.1样品中分离得到,且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洋来源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采用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LC-MS、NMR结构鉴定和文献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7个已知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3-二吲哚烷基-1,2-丙二醇(1)、robillafuran (2)、asperfuran A (3)、gamahorin (4)、7-羟基-5-甲氧基-4,6-二甲基-异苯并呋喃酮(5)、5-甲氧基-4,6-二甲基-7-氧-α-L-鼠李糖基-异苯并呋喃酮(6)、pestynol (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从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7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17对Marc-145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值分别为57.397 μg/mL和35.386 μg/mL;在LPS诱导的BV-2细胞模型中,化合物24在浓度为12 μg/mL时,BV-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6.77%和69.69%,具有潜在的抗神经炎症活性。  相似文献   

3.
张晓勇  赵婷  农旭华 《广西科学》2020,27(5):552-557
为了从海洋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抗植物病原真菌药物先导结构,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一株南沙石珊瑚来源真菌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手段分离鉴定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并结合滤纸片扩散法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菌株鉴定为Aspergillus terreus,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4-hydroxy-3-(3-methyl-2-buten-1-yl)-benzaldehyde(1)、terrein(2)、4-hydroxybenzaldehyde(3),monacolin K(4)、butyrolactone I(5)、pernolide D(6)、hydroxysulochrin(7),以上单体化合物对苹果黑点致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菠萝黑心致病菌Curvularia australiensis的生长无明显抑制效果。石珊瑚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聚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对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 pro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β-谷甾醇(2)、β-香树脂醇(3)、月腺大戟素(4)、狼毒乙素(5)、(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6)、香草酸(7)、异香草酸(8)、岩大戟内酯A(9)、三十四碳-(20, 23)-二烯酸(10)、4-(2''-甲基-辛氧羰基)苯甲酸(11)。化合物1–11系首次从土瓜狼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对深海真菌Trichobotrys effuse DFFSCS02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挖掘。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和文献比对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显示: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3-dimethyluracil(1)、[2E,7E]-9-oxo-2,7-decadienoic acid(2)、periconianones H(3)、botryosphaeridione(4)和2-hydroxy-(4-octyloxy)benzophenone(5),化合物1-5均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5株肿瘤细胞株HepG-2、Eca109、KG-1a、PC-3和Hep2均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仅对Hela显示弱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菌属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深海真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红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来源内生青霉Penicillium sp.GXIMD 03101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1-4进行抗胰腺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内生青霉Penicillium sp.GXIMD 03101中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 (+)-rugulosin A (1)、(+)-rugulosin B (2)、1,1'',3,3'',5,5''-hexahydroxy-7,7''-dimethyl[2,2''-bianthracene]-9,9'',10,10''-tetraone (3)、questin (4)、emodin (5)、questinol (6)、uridine (7)、2''-deoxythymidine (8)、5''-O-acetyl uridine (9)、ergosta-5,7,22-triene-3β-ol (10)、(3R)-6-hydroxymellein (11)、6-hydroxy-8-methoxy-3,4-dimethylisocoumarin (12) 和indole-3-acetic acid (13)。其中,化合物 1 对胰腺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其浓度为10 μmol/L时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75.6%。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红树内生青霉来源的天然抗胰腺癌药物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产自于云南省富民县的破布草地上部分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豆甾-4,22-二烯-3-酮(2)、β-谷甾醇(3)、S-(+)-去氢催吐萝芙木醇(4)、地芰普内酯(5)、植物醇(6)、安告佛醇(7)、反式咖啡酸(8)、丁香酸(9)、水杨酸(10)、十二酸(11).其中,化合物1,2,4,5和7为水苏属植物中首次报道,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破布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红车轴草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图1),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豆甾-4-烯-3,6v二酮(2)和α-豆甾-4-烯-3,6-二酮(3),齐墩果烯...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对青天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6,9,10-三羟基-7E-烯十八烷酸(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6)、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7)、3β-羟基豆甾-5-烯-7-酮(8)、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9)、橙黄胡椒酰胺苯甲酸酯(10).其中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青天葵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胆木叶中的化学成分,为胆木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剂提取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可知:从胆木叶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5个化合物,分别是1:β-谷甾醇棕榈酸酯、2:豆甾-4-烯-3-酮、3:β-谷甾醇、4:24-烯-环阿尔廷酮和5: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其中1和4两个化合物是首次从胆木叶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丁二酸气溶胶的吸湿生长现象,研究了温度和水含量对颗粒平衡后结构和界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含量会影响丁二酸的溶剂化分子数,从而导致颗粒吸湿生长后呈现水包酸的分层结构、混合结构和酸包水的分层结构。颗粒表面丁二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且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温度高于260 K时,颗粒表面丁二酸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分别朝向颗粒内部和气相。  相似文献   

12.
在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中,为了更注重学习原始样本的概率密度分布,提出基于梯度惩罚生成对抗网络的过采样算法(OGPG)。该算法首先引入生成对抗网络(GAN),有效地学习原始数据的概率分布;其次,采用梯度惩罚对判别器输入项的梯度二范数进行约束,降低了GAN易出现的过拟合和梯度消失,合理地生成新样本。实验部分,在14个公开数据集上运用k近邻和决策树分类器对比其他过采样算法,在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并利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验证了该算法与对比算法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关键。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燃煤机组的安全、深度、灵活调峰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煤电机组智能灵活调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被控对象建模和灵活运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辅以机器学习和其他智能系统辨识方法的混合建模方式,以及融合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多目标智能寻优等先进控制技术更加适合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的需要,是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疆准东煤的强沾污结渣特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锅炉受热面表面涂层是降低准东煤沾污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在一维沉降炉试验台上重点研究了烟气温度、涂层材料对受热面管沾污、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可减缓准东煤灰在受热面表面上的沾污速率,减低灰污阻力系数。实验采用涂层A、涂层B和光管相比,7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19.6%和7.1%;8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24.73%和10.22%;9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21.84%和34.29%。通过对沾污层灰样的分析测试,涂层材料对沾污层组份无明显影响,表明涂层对减缓沾污的效果以物理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Plants are exposed to many potentially pathogenic microbes in the environment, but each species is only susceptible to a limited number of pathogens. The broad resistance is referred to as nonhost resistance. To dat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nonhost resistance and the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rocess. Here we describe a simple method for isolating Arabidopsis nonhost resistance mutants against a nonadapted bacterial pathogen. A RAP2.6 promoter-driven LUC reporter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replace the tedious bacterial growth assay during the primary screening. The RAP2.6-LUC reporter gene is normally induced by the virulent bacteriu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but not the nonadapted bacterium P.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By using this method we iso- lated 4 mutants displaying strong reporter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P.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in some details, ebsl, ebs2, ebs3, and ebs4 (enhanced 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were compromised in resistance against P.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and/or P. syringae pv tomato. In addition, ebs4 showed enhanced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o the incompatible bacterium P. syringae pv tomato (avrB).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hod is suited for large scale screening for nonhost resistance mutants.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广西湿地植物1个新纪录属和3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玄参科的泽番椒属Deinostema T.Yamazaki和该属的有腺泽番椒Deinostema adenocaula(Maximowicz)T.Yamazaki、莎草科的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F.Schmidt)T.V.Egorova和密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 Lamarck。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GNU)。  相似文献   

17.
设t=(C,F)是一个完全的遗传的余挠对。给出t-N-内射模和是t-N-投射模的概念,研究t-N-内射模和t-N-投射模的若干性质和等价刻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南海北部凹顶藻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加快该地的凹顶藻属物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广东汕尾的大型海洋红藻凹顶藻类(Laurencia Complex)进行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4个物种,即波状软凹藻(Chondrophycus undulatus (Yamada)Garbary et Harper)、凹顶藻(Laurencia chinensis Tseng)、三列凹顶藻(Lt.risticha Tseng,Chang,Xia et Xia)和小瘤栅凹藻(Palisada parvipapillata (Tseng)Nam)。文中对此4种凹顶藻类物种的内、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介绍,并结合生物冷冻切片技术,获得了各个物种较清晰的解剖学特征图片,对未来凹顶藻类物种的鉴定提供一定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广西的You目昆虫3新种,即You科的兴安短肛You(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You科的广西原异You(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You(Asc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20.
在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二元白光器件中,研究了混合主体材料的位置和混合主体与客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电光特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在简单的器件结构中,同时获得了高效率和高颜色稳定性的器件,最优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9 630cd/m~2,最大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0.84lm/W和33.87cd/A。当电压在5~9V之间变化时,色坐标(CIE1931)为(0.37±0.01,0.44±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