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当时的数学书已达二十七种之多。魏晋时期的刘徽不仅用“析理以辞,解体用图”的科学方法,重新整理了我国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从他所创立的“割园术”中,已经可以看到现代积分学思想的萌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关于园周率的计算,有效数字已经达到七位,这是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他所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盐产地的多少是衡量和反映这个时期盐业生产状况的基本标志。目前,学术界对唐代的盐产地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盐产地的数字缺乏全面的、准确的统计。《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对产地的记载有差异,都不完全;而且,就现有的资料来看,把这两种资料综合起来也还不全面。《玉海》只将《新唐书·地理志》所载产盐县进行了统计,为105县;何维凝《中国盐政史》将唐代的盐产地列了一个表,但当时的重要产盐地区——南诏的盐产地没有列入,还漏了其他地方。个别不该列入的却又列入了,如安南都护府。《新唐书·南蛮传》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监察系统,并重视制订监察法.特别是汉代,有相对独立的监察法规,对官吏的不称职、失职、以权谋私、肆行残贼等行为有严密的处理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地方行政系统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4.
中央集权制,即国家政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政府有直接统辖的权力,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要依据中央政府的政令来开展。也就是说中央集权制主要体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求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汉书·贾谊传》)。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后的两千多年,虽然有过集权与分权的斗争,但中央集权一直是封建国家体制发展的趋势。这一制度对统一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我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人是秦汉时期的“武陵蛮”(《后汉书·南蛮列传》),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湖南省境内。秦汉以后,由于他们“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经济生活所决定,特别是秦汉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断“征剿”,迫使他们向湘、桂、粤边界和广西境内的荒僻山区迁徙,逃匿于边远的深山密林之中(《后汉书·马援列传》、《后汉书·度尚列传》)。这部份迁徙到湘、桂、粤边界和广西境内的“武陵蛮”,“自云其先祖  相似文献   

6.
论规章的法律属性及其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之不足导致了行政规章的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管理中无法可据的问题.作者认为,由于规章的多层次性,以及现实存在的质量不高,内容重叠、矛盾,乃至与法律法规抵触等问题的存在,造成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规章不能绝对肯定和顺理成章地适用,必须通过审查、鉴别,即解决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的合法性问题,是适用规章的前提.对不适应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在先裁定案件中止审理后,将规章通过一定形式如司法建议书,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设定的方式和途径分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省级人大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提出,由他们对规章是否合法作出确认和裁决,人民法院再依此判定具体行为的合法性.为此,建议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作适当修改,使其与《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相衔接.  相似文献   

7.
秦汉以来,我国许多朝代儒家代表人物大都围绕着地方行政体制问题,提出过自己的主张。他们的主张主要是实行高度地方自治,亦即实行封建制或者半分封制等。极左时期,由于认为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就是搞影射,因之对该问题进行系统考察者极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人对之进行了考察,但仍有进一步进行深化研究的必要。该问题的研究,对于今天我们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代朐(月忍)县,《后汉书·吴汉传》注云:“《十三州志》朐音春,(月忍)音闰.其地下湿,多朐(月忍)虫,因以名县.故城在今夔州云安县西万户故城是也.”《旧唐书》称“云安,汉朐(月忍)县”.仇兆鳌注杜甫诗说:“《水经》:江水迳临江县南,左迳石城南.《巴汉志》:朐(月忍)县山有大小石城,汉朐(月忍)唐云安也.”这些记载使人认为汉代朐(月忍)县的辖区与唐云安的辖区完全相同,从而认为唐云安县境内也有“大小石城”.如杜甫诗《将晓》二首的注释中,就把“大小石城”定在唐云安县境内,而导致对其诗作时地及内容的误解.汉代的朐(月忍)县境内有大小石城,唐代的云安县就不再辖大小石城.因为唐代的云安县只保留了汉代朐(月忍)县辖区的一部分.我们先看《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山南西道部分有关的记载:开州 隋巴东郡之盛山县.义宁二年.分置万州,仍割巴东郡之新浦,通川郡之万世、西流三县来属.武德元年,改为开州,领四县.贞观初,省西流入盛山.天宝元年,改为盛山郡乾元元年,复为开县.盛山 汉朐(月忍)县,属巴郡.蜀分置汉丰县,周改汉丰为永宁.隋改永宁为盛山,以山为名.新浦 宋分汉丰县置.万岁 后周之万县,隋加“世”字,贞观二十三年,改万世为万岁县.  相似文献   

9.
今贵州境内,在晋代曾有平夷郡建置。历代编修的方志中,与之有建置沿革关系的一些府志、县志,对其置废时间,均有所记述。1996年12月初,有幸获新编《安顺市志》和《大方县志》,捧读其《建置》部分,两志对平夷郡建置时间的记述不一致。再与清代《遵义府志》、民国《桐梓县志》和新编《黔西县志》、《遵义县志》相互印证,各志对平夷郡置废时间及其领属范围的记述,亦相互矛盾。现列简表如下:以上六志所载,晋代平夷部的建置时间,多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唯《安顺市志》取西晋憋帝建兴元年(引3年)。经查有关史籍核对,各志来…  相似文献   

10.
青阳是战国末期楚国南方一个有名的地方,秦汉时期仍为世所知,后来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北宋期间,时人多以为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宋以后,大多数人又以为是今长沙。当今学者也聚讼纷纭,现已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历史之谜。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可推断出青阳位于今宁乡黄材一带,且青阳从战国到秦代是洞庭郡治所在地,西汉时期是青阳县治所在地。  相似文献   

11.
北魏初期的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在粗略仿照以往中原汉族政权礼制的同时,羼杂大量鲜卑民族.习俗。北魏孝文帝在对汉以来相关制度及历代儒生对儒家经典的诠释的长短、优劣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传统既有沿袭之处,也不乏创新之举:遵循儒家经典记载及汉以来传统礼制,于每季孟月举行时祭;关于椅、袷祭祖制度,孝文帝在比较郑玄、王肃有关学说基础上,舍弃郑学,遵循王学。宣武帝、孝明帝时,逐渐改变孝文帝取王舍郑的成法,改而遵循郑学。  相似文献   

12.
从“寻”、“俄”二字所连接的前后时间跨度进行考索,认为魏收于普泰二年(532年)兼中书侍郎的可能性很大。然后又从“及”字所连接的时间段前后的转换出发,用反证法证明魏收于正光三年(522年)随父赴边时必为16岁。此结论与诸史书中关于魏收于永熙二年(533年)27岁的记载完全一致,从而进一步确证魏收兼中书待郎必于普泰二年(532年)。这不但解决了诸史书中关于魏收26岁兼任中书侍郎的年代之含糊问题,同时也确证了缪钺先生对魏收生于507年的推测。  相似文献   

13.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14.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魏源的山水诗中不仅艺术特征鲜明,其内涵同样突出,诗人一生践行的经世致用思想渗入其诗歌创作之中,率先提出反帝御辱主张启蒙新民,探索革新晚清政府水利、漕运、用兵等政策谋求富国强兵。因此,经世思想不仅已成为其山水诗的重要内容思想,也影响山水诗创作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北魏时期关于女官的记载很少,难以互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魏女官相关记载和解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深入,一些女官碑刻陆续被发现,补证了字典辞书及史书的阙漏,给女官研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魏源为何屡试不第,历史上一直是个谜。文章以翔实的史料,剖析了魏源为何屡试不第的原因。同时,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  相似文献   

18.
裴迪因与王维赋诗唱和而名世,过去论者研究王维者多,研究裴迪者少,在他们二人交游问题上.难免以偏概全。裴迪为裴天恩之弟裴天寿之后裔,大约生于开元六年(718)。他与王维交游始于唐天宝二年(743)正月,交谊深厚,亲密无间。乾元元年(758)初,即裴迪与王缙入蜀之前,二人交游始止。其后裴迪便无踪迹,难以查考。  相似文献   

19.
魏源的改革发展观具有现代科学发展观的特质。文章对魏源的以人心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发展观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身处后台的幕僚,能否施展自己的治国韬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其辅政艺术,既使如魏源这样的旷世哲人也概莫能外。魏源人生的黄金时期,基本上是在幕府中度过的,他的主要思想大多成形、成熟于这一时期,他的政治理想也多是以参谋辅政的方式进行实践的。毕生追求“经世济用”的魏源,充分利用幕府这个难得的行政参谋平台,以择木而栖、与时而变、为国而谋、躬身而为的精妙辅政艺术,将改革开放思想融贯其中,使其“师夷长技以制夷”和“除草弊政”的政治抱负在混浊的政治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