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直销在全球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多少国家有直销事业在发展?有多少人在从事直销?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胸怀国际的直销领袖,你可能需要将这些答案搞清楚,因为这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曾经记得台湾地区一位歌手姜育恒在《驿动的心》里唱道:“这样漂泊多少年,这样漂泊多少天,从终点回到起点,到了现在才发觉!”就像现在的顺口溜一样:“投一单上一当,当当上得不一样!”在当今业内有些人上一当,有些人上了几次当!试看一下当今直销界,有多少人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直销难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23日,中国千百万直销人翘首以待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终于出台,中国直销立法水落石出。中国直销立法一直是中国直销业之痒,希望出台,又害怕条例过于苛刻。从2004年11月22日的大限到本次条例出台,多少想法和声音在折磨着直销人的神经。现在出来了,有兴奋、有茫然,也有失落。在2005年9月1日前后的几天内,笔者正好辗转于完美、安利、南方李锦记和雅芳等直销巨头的总部,和所有人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直销立法。1日早上,在一个公司办公  相似文献   

4.
“直销”两个字,让多少人为之疯狂。“白手起家”成为千万直销人奋斗的目标,但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对于创业者来说,直销路途上遇到的困难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阻碍直销人前进的因素可能有资金,团队,合伙人,市场……然而这一切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直销人心中的那个结。  相似文献   

5.
2020年,美国80%的直销公司销售额实现增长,30家直销公司收入增长超过1亿美元。2020年,直销行业又一次创下了销售纪录。尽管直销行业在2020年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与2019年相比,美国约80%的直销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其中30家公司的收入增长超过1亿美元,至少10家公司的年收入翻了一番。包括蒙纳特、香榭丽在内的几家私营企业增长超过4亿美元,以康宝莱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也在稳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每一个月,这些企业的业绩都实现了持续增长,这很了不起。  相似文献   

6.
《当代地方科技》2010,(8):91-97
直销进入中国20年.足迹早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每个城市已然形成了自身独有特色的直销氛围,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总有那么几个人或者那么几个事物能够承载或折射这个城市的直销气质。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特此发起了寻找城市代言评选活动,并得到广大直销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如新(中国)继提出“蓝海战略”应对市场竞争之后,又推出了“健康直销”概念来引导发展思路,在敏感而混沌的中国直销行业刮起了一股清新的经营运作之风。 而直销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每个人的自主性将决定他们对公司具体政策的不同理解、执行和最终结果。笔者有幸分享到如新 (中国)三届寰宇领袖彭 放、张爱梅夫妇对此的见解,他们用精辟的观点阐明了直销人在“健康直销”实践过程中的责无旁贷,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总结了直销人贯彻“健康直销”的几条可能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当代地方科技》2010,(9):92-96
直销进入中国20年,足迹早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每个城市已然形成了自身独有特色的直销氛围,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总有那么几.个人或者那么几个事物能够承载或折射这个城市的直销气质。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特此发起了寻找城市代言评选活动,并得到数干直销伙伴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直销圈里混了几年,常常被直销人的美丽谎言搞得身心疲惫,于是我经常大放厥词,再不做直销、再不和直销人打交道。孰不知有一天,我反又到处寻觅直销人。周围很多朋友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我又打算做直销了。其实,我满世界寻觅做过直销和保险的业务员,是因为我在一家传媒公司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需要大量业务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1日,《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它一方面确立了直销在中国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为这个行业构筑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着的千百万直销人当中,有一部分人终于迎来了阳光春天,而另外的人则面临如下三个选择:一,退出这个行业;二,跟随原来的企业转型;三,重新选择能够拿钱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1.
国家对直销立法后,不少直销人的收入来源都得依靠一对一的销售了,能否做好销售将关系到钱包的问题。但非常残酷的现实是,无论直销还是其他模式.销售人员的收入差别十分悬殊。在这个完全凭自己能力获得回报的工种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源于自身。销售员的收入差别首先来自自身差别,以下总结十二点.希望大家对比之后,能对自己的业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直销一路颠簸在中国走过十余年,直销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着泪水为市场经济也为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着经验和教训。“异地直销”便是其教训之一。异地直销是在中国直销业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异地邀约据点式动作模式。作为中国直销的变异体,异地直销十多年来在中国生生不息,一直游走于政策边缘,一直困扰着中国直销业的良性发展,成为直销监管的难题之一。异地直销人员在中国有多少人?300万?500万?恐怕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等负面效应是我国政府无法回避的,也是整个直销业应该直面的,这些问题更是异地操作的团队精英们应该思考的当务之急。异地直销事关整个中国直销业的良性发展。作为引导华人直销第一传媒的《中国直销》杂志,今年把异地直销的项目纳入了本年度的研究重点,今天我们邀各位直销研究者和具有多年直销经历的实践者、管理者来谈论这个话题,是期望抛砖引玉,把“异地直销”辨析得更明白透彻,既为中国直销正本清源,也为中国直销的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思路,从而让中国直销业回归主流,驶上正轨。  相似文献   

13.
直销.一个失败案例 一家有近10年发展史的保健品企业,一期投入1500万元启动了直销的试运行,他们从国外引进了几个产品,再整合自有产品,组合形成了三大产品系列;又从行业内挖掘了3位资深人士,参考一些规模较大直销企业的奖金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电话铃声又一次打断了记者的采访,前来向钱子卿咨询直销人俱乐部事业的人络绎不绝。钱子卿是直销人俱乐部成立半年来最杰出的会员,团队遍布黑龙江、杭州、江苏、浙江、河南等华东和东北地区,团队成员占整个俱乐部的1/3。借助俱乐部这一平台,钱子卿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直销人,并与他们携手共创俱乐部的事业;借助俱乐部的书刊资源,他了解到了国内最新的直销动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年底,偶然遇到一位谈吐优雅、满是干劲儿的大姐,在聊天中大姐谈到自己多年的直销经历和收入状况,内心满是忧虑。她是一家直销企业在当地最大的直销商,收入表面看是上去了,但却都消耗在跑路上了。家没有人照顾,团队的流失严重经常让她觉得痛心。经过反思,这位大姐开始了她的直销反串传统之路。  相似文献   

16.
自从进入直销圈子,就经常听到一些直销朋友经常说他(她)受伤了,不想再做直销,见了直销人就躲,甚至不愿和周围的亲朋好友谈起自己的直销经历。几年的直销经历,我也不断思考这种现象,梳理身边朋友身上发生的此类情况,最后总结成了直销人的十大致命伤。  相似文献   

17.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6-77
问:直销法规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它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台?问:只要有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的公司都能挺进直销业,从事多层次直销吗?比如也在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海尔集团。问:双轨制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直销制度?为何传言中的直销法规中没有涉及直销制度方面的文字内容?问:推介我从事直销的朋友说,每个人在直销行业里都可以成功,然而我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成功的方向和感觉,我觉得他的话有误导之嫌,请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直销?是不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问:在当前许多直销公司里,不乏“专家”、“教授”,有的人还自称是“直销科学家”,让人难辨真伪,请问这些人的名衔是自诩自封的还是国家认可的?如何整肃直销界的学术“伪”风?  相似文献   

18.
瓜拿纳、万基、富饶,这些曾经万丈雄心的企业在中国的直销市场上演绎着一幕幕内资资本进军直销的悲壮奋斗史。而现在,海王似乎也正在步他们的后尘。 这是我们在内的众多希望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人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多少渴望庞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在壮大外资企业的同时,也能衍生出中国自己的直销企业群。我们多么渴望像海王这样的民族直销企业,能早日脱困! 但仅仅有旁观者的祝愿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能找到困境的症结与脱困的措施。如果我们的这组文章能对海王直销的发展有所启发,则目的已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团队家庭训练会,对于做直销多年的老兵来说,也许都还是个新鲜词。大家知道,前几年做直销,大家都是来到一个几百人的大会场,带好自己的笔记本,像做会议记录一样写在了笔记本上,但会后,有几个人真正看过那本笔记呢?  相似文献   

20.
“你是从事什么直销公司。”在直销人俱乐部上万的会员中,有95%的人都是直销人。记者这样问朱军生,也合情合理。“我不是一个直销人,只是一个传统行业里的技术工作者。”他的声音里夹杂着一种对个人能力的强烈自信,而这种自信在瞬间也感化了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