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大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设备问世,该设备能让研究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基因组测序.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的这款应用是首个此类移动基因组测序分析仪. 这款应用的算法可以用来识别多种病毒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的不同毒株.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个"三录仪"来识别病毒变异,而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利用苹果手机,科学家们甚至可以相互"隔空投送"测序数据,并在没有互联网的偏远地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被人们称为"流感季"。因为病毒不断变异,科研人员不得不每年针对上一季的主要流感病毒,推测出下一季可能爆发的病毒种类,然后研制出只适用于该季的流感疫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时还未必奏效。而且,由于大多数疫苗是在鸡蛋黄和细胞内培养而成的,因此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出成品。这  相似文献   

3.
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CA24v)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病原体,故称为AHC病毒。这两种病毒在临床上引起同一种疾病,人们猜测这两种病毒间必有某种关系。但免疫学研究表明这两种病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时尚生活当中,有一种生活方式并不被人发觉,也不是人们刻意为之。推崇这种生活方式的是城市"自我族"。  相似文献   

5.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极地冰帽之下可能冰冻着致命的史前病毒,如果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些病毒被释放到大气中,就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的流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史前病毒。他们在格陵兰的浮块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西红柿花叶病"病毒。这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病毒。这一发现使他们相信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坟墓"中可能埋藏着其他的病毒,比如像古代的流感、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病毒,这些病毒也许已经被埋葬,也许有可能复原。  相似文献   

6.
日前,英法两国成功试射了一种名为"风暴阴影"的新型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将作为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替代品.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形巡航导弹,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7.
8.
载人航天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至今,人类已研制出3种载人航天器,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它们各有所长,功能互补,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后一种不返回地面,而是在空间轨道上长期运行。载人航天器现已把500多人送上太空,其中12人登月。 在这3种载人航天器中,宇宙飞船是规模最小、技术最简单、费用是低廉的一种,因而也是被最先使用的一种载人航天器。在送人上太空后,宇宙飞船被用于对地观测、航天员出舱作业和生物学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和各项航天技术试验。 宇宙飞船…  相似文献   

9.
历史告诉我们.流感病毒变异平均每1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两次大爆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病毒变异?什么时候会大爆发?为什么有的病毒比其他病毒更为致命?所有的这些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表面具有自我保护的锥形蛋白体。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常常呈现树枝状。该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致死率高达90%,目前尚未培育出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11.
如果对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传染掉以轻心的话,则一旦禽流感再度爆发,就极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自人类诞生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和病毒起码已经打了25万年的交道。天花、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病毒不断变异,而每一场与病毒的战役,都促使人类不断更新手中的"武器"。对于病毒,应该斩尽杀绝,还是与之共存?欲战胜病毒,必了解病毒。它们很古老——出现于生命起源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它们很微小——  相似文献   

13.
侯蓉英 《科学之友》2007,(16):139-140
以"熊猫烧香"病毒案为着眼点,从技术意向角度深入分析,论述了网络技术在伦理缺失的情况下逐渐被异化.  相似文献   

14.
不觉然间,一种被称为禽流感的野生禽鸟的致命病毒,扑闪着阴影般的翅膀向人类的头顶飞来,候鸟们的迁徙也变得不再浪漫。面对随时可能来袭的禽流感大暴发,我们寝食难安!最重要的是,关于这种病毒情况我们了解太少,在这样一个未知世界面前,很难说这种病毒不会在人类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变异成最凶猛的“杀手”,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往对于这种未知世界,我们选择过沉默,躲藏着人类的脆弱。这一次我们完全不同了,在一场全球性危机的雷声隐隐响起之时,中国,果断、勇敢地树起了战斗的旗帜,胡锦  相似文献   

15.
1970~2004年全球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董晓楠  应剑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7,52(9):1021-1027
人类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常导致严重的神经综合症。近年来病毒多爆发于亚太地区的热带区域。为了研究人类肠道病毒的进化历程以及遗传变异性,我们搜集了全球在1970年至2004年间分离的532株病毒的序列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完整或接近完整的VP1片段序列(全为891个氨基酸)。经过两两序列比对以及遗传距离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病毒株属于先前分类的B或C型。同时,也观察到一种特殊的不属于任何分型的毒株R13223-IND-01,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病毒分型。在B型和C型病毒中,存在着一些区别于同型其他亚型的“孤儿株”,它们的出现在病毒进化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此外,VP1片段上有6个位于离散位置的氨基酸存在共变异的现象,分析发现这种高比例的共变异与病毒亚型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病毒"发电"     
病毒总是跟疾病或死亡连在一起,但如果现在告诉你病毒也能用来发电,你是不是会觉得不可思议呢?没错,科学家最近首次成功研制出了"病毒电池",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正式投入市场.研究人员表示,"病毒电池"与目前市场上用于汽车充电的电池在性能上没有差异,不仅可以为汽车充电,而且还可以用来为众多的小型例携式电器提供电能.  相似文献   

17.
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树的皮下组织中产卵,孵化成虫瘿,破坏了栎树的组织细胞,时间一长就会使植物的细胞组织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8.
多表位-表位疫苗诱导多中和表位特异性的抗HIV-1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健  何非  陆韵  肖翌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1,46(17):1445-1449
针对HIV-1包膜蛋白的中和抗体在体外高度有效地抑制不同病毒株的侵染,但在体内只以很低水平存在,提出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作为提高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及机体抗病毒变异能力的新战略,两种候选从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猴体内能同时诱导出预先确定的多中和表位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能识别表位多肽、gp41多肽、V3loop多肽、rsgp41和gp120上相应的中和表位,此外,3个实验型表位疫苗的组合(另一种形式的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兔体内也诱导出类似的免疫应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可能是一种能同时诱导多重抗病毒活性、抗HIV-1感染以及对付病毒变异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冉黎 《大自然探索》2007,(10):66-68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的生物是以血液为食的.在被冠以"吸血鬼"称号的动物名单中,有蚊子、吸血蝙蝠、某些种类的蝴蝶(有时它们可以致人死命),以及生活在南美的一种被当地人称为chipo的昆虫,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被称为"巴西吸血鬼"的寄生鲶,此外还有水蛭,即便是在今天,这种寄生虫偶尔还会被医师们启用,在医学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病毒的不同,肝炎的类型也不同。侵袭肝脏的甲型(A)型和乙型(B型)病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确定的。从70年代起,医生们已经意识到还有另一种既非甲型也非乙型的病毒。但直到1989年才认定是丙型(C型)。其他型肝炎病毒的确定是更近期的事情。 下表是有关各型肝炎的一些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