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三峡井水湾遗址的光释光测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井水湾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第二级河流阶地内, 遗址石器工业是以砾石和大石片加工的砍砸器和刮削器等为特征的中国南方砾石石器主工业传统. 遗址堆积物为河流沉积物, 本文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对这些河流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定年, 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年代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 距今约7万年前. 该年代结果是三峡乃至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研究在测年上的一项突破, 有助于建立华南旧石器考古年代框架和文化发展序列, 为探讨该地区晚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的环境、技术发展和生存模式演变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与古人类文化遗物.埋藏学分析表明了古人类在这一动物群聚集、改造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基于动物属种分布及丰度、死亡年龄模式、骨骼表面改造痕迹与骨骼单元分布等动物群特点,并结合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证据,灵井许昌人遗址被解释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狩猎-屠宰遗址而非古人类的居址或中心营地.这一遗址中数量较多的人工石制品的出现,可能反映了古人类在生存策略和行为活动方面的计划性和前瞻性.灵井许昌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唯一一处经过系统埋藏学分析确认的狩猎-屠宰类考古遗址.  相似文献   

3.
地衣测年法研究及其在陕西若干地质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新生 《科学通报》1989,34(24):1885-1885
1950年,Beschel提出地衣测年方法。在测年时,一般地都是将地衣直径生长速率作为常数或由已知年代的地衣测量获得某一地区的地衣生长曲线,再由该曲线在同一地区或环境相似的其它地区测年。然而许多地区很难获得地衣生长曲线。不同环境下的地衣生长曲线不同。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地衣测年,必须研究地衣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北部的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 )Th. Fr. ),获得它生长的通用模式和区域模式,研究了它的生长速率以及与基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遗址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口店田园洞是近几十年来所发现的距离周口店遗址最近的含古人类化石及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堆积. 目前在此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有34件, 哺乳动物化石有29种; 在数量上, 动物化石以鹿类占绝对优势, 肉食动物极少. 经初步研究, 所发现的人类化石可归入智人; 除过一件残破鬣狗牙齿外, 其余动物化石全可归入现生种. 从组成看, 田园洞动物群与山顶洞动物群很接近, 但时代可能稍晚, 田园洞动物群中有63%的种曾出现在山顶洞动物群中. 田园洞的堆积物特征也与山顶洞的极为一致, 均为尚未胶结的角砾堆积. 用鹿牙所做的铀系测年的初步结果表明, 田园洞主体堆积大约形成于25 ka前. 对人类和动物化石的确切年代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周口店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沉寂之后, 首次在遗址群的核心区之外发现古人类化石, 这对今后的周口店遗址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高原晚第四纪高湖面与大湖期的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乃昂  李卓仑  程弘毅  李育  黄银洲 《科学通报》2011,56(17):1367-1377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湖泊演变和水文循环是第四纪科学研究的热点, 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存在一些争论, 其焦点之一就是晚更新世高湖面形成的时代. 通过对阿拉善高原的野外考察、岸堤测量及14C定年, 在该区域晚更新世高湖面与大湖期的研究上, 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地貌学、沉积学证据, 而且对高湖面的形成时期有了新的认识, 为开展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考察发现, 居延海地区至少存在10道不同海拔高度的砂砾质岸堤, 吉兰泰盐湖西北岸发现至少存在4道古湖岸堤, 猪野泽东北岸存在9道砂砾质岸堤和一级湖成阶地. 对上述古湖岸堤中遗存的瓣鳃类、腹足类生物壳体等14C测年结果及雅布赖盐湖地层年代进行分析, 确证MIS 3阶段阿拉善高原存在最大高湖面. 现有的OSL年代数据虽然与已报道的14C年代及本研究的14C年代结果存在较大分歧, 甚至有些OSL年代结果不支持MIS 3阶段存在高湖面, 但不足以否定MIS 3阶段存在高湖面的基本结论. 这两种测年结果的差异很可能指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在同一区域均存在高湖面, 也暗示了阿拉善高原可能在MIS 5阶段和MIS 3阶段早期均存在高湖面.  相似文献   

6.
张家富  袁宝印  周力平 《科学通报》2007,52(22):2646-2654
在中国闽东南和粤东等沿海地区分布着一种红色、棕红色、淡红棕色和暗黄橙色为主的半胶结中细砂沉积物, 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化学风化, 这种沉积物俗称为“老红砂”, 是中国南方有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 其形成年龄的准确测定一直是研究这类沉积物的瓶颈. 应用光释光技术对福建晋江沿海地区的“老红砂”进行了测年研究, 探讨了铀和钍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估算样品年剂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化学风化作用导致的样品年剂量变化是“老红砂”样品释光测年的主要问题, 不能准确估算样品在埋藏期间的平均年剂量可导致错误的释光年龄, 对所测“老红砂”剖面而言, 受风化影响严重的上部样品的光释光年龄不能代表其沉积年龄. 讨论了“老红砂”的光释光测年研究对中国南方沉积物释光测年的指示意义. 通过对本文测年数据的分析, 得到了晋江沿海地区海成台地的形成年代, 一级台地为~3.5 ka, 二级台地形成于~74 ka, 三级台地形成年代可能早于~77 ka, 在三级台地上发现的旧石器也应该老于该年龄.  相似文献   

7.
华北晚第四纪沉积物细颗粒组分红外释光与绿光释光测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华  卢演俦  陈杰  尹功明 《科学通报》2000,45(21):2332-2337
对华北地区不同类型的第四沉积物中31个样品进行了同一套细颗粒测样长石波长330~480 nm的红外释光(IRSL)信号与主要是石英(340 ± 25) nm波长的绿光释光(GLSL)信号的测年对比试验, 拟探讨评价沉积物细颗粒光释光测年可靠性的一种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 约80%的样品IRSL测得的DE值和年龄与GLSL测得的结果在1~2个标准差范围内一致. 风积黄土样品的这种一致性尤其明显, 而水沉积物样品则差些. 鉴于细颗粒长石的IRSL与石英的GLSL对剂量响应不同, 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和光晒退行为, 从这两种光释光信号得到的DE值各自独立, 其一致性有可能作为沉积物样品OSL测年值可靠性的一种自检指标.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吴新智 《科学通报》2009,54(19):2847-2847
今年是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发现80周年. 北京直立人的第一件化石出土于1921或1923年, 1926年在运往瑞典的标本中鉴定出一枚属于人类的前臼齿从而使其出土地周口店闻名于世, 1927年发现了1枚保存完好的臼齿, 由此提出Sinanthropus pekinensis这个新属新种, 中译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第1个完整的头盖骨, 与爪哇猿人并立为当时已知的最初人类, 1931年, 从这个遗址出土的石片被鉴定为人工制造的工具, 一些遗物被鉴定为人类用火的余烬, 更坚实地确立了这种古人类在人类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1959年东非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发现170多万年前的石器, 大大地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 北京直立人不再是最早的人类. 但是由于这个遗址不但出土了大量的人类化石, 还伴存有丰富的石器、用火遗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20世纪80年代应用新技术测年进一步认识到古人类在这个遗址生活的时间跨度很大, 所有这些与众不同之处使它的研究价值在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通过加速器质谱 C 法测年和不平衡铀系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年结果的对比, 结合已发表的 1414C 法测年结果和对应的日历年代, 研究了特定的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中“死碳”混入比例及其对 C 14法测年的影响. 结果表明, 洞穴次生碳酸盐中“死碳”混入比例变化较大; “死碳”混入比例的不确定使得洞穴次生碳酸盐的 C 法测年结果具有较大的误差. 在对经过老灰岩地层形成的洞穴石笋样品进行 C 14 14或 AMS14C 法定年时, 要充分考虑“死碳”对年龄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宇宙成因核素21Ne测年方法在地表暴露测年方面具有测年范围宽、定年材料选择范围广、测试所需样品量少、前处理过程简单等优点,是第四纪年代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测年方法然而,由于受到稀有气体质谱仪分辨能力的制约,21Ne测年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质谱仪纯化系统加装超低温冷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宇宙成因核素21Ne测年方法的测试流程,并分别测试了标准样CREU-1的Ne同位素含量和龙首山阶地的21Ne年龄检验了该测试流程在石英样品暴露定年方面的可行性.该测试流程的建立,将为宇宙成因核素21Ne测年方法在第四纪地质、活动构造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是青藏高原迄今划分的第四纪冰期中,具有代表性的2个冰期,他们被广泛看作是高原及周边山地晚第四纪冰期划分的蓝本,但这两次冰川作用年代一直处于推测状态.运用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对这两次冰川作用遗留的冰川漂砾的暴露年龄进行了定年研究,得到古乡冰期漂砾的暴露年龄为(112.9±16.7)~(136.5±15.8)ka BP,白玉冰期漂砾的暴露年龄为(11.1±1.9)-(18.5±2.2)ka BP.从而确认,2个冰期可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和2阶段对应.  相似文献   

12.
张双权  李占扬  张乐  高星 《科学通报》2009,54(19):2857-2863
以近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为主要研究目标. 埋藏学的分析表明, 原始牛和普通马是该动物群的优势属种, 同时也是灵井许昌人时期古人类的主要猎捕对象. 在死亡年龄分布模式方面, 这两种大型食草类动物都是以壮年个体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一种组合面貌, 说明这一时期的东亚古人类已经是十分熟练的狩猎者, 他们完全有能力猎捕原始牛、普通马等大型食草类动物.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东亚旧石器时代中期及晚期的古人类在狩猎策略、能力以及群体组织等方面已经不存在明显差异, 从而验证了这一地区现代人类行为起源的早期理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时空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知道一处遗址的时间与年代,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到它的位置和坐标,才能对比不同遗迹和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那么,考古学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相似文献   

14.
柳永清  刘燕学  姬书安  杨之青 《科学通报》2006,51(19):2273-2282
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 对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和辽西凌源热水汤地区含蝾螈类化石层上、下火山岩进行了定年研究. 测年结果表明,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最年轻年龄为164~152 Ma, 最老年龄为168 Ma. 综合研究表明, 宁城道虎沟生物群与凌源热水汤一带含蝾螈类化石层属于同一生物群(时代), 发育于168~152 Ma的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 研究区道虎沟生物群(岩系)为正常产状的火山-沉积序列, 底部平行不整合在下伏九龙山组之上, 顶部为土城子组或早白垩世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平行或角度不整合覆盖.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及相关地层对比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或是它的相变产物. 髫髻山组(道虎沟生物群)化石组合和综合研究表明, 它们和热河生物群不是同一生物群, 更不是代表热河生物群最早的生物记录, 道虎沟生物群及岩系与义县组是不同时代和构造演化阶段火山-沉积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 水洞沟遗址SDG1, 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 沉积物以河流-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 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5~2万年之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分析认为SDG1的旧石器文化层时代略早于SDG2文化层, 而SDG2文化层时代和SDG7的相当. 边沟河Ⅱ级阶地粉砂质地层堆积时代跨度为72~18 ka, 基本上对应于末次冰期地层堆积. SDG2地层发育连续稳定, 沉积厚度大, 环境与文化信息丰富, 可视为水洞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典型剖面.  相似文献   

16.
王春雪  张乐  高星  张晓凌  王惠民 《科学通报》2009,54(19):2886-2894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 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 其年代应属于全新世初期. 通过对装饰品的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 发现古人类先对毛坯进行钻孔, 后进行修型、磨光等, 属于工序1. 这体现了该地区古人类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审美能力, 对于研究其在该地区的行为方式及原始艺术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粗碎屑沉积地貌面土壤中的砾石Ca膜含有明显的年龄信息,它的厚度不仅是所在地貌面的一个良好的年代指标,同时它本身还可作为定年物质直接用于ESR法的测年。通过对黑山峡河口黄河阶地上砾石Ca膜厚度的详细测量和Ca膜的ESR测年,获得本区1.57Ma以来砾石Ca膜厚度的平均累积速率炒每万年0.10mm,建立了Ca膜厚度-发育时间之间的经验计算公式,并据此系统 确定了研究区黄河T2-T11阶地的形成年代,其值依次为18,94,139,215,285,360,495,742,1072和1570ka,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得到已有的^14C和OSL年龄(T2,T3和T4)印证,并与地质、地貌对比分析得出的地质时代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矿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理想样品少、定年难度大(尤其是低铀样品)等因素限制了该方法的发展.本研究利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LA-MC-ICPMS),建立了针对低铀碳酸盐矿物的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方法.通过LA-ICPMS预扫描,可以快速筛选出适合定年的样品和最佳剥蚀点,再借助为实现低铀含量的精确测量而对接收器配置优化设计的Nu Plasma Ⅱ MC-ICPMS进行碳酸盐矿物的U-Pb年龄测定.此外,通过两种已报道的碳酸盐矿物标样ASH15和WC-1,标定出一种更加均一且适用对象更广的实验室内部标样AHX-1a,其与国际标样长期对比测量获得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9.8±1.3Ma(2S总,n=21,MSWD=2.7).此年龄结果是在半年内不同时期对样品靶不同部位21次独立标定的年龄结果的加权平均值,每一次对测约有50~150组数据点,总共2000多组数据点.与此同时,为了继续寻找其他理想碳酸盐矿物标样,更进一步的同位素稀释法标定工作还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9.
周振宇  关莹  高星  王春雪 《科学通报》2013,58(9):815-824
宁夏水洞沟遗址的出土遗物、遗迹包含了大量现代人行为信息. 研究显示, 遗址第2和12号地点部分石制品经过热处理, 用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及打制性能. 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反映了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及生存策略. 水洞沟热处理石制品的发现首次确认了东亚地区存在热处理行为, 扩大了热处理技术在世界的分布范围, 也为我们解读与之相关的现代人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材料.  相似文献   

20.
张宏  王明新  柳小明 《科学通报》2008,53(15):1815-1824
在辽西-冀北地区, 髫髻山组火山岩发育, 同时它的测年数据也较多, 但是, 由于测年数据的差别较大, 因而影响了相关地质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在野外, 髫髻山组火山岩与之上的土城子组常常同时出露, 两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触. 通过对该地区典型的中生代盆地(即冀北的滦平盆地、承德盆地, 辽西的凌源三十家子盆地、金岭寺-羊山盆地)中髫髻山组火山岩的系统采样, 尤其对上部层位进行了系统的采样, 应用LA-ICP-MS方法进行了测年, 并结合前人的测年结果, 得出了髫髻山组火山岩的上限年龄在156~153 Ma之间, 并认为髫髻山组火山岩的下限年龄应该在165 Ma附近, 髫髻山组应该是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