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稻上应用多效唑是高产栽培的一项防倒增产措施,在南方稻区已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北方单季稻区处于引进测验阶段,我省尚未开发利用。为探索多效唑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效应和相应使用技术,我们于1991、1992年连续两年立项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地点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是建湖农药厂生产,水稻品种是中国91,对照品种为80—73,试验地点是省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 1.2 试验设计 1.2.1 浸种试验:设300ppm、200ppm、100ppm、100ppm石灰水对照五个处理,浸种48小时,小区面积10.4平方米,未设重复。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1,(Z1):14-15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是水稻生产大省之一,有3/4左右的而积是单季中稻,所以主攻单季中稻丰产高效技术符合安徽省生态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推动安徽省水稻产量提高和生产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由于安徽自然条件的限制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安徽水稻生产多年来出现单产上升缓慢、总产徘徊、效益不高的局面.研究证明,现有单季中稻的主推品种,产量潜力基本上都在亩产600公斤以上.2008年,安徽省水稻单产为415.7公斤/亩,其中单季稻为440.1公斤,除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外,主要因为播种过早或偏迟、育秧质量差、栽插偏稀、田水过深、不烤田或推迟烤田、穗肥基本不施等栽培因素引起.因此,解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限制产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将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海县地处浙东沿海的象山港尾和三门湾畔,背山面海,是典型的滨海丘陵山区,境内地形复杂,地区间差异明显,部分地区水利条件较差,因此单季稻生产在宁海县水稻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全县水田面积252900亩,历年单季稻种植面积为10万亩左右。为了减少单季稻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确保粮食丰收,我站对单季稻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是水稻分子育种的主要内容,同时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水稻分子育种注入新的活力.从产量、品质、抗逆等方面阐述了水稻分子育种的生物学基础,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水稻分子育种研究成果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水稻分子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稻杆蝇是山区单季稻主要害虫之一,秋苗主茎被害率可达60%~90%.由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主持的水稻病虫害高效、安全、低耗、实用的防治新技术研究课题,经多年探索提出了不用农药防稻杆蝇的新方法.专家们认为,该技术不仅防效显著,而且操作简便、实用、节约成本、保护天敌,经济、生态效益非常显著,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6.
激光育种是辐射育种的新领域.本文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论述了激光技术在水稻育种上应用的价值、特点和初步结果.研究表明:激光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激光育种是一种较快速的育种方法,采用激光技术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已经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水稻高产栽培理念,具有省种、省本、节水、高产、高效的优点,通过小苗移栽、单本稀植、增施有机肥、干湿交替灌溉等措施,可以达到强根促蘖、提高产量的目的.我国于2002年引进该项技术,中国水稻所、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南京农大等单位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对原来的技术体系作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进,有的地方在示范中已取得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栽培始于直播,以后才发展演变为移栽。移栽水稻需育秧、插秧,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故近年来开始研究和发展省工、省本、省力和高效、高产的水稻直播技术。尤其在三熟制地区,应用连作晚稻直播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双夏期间争季节、争劳力等矛盾,减少晚稻秧田面积,用以扩种早稻,还具有抗灾补救的作用。 据报道,美国、澳大利亚的水稻栽培已全部应用机械直播,意大利直播稻已占总面积的98%,斯里兰卡已占80%,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直播稻面积也在急剧上升。 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直播稻技术研究,由于品种、草害、出苗等一些问题难于解决,故未获成功。80年代后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江苏、上海、广东等省的直播稻研究相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省在连晚直播技术和速生晚粳品种选育上,也初见成效,到1994年全省直播稻栽培面积已达20余万亩。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7,(6):15-15
“十五”期间,我省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采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创造了单季稻实收亩产782公斤和双季稻年亩产1307公斤的全省水稻高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深秋时节,景宁畲族自治县岳溪镇的38.03亩杂交水稻再生利用示范田喜获丰收.这些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是从头季稻茎节上长出来的,“一次插秧,两次收获”的愿望实现了.示范田早季平均亩产553.5千克.再生季平均亩产238.2千克,两季亩产791.7千克,比单季稻亩增312.8千克,增产65.32%.其中郑昌鸿种植的1.34亩“油菜—稻—再生稻”攻关田,油菜亩产110.89千克,早季亩产646.7千克,再生季亩产320.7千克,两季平均亩产达967.4千克.据农业部门统计:1992—1993两年龙泉、景宁等五县市共推广杂交水稻再生利用5067亩,早季平均亩产506.12千克,再生季平均亩产174.4千克,两季亩产680.5千克,比原单季稻增产34.46%,为发展山区“一优两高”农业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沿黄水稻主要分布在黄河过境白银辖区的沿岸谷地自流灌区,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70%,属我国西北干燥区单季稻作带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海拔1400-1550m,土壤为典型的灌淤土,含盐量0.15-0.55%,盐分由地下水位上升引起.该区具有日照丰富、热量充足、光温匹配好,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品质优良的生态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水稻抛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水稻施用控释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0.85-13.16%,施肥经济效益提高5.88%.水稻控释肥,一次基施满足水稻一造的营养需求,简化了水稻施肥技术,达到了"省工、简便、高效、增产、低成本、低污染"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祥喜 《江西科学》2000,18(4):248-252
随着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病水稻品种成为可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的技术、方法,对水稻抗病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也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开发指南     
地膜水稻极具推广价值n玉米、小麦和马铃薯都能通过地膜覆盖大幅增产,水稻行不行?去年9月中旬,在农业部组织的南方各省地膜水稻观摩会上,来自七省(市)的农业专家对湖北省十堰市这项成果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地膜水稻是一项改造山区低产冷浸田的有效技术措施,是水稻生产的重大突破,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的技术。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本文介绍了直播稻的良种选择标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香菇——单季稻”一项优质、高产、高教栽培技术——“香菇——单季稻”,在丽水山区迅速推广。“香菇——单季稻”两熟的面积1990年为3100亩,1992年扩大到16400亩。栽培袋料香菇1.64亿袋,净产值达1.95亿元,大大提高了农田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丽水山区常年有单季晚稻70万亩左右,这些水田由于海拔较高,受温、光条件的制约,一年只种一熟水稻。每年10月单季晚稻收割后至第二年6月,有的田种植绿肥或马铃薯,有的田冬闲,全年亩产400千克左右粮食,亩产值仅240元左右,效益很差。经过反复的试验、探索,闯出了一条“一优两高农业”的新路——“香菇——单季稻”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黄矮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毒病.它在60年代初期首见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1964年以来,先后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发生流行.近年来在湖南、江西等地某些杂交水稻上连续危害,严重影响水稻的持续高产稳产和杂交水稻的进一步推广.经证实水稻黄矮病的介体为黑尾叶蝉(Nephotettex cincticeps Uhler)、二点黑尾叶蝉(N.impicticeps Ishiwate)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stseh).1976年,我们鉴定水稻黄矮病毒(RYSV)系一种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沙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市沙区水稻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我们邀请日本名水稻专家来榆林传授、指导“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经过我市农业技术人员的多点、多因素试验、研究。对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沙区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和改良稻米品质转基因等研究方面皆有长足进步.转基因水稻研发中涉及许多专利问题.本文以转Bt基因水稻、转CpTI基因水稻和转Bt/CpTI双价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中的大多数材料和技术含有国外机构所持有的专利.本文对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解决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沿黄水稻主要分布在黄河过境白银辖区的沿岸谷地自流灌区,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70%,属我国西北干燥区单季稻作带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海拔1400-1550米,土壤为典型的灌淤土,含盐量0.15-0.55%,盐分由地下水位上升引起。该区具有日照丰富、热量充足、光温匹配好,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品质优良的生态气候优势。1立枯病是旱育秧的大敌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旱育秧的头号大敌,每年因秧苗枯死造成了严重损失,且耽误了插秧季节,造成了水稻减产,并给旱育稀植这项增产技术的推广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