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按BMI指数分组,分析BMI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育提高理论依据,从而使教师对BMI指数有正确的认识,并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自身体质。  相似文献   

2.
杨丽琴  陈国超  孙洁 《科技信息》2012,(22):37+39-37,39
营养教育与学生的体质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在高职院校开展营养教育,对学生营养教育前后体质指数(BMI)、体质测试成绩进行比较,以未受营养教育学生为对照。结果显示:营养教育有利于维持学生BMI的稳定,对提高女生体质测试成绩有积极作用,营养教育对女生体质变化的影响大于男生,所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进行营养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体质指数异常学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数理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体质指数异常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分析,以运动、心理干预的方式改善他们BMI指数异常状况,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激发儿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将儿童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进健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重庆市907名小学五年级儿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BMI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儿童BMI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BMI值分布异常存在双重性;②儿童BMI值与体质健康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BMI值不同,其体质健康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BMI值异常对儿童的心肺功能、有氧耐力、肌肉的相对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素质有负面影响;④BMI指数影响儿童体质综合得分,超质量或肥胖的儿童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利用湘西地区201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通过体质指数(BMI)分析不同BMI等级分层下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为改善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丰富学科建设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提取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为样本,以matlab为工具,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级男生女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和达标率差异显著,不同BMI等级体质健康检测指标,偏胖肥胖组表现差,与其它各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通过体质健康各指标间和不同BMI等级下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分析,BMI与其它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通过建立体质健康检测指标和综合得分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显著性检验,立定跳远、1 000米跑和握力体重指数对综合得分的影响比其它因素的影响更大,对于学生提高成绩,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查询、频数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大庆师范学院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77%的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BMI值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立定跳远呈显著性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肺功能及下肢的相对爆发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男子测试项目中,BMI与握力/体重指数、50m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体质指数(BMI)值偏低也会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台阶试验除外),BMI值偏低会影响大学生肌肉力量的发展.据中国人的超重和肥胖推荐标准对2007年广西民族大学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男学生营养不良学生有762人、女大学生营养不良有2974名,占观测总人数的71.1%,比例偏大.有关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武汉市2003年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处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初三(15岁)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优于乡村学生,但约1/4城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交叉现象.武汉市选择BMI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4项指标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特殊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身体部分异常和病、残、弱及体质不及格且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在BMI20,BMI≥26.5以下范围的学生群体。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程资源,要根据高校的地理人文、师资力量以及现有资源等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并根据学生的健康实际最大化挖掘出课程资源的内生性,实现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最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以7234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揭示大学生BM I的分布特征。根据体质指数大小进行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BM I等级大学生身体能与素质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体质指数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男大学生的肥胖、超重程度要比女大学生严重;(2)大学生BM I指数和身体机能、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3)超重和肥胖都会对大学生的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肌肉相对力量与耐力素质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的营养,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减少体脂含量,增强大学生体质,是提高其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三周军训对入校新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488名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质测量的方法对其心理状况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军训后大学新生台阶指数、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坐位体前躯较军训前显著增加(p<0.05),BMI有降低趋势(p>0.05);SCL-90检测结果显示,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抑郁因子、精神病性、恐怖因子和总均分较军训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偏执因子有降低趋势(p>0.05);性别对比发现,军训后男大学生的变化没有女大学生明显。结论:军训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存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对女大学生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85名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融入生命化教学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能改善大学生BMI指数,提高大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和耐力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水平提高显著,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规律性爵士舞教学活动对改善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功效。运用实验法、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手段,动态跟踪了200名女大学生的BMI指数、30 s仰卧起坐、立定跳远、20 s反复横跨、坐立体前屈及主观锻炼体验六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为期一个月的爵士舞运动对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成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敏性和柔韧性及调节神经肌肉松弛感均有积极的影响,可见,长期坚持爵士舞运动可有效提高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的营养水平为视角,探究大学生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营养水平以身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进行确定,利用修正后的《大学生体育行为偏好调查问卷》对郑州大学2011至2014级普通大学生共500名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行为的适应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适应性程度不高,女大学生与体育行为之间无明显相关.BMI值越大的男大学生更喜欢体育行为,但实现体育行为的程度不高;而女大学生与体育行为无明显相关性,需从认识层面提高.学校应定期开展大学生实践体育行为的适应性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以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高校物理化学实验考核学生满意度测评表,选取我院化学教育专业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主成分法进行分析,得到评价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的战略象限图,分析明确了影响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考核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物理化学实验考核工作改进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部分高校学生的运动营养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与营养结合方面缺乏科学指导,健康意识淡薄,针对高校学生在运动与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10年间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对2000、2005、2010年进行体育达标的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素质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身高增长基本稳定,体重明显增长,女生身体形态趋于正向发展,肺活量下降幅度较大,在身体素质方面,学生上肢力量增强,下肢爆发力减弱.通过分析这些变化趋势,旨在为高校能更好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