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形象“拼图”及测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借用拼图和七巧板概念进一步阐释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维度和属性,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拼图过程模型,提出可用于对比研究目的地形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以中国国际旅游形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自己大脑中获得的有关旅游目的地各种信息"零片"进行"拼图"的结果.(2)"拼图"过程是导致目的地形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根本原因,也是目的地形象策划和形象营销能产生市场劝说作用的依据所在.(3)目的地形象可划分为旅游吸引物、基础设施、休闲和娱乐、环境和地方氛围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不同的属性.(4)旅游者了解的目的地形象维度越完整、每个维度的属性越丰富,其对目的地的形象拼图结果越接近目的地实际情况.(5)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包括零片阶段、拼图阶段、情感评价和意动等四个阶段及自发拼图形成原生形象、自觉拼图形成认知形象和修正拼图形成整体形象3个渐进过程.(6)目的地形象可用Dm、La、H、E和D等指标定量测评.  相似文献   

2.
入境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入境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时空分异规律对旅游目的地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解读旅游图片,根据“认知-情感”模型从图片中获取入境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再借助GIS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时空分析,从而深入探究入境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者的认知结构会随着年份变化而改变,季节变化对其影响较小。(2)自然景观与物质文化是入境旅游者最关注的内容,且这两类认知在空间格局上高度趋同。(3)上海市整体情感形象表现为正面形象,负面情感在旅游旺季时易出现。(4)在上海市旅游旺季期间,旅游者正面情感形象的地理集中程度最高,负面情感形象地理集中程度最低。最后对上海市入境旅游目的地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由于研究者认识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理论和研究结果,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实际参考性。一般来讲,大量研究者主要从理论角度展开,多数是研究者理性和自我感性的思考,但是缺乏对形象受众需求的理解。本文创新研究方法,力求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将理论思考和实验验证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旅游受众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具体采用实验调查方法。论文首先分析了旅游者对旅游形象认知点,借鉴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研究,实验调查过程分为原真感知、概念感知、视觉印象3个认知态度测试阶段,通过被调查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态度测试,设计出旅游目的地形象、调整开发策略。以环西宁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为例,进行了验证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出游行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日益成为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对旅游目的地供给方的英文网站和海外游客的博客游记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了涉外旅游的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发现黄山市涉外旅游形象侧重于认知形象的构建,忽视了对情感形象的构建,供需双方在认知形象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建议我国类似的旅游目的地应从迎合海外游客的旅游偏好,实现文化旅游的再生产,重视情感形象的构建以及加强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出发,对涉外旅游形象建构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5.
旅游形象感知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是评价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依据。基于UGC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分析旅游者对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感知情况。基于“认知—情感”理论,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维度对UGC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感知不突出;自然康养条件和社会康养环境是影响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的重要因素;游客对于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以正面为主。为提升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围绕特色康养膳食打造、营销模式创新、康养旅游接待能力提升、特色康养活动举办、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双向认知平台建立以及乡村休闲旅游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把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形象感知(认知形象vs.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态度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研究框架,分析了省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旅游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论有:(1)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在因子结构、形象内涵以及感知程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2)旅游前,旅游者通过各种商业和非商业信息来源形成了关于目的地的原生/引致形象,并由此初步形成了对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旅游前)。(3)旅游者综合旅游前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其在目的地的亲身经历形成了关于目的地的复合形象,并最终形成了对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旅游后)。(4)旅游之后旅游者的目的地形象感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认知维度的复合形象相比,情感形象对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市旅游形象之间的关系为主题,以世博园的安徽游客作为研究群体,借助调查问卷,从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及世博园在上海市旅游景点中的相对形象地位四个方面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形象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一方面,世博会和世博园都对上海市旅游形象产生了较强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世博园只是在世博会期间成为首选景点,还没有完全成为上海最出色的景点.在此基础上,对重大事件与举办地旅游形象的相互关系做出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韩国旅游发展局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角度出发,通过截取韩国旅游发展局官方微博共9个月的微博内容文本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使用ROST CM 6.0内容挖掘软件提取描述韩国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语义网络构建,提炼出韩国旅游形象的主题和内容,并对韩国旅游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进行了分析,尝试着探索韩国官方旅游微博的投射形象,研究发现:在韩国旅游发展局微博博文中,"韩国"作为国家目的地的品牌名称,是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首要概念.韩国旅游发展局向潜在旅游者传递出热情、享受、轻松、幸福、兴奋、刺激的韩国旅游情感形象;以及"韩国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特色风味的韩式美食、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完备发达的购物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的认知形象.研究结果为中国出境赴韩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微博中的建设提供依据.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入境游客为调查对象,将目的地形象细化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目的地形象、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与整体形象对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目的地形象的各个维度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3)感知价值在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感知价值在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与游客的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且感知价值在目的地的认知形象与行为意愿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果与现有研究中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及行为意向的影响、传导机制和边界条件有所不同,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携程旅游网站搜集到有关合肥市网络游记400篇,梳理有效游记156篇,采取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运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特征词、词频分析.运用UCINET软件生成合肥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并从旅游者个体感知、认知、情感和整体属性分析合肥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得出:合肥市部分景区(点)发展冷热不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有待加强、旅游同质化现象明显等.为此,应优化合肥市目的地形象营销宣传策略,强化政府规划、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等,以提升旅游者对合肥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是国家形象塑造中最核心的要素。它是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他环节和要素起主导作用,指示着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向。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顺应了历史和时代潮流,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同时符合良好国家形象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形象本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国家形象目标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  相似文献   

12.
金凤 《科技信息》2013,(1):142-143,228
根据我国目前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的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研究方法的实用性、科学性等,本文以泰安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征感知分析为例,介绍运用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以期对泰山或其他山岳旅游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旅游者感知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给出合理的定位和针对性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地震后旅游者对四川众多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是否愿意重游四川等问题,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国内旅游者重游四川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资源质量、旅游目的地忠诚和总体满意对旅游者的重游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针对不同的重游决策影响因素,将旅游者分为"满怀期待型"和"无所谓型",并总结了各自对重游影响因素的关注程度.最后就该研究的局限性和研究启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刘中洁 《科技信息》2008,(9):264-264
旅游形象大使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程度加剧而产生的一件新兴事物和全新概念。它通过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目的。旅游目的地通过评选和推介旅游形象大使,可以强化旅游产品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吸引公众注意力,刺激旅游者消费,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游客网络日志及评论研究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利用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利用百度、谷歌等各种搜索工具进行检索以及根据设定的目标条件对游客关于曲江旅游景点进行评价的网络评论和网络日志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章有82篇,评论2908条。对网络日志和评论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构了三个分析类目,探索游客对曲江景区整体形象的感受,从而明确曲江景区在游客们心中满意程度的高低,并为曲江旅游景区的升级和发展提供参考,完善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在照、摄像机内部参数未知的条件下,由单幅二维投影图像进行目标定位的方法和系统设计方案。即对目标平面上位置已知的参考特征点与他们在二维图像上的投影仅进行一次匹配训练,便可由单幅二维图像确定目标方位。文中以Intel公司开发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作为定位系统的开发工具,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函数库功能,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在组件层次上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移植性,可以满足多种计算机视觉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吏隐”是中唐士人重要的生存方式,包括“兼吏隐”和“隐于吏中”两种具体的心态。白居易出刺杭州、苏州时持“吏隐”心态,他的思想随着环境变化不断由“兼吏隐”向“隐于吏中”倾斜。白居易“吏隐”思想受到魏晋以来的“大隐”观的影响,也是中唐现实环境的产物。禅宗的世俗化,庶族地主的人生趣味,儒家济世情怀,中唐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等均是白居易“吏隐”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扬州入仕的青年王安石十分崇尚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皇祜二年(1050)秋,他在到临川省亲后返回鄞县途中,专门绕道杭州,拜见了当时担任杭州知州的前辈政治家范仲淹。这是北宋仁宗朝的两位大政治家仅有的一次见面,意义难以估量。这次会面的证据就是相关的三封书启,即《临川先生文集》所载《上范资政先状》、《上杭州范资政启》、《谢范资政启》三文。  相似文献   

20.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认为《张协状元》剧编写于元代杭州。针对杨文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逐一解读剖析,可以推断《张协状元》为南宋中期戏文且只能产生在南戏故乡温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