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完全匹配层(PML)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匹配层(PML)对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有限元法(FEM)等几种常用的数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介绍了PML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利用法向波阻抗和切向波数匹配的概念求取PML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概念清晰,推导容易。对几种PML不同的处理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能有效吸收凋落波的PML,能与各向异性介质相匹配的PML。  相似文献   

2.
完全匹配层对时域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几种常用的数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介绍了PML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利用法向波阻抗和切向波数匹配的概念求取PML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概念清晰,推导容易。对几种PML不同的处理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能有效吸收凋落波的PML,能与各向异性介质相匹配的PML。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烷,研究了DADMPM与Cr的显色反应。在H3PO4介质中,在Mn和吐温20存在下,Cr与DADMPM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λmax为470nm,摩尔吸光系数ε=3.0×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4.
完全匹配层是一种应用于FDTD方法中的新型吸收边界,其作用是实现模拟自由空间中的波传播。在应用中,PML吸收层可以设置得与散射体非常靠近,并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在FDTD方法中应用完全匹配层计算自由空间中的散射问题可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烷(DADMPM).研究了DADMPM与Cr(Ⅵ)的显色反应.在H3PO4介质中,在Mn(Ⅱ)和吐温20存在下,Cr(Ⅵ)与DADMPM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λmax为470um,摩尔吸光系数ε=3.0×105L·mol-1·cm-1.铬量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已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PM011V1杂多酸分别加入吡啶、喹啉和尿素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MAL气相氧化为MAA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经吡啶、喹啉和尿素处理的杂多酸催化剂改变了原催化剂的二级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酸性(量,强度和酸位类型).提高了催化剂对MAL氧化为MAA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热稳定性次序为:PM011V1/尿素>PM011V1>PM011V1/吡啶>PM011V1/喹啉。酸量次序为:PM011V1>PM011V1/吡啶>PM011V1/喹啉>PM011V1/尿素。MAL氧化为MAA催化活性次序为:PM011V1/喹啉>PM011V1/吡啶>PM011V1/尿素>PM011V1。  相似文献   

7.
将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时域方法(MRTD)用于微波集成电路中多层介质导体互连线的时域电磁场分析,推导了基于MRTD的一阶Mur's吸收边界条件的差分格式,进而采用理想匹配层(PML)技术形成吸收边界,使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封闭系统推广到开放系统.用此方法对微波集成电路互连线进行了分析,结果与传统FDTD比较一致.由于MRTD方法的色散特性较好,则可用比FDTD少得多的网格数来模拟电磁结构,从而达到与FDTD相同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以Carcione各向异性粘弹性理论为基础,导出了适用于任意方位角的粘弹性方位各向异性(HTI)介质的波动方程,推导了该方程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求解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和对应的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该类介质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含直立裂缝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得到高精度的波场快照和合成记录。初步分析了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和衰减特征,研究了裂缝方位角和粘滞性参数对地震波场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论述了拟合由若干个离散点的曲线L及其基本矢的正交多项式法(OPM)和三次样条函数法(CSM),当离散点为曲线L上的精确点时使用CSM更精确,而当离散点是曲线L的非精确点使用OPM更实用。实例计算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由于拟合结果是以多项式表示的曲线方程,因此可方便地用于机械手的实时控制,使其手部掌心沿拟合曲线运动,而其手部姿态拟合曲线的基本矢确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SQ方程的高频极限,导出了适用于任意方位角的双相HTI介质波动方程,推导了该方程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求解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和对应的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该类介质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双相HTI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得到高精度的波场快照和合成记录。分析得出: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仍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孔隙度、粘滞系数和固液耦合密度主要影响慢纵波的振幅和形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波勘探数值模拟中遇到的人为边界反射问题,提出了适用各种各向异性介质的吸收边界条件,证明了其稳定性,在频率域推出了反射系数算法。最后将公式进行差分离散,并对各向同性介质,TI介质及带方位人射的EDA介质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地应力各向异性对偶极子声反射测井中井外地质构造处形成的反射波的影响,以致密砂岩为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结合混合完全匹配层(Hybrid-PML)吸收边界,利用地应力各向异性模型建立不同方位角反射界面的声反射测井模型,正演模拟研究各向同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致密砂岩地层中的正交偶极子声反射测井,通过对比反射波分析地应力各向异性对偶极子声反射测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偶极反射波,地应力各向异性导致横波速度增大以及界面处反射系数减小,因此SV-SV反射波到时和幅度减小;在中短源距范围内,地应力各向异性也会导致SH-SH反射波到时和幅度的减小,但在长源距条件下,地应力各向异性地层存在的非均质性使得各向异性模型中SH-SH反射波的幅度与各向同性模型基本一致。可见,在地层剖面的偏移成像中,需要考虑地应力各向异性对偶极反射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非均匀介质中具各向异性散射和裂变的连续能量的板对称中子迁移方程,在吸收不小于裂变的条件下,证明了其解随时间t趋于无穷而指数稳定于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异性导电媒质对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分布的影响,通过CDEGS建立水平双圆环直流接地极模型,计算极址外部附近以及极址区域内存在异性导电媒质时的跨步电压分布.结果表明:当接地极极址外部附近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外环靠近异性媒质区域的溢流密度及跨步电压下降(升高);当极址内部的表层局部区域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位于异性导电媒质的环段的溢流密度下降(升高),但跨步电压却反而增加(降低);当极址内部的下层局部区域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位于异性导电媒质的环段的溢流密度和跨步电压同时降低(升高).研究成果可为直流输电工程中接地极设计及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求解各向异性磁介质中电流磁场的新方法,通过求解各向异性磁介质中圆电流环的磁矢势A分布,求出其磁感应强度B分布.结果表明,各向同性磁介质中圆电流环在远场点的磁矢势公式,与已知的结果一致;磁矩m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P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其结果也是预料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应用 Poincare 球方法,研究了平面单色光通过各向异性吸收晶体后偏振状态的改变。得到的结果是简明直观的.  相似文献   

17.
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模拟电磁脉冲与腔体的孔缝耦合过程,利用各向异性理想匹配层(UPML)作为吸收边界截断计算空间。通过对腔体内特定观察点的时、频特性计算,得到了电磁脉冲对孔缝的耦合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了UPML吸收边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用FDTD法分析各向异性介质填充矩形波导的截止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分析各向异性介质填充波导问题的差分格式,实例计算了磁各向异性介质完全填充矩形波导TE模各模式的截止波数,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分析了磁各向异性介质和电各向异性介质填充对矩形波导TE模和TM模主模归一化截止波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磁场基本方程组出发,导出各向异性磁矢势的A的微分方程,直接耱解而得A的积分公式,并通过实例说明在各向异性坐标系中A求B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s, high frequency approxim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EM scattering by a rectangular conducting flat plate coated with uniaxial anisotropic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 (RAM). 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is available to the system of RCS prediction in which the large complex targets modeled by facets and wedge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some properties of EM scattering by conducting plate coated with thin uniaxial anisotropic RAM. Biography: Yang He-lin (1984-), male, Ph. 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electromagnetic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