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的指示代词研究可分为历时和共时两个大的方面.历时研究包括"这/那"的来源、最初的形式、用法和功能的嬗变;共时研究包括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的研究.文章主要考察的是共时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共时层面上探寻广西平南上渡闽语和福建闽语莆仙话声母系统的异同点,并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初步解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来"使用频率高,分布广,用法也极为复杂,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从"历时"、"共时"、"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三个层面对前人有关"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嘉鱼方言的鼻韵母系统与普通话相比有较大差别,本文从共时的层面对二者进行了横向比较,更从历时的层面上寻求二者之间的对应规律,剖示了嘉鱼方言鼻韵母的历史流变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献老化的共时与历时观察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关于文献老化的共时与历时观察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认为两种观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献老化的真实性,共时观察具有普遍性,反映了文献老化的即时状态,历时观察具有针性,反映了文献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属于当地壮语的特征词,极具地方特色。其来源有两个层面:在共时层面上由那安壮语内部非三身代词tan6转化而来;第二个层面是历时层面,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与西双版纳傣语taan6、泰国泰语thaan6具有一定的语音对应规律,可能共同来源于古台语非三身代词*daanB。  相似文献   

7.
金青华  李贞花 《科技信息》2007,(33):158-158
布拉格学派理论独特,研究考察问题视角另人耳目一新。该学派有三大特点:共时研究的合理性及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互补性,语言是系统并非孤立现象的总和,语言是有功能性的。本文从这三点出发论述了该学派对形态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议“在”     
前人从不同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对“在”字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角度的变换,逐渐改变了仅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共时角度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变为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研究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浅议“在”     
董开华 《科技资讯》2006,(34):159-160
前人从不同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对“在”字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角度的变换,逐渐改变了仅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共时角度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变为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研究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其代表作《已知的世界》中,运用了互文性的写作手法,建立了小说同其他文本的深层联系,赋予小说叙述开放性、复杂性的特征。作者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使小说的叙事更易与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历史文本相融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戴庆厦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上卓有成就。他1935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中央民族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名师,“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戴教授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二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前人没有掌握的语言资料。在松紧元音研究上他全面揭示了松紧元音的共时特点和历时来源,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科学的预测。此外,对声调、清浊…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发展至今,句法是包括音节、语素的相关语言单位进行组合从而增加结构意义的一个规则系统。句法规范就是指从组成短语、小句直到句子的过程中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合理性与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句法更替的规律、句法发展的可能性与演变发展的度及适用范围。为此,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词义这个共时的系统中也存在历时的问题,所以属于历时范畴的“本义和派生义”及“历史义和现存义”也同样适合于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而成为现代汉语词义着眼于“历史时-词义学”角度的两种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基本义和一般义”及“贮存义和使用义”也是现代汉语词义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着眼于“共时-语义学”的角度,后者则着眼于“共时-语用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张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4,(28):143-144
该文以唐代和宋代的公主为研究对象,从性格类型、婚姻类型和政治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造成其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文对于唐宋公主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描写《红楼梦》里的每个专用动量词的语义特征、适用范围和语法功能,并适当地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述论》和《纲要》继承了传统汉语研究的精华,以新的学术观点指导著述,从新的视角探讨问题,系统地从历时、共时切入,多有新论,确为近年来少见之作,堪称传统汉语研究的双璧。  相似文献   

17.
"非常"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言单位,它既不属于副词家族的典型成员,同时它的意义、性质和语法功能也都不单一。在词性和词义上,"非常"经过了一个由实而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来探究这一演变过程;并在共时层面上探讨"非常+N"中的N的语法功能及"非常+N"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剖析彬县新民镇(张家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从共时角度翔实地记录描写彬县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古今演变,总结彬县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规律,并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析“手”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在阐述语法化的机制、现代汉语中的"手"的本义及引申的基础上,对"手"这一常见词项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发现通过隐喻和转喻,"手"的语法意义与最初的实在意义之间存在联系,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本文以《史记》副词"相"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试图通过该书中"相"字的考释来说明西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