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本世纪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路 《科技信息》2011,(8):270-270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普遍存在于运动训练的过程之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作系统的阐述,以期对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就会变成一种病理观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根据疲劳的产生机理,原因分析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再更好的投入训练,进行更高水平的恢复,提高人体功能能力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贮备.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本身引起的十分复杂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属机体的病态表现,中长跑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它的疲劳特点.运用中医药手段及时、充分恢复中长跑的运动性疲劳,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竞技能力有着十分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事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训练,都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的探讨,意在使从事体育锻炼的读者能够科学的诊断出自己是否处于疲劳阶段及疲劳的程度,并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更快,更完全的从疲劳中恢复过来。精力旺盛的投入到训练、学习和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张杨波 《科技信息》2012,(34):I0152-I015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常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过度疲劳除外),根据超量恢复理论、应激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运动水平的提高就是疲劳一超量恢复一再疲劳一再超量恢复的过程。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疲劳是很正常的。但疲劳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疲劳积累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安排和健康。能否尽快消除疲劳,连续、合理和有规律地安排训练,是运动训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疲劳消除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正确选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其能尽快消除疲劳,连续、合理和有规律地安排训练,为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英 《科技信息》2009,(6):236-236
文章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吴薇 《科技信息》2010,(9):215-215,218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元 《科技信息》2009,(15):183-183
本文综述了如何通过营养补充加快运动后疲劳恢复。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它和运动后机体内营养素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运动后及时补充抗疲劳的营养素,对于疲劳恢复、增加机体耐力有积极的意义。糖类能提供能量、迅速恢复体力,蛋白质有助于受损骨骼肌细胞修复,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酶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促进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常用的恢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方法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论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病因病机认识,并总结了祖国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从生理学角度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酶、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等参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当代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理学研究已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锰的生物学效应,主要阐述了锰的生理生化功能及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机体内锰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索锰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为寻求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恢复手段提供科学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被清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疲劳,危害人体的健康;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介绍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部位,提出了预防队员运动性疲劳的注意事项以及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机体只要参加运动,就会产生疲劳,而要把运动产生的疲劳尽快、科学地消除,就需要掌握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监测方法及恢复方法等。就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监测方法及消除方式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忠坤 《科技信息》2012,(29):238-239
体育健身之所以能够达到增强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效果,主要遵循超量恢复原理。在健身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运动代谢产物的累积,必然会引起机体运动能力的下降,产生运动性疲劳。体育健身后的疲劳恢复是造成超量恢复的前提条件,疲劳恢复程度和营养补充情况直接影响到超量恢复的大小,也关系到最终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及体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恢复是篮球运动员适应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保证.能源物质的消耗和乳酸在肌肉与血液中积聚是篮球运动员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篮球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主要诊断方法、体能恢复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彭磊  杨刚 《科技信息》2011,(28):277-277,280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疲劳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羽毛球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分析,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型性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占宾 《科技信息》2009,(30):179-17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在阐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几种机制学说的基础上,从营养、按摩和中草药的方法对疲劳恢复手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燕山大学的健美操队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