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亮 《科技信息》2013,(18):390-391
综合能力评估是对潜在供应商及其产品围绕其工程能力、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适航符合性实施验证并评估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的过程,是确保潜在供应商能够提供合格的满足民机要求的国产材料/标准件的前提条件,是打造我国民用飞机材料/标准件精品工程,实现民机产业的材料/标准件国产化的重要一步。在其通过产品合格鉴定试验后,通过综合能力评估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持续改进使其产品列入民用飞机研制的合格产品目录QPL(Qualified Product List)。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民用飞机组合导航系统多传感器器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在飞行管理系统内按照各种导航设备定位精度的顺序,实现包括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基准系统(IRS)、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测距器(DME)等机载设备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为国产民机机载航电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沉积静电放电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会对机载电子设备尤其是高频通信系统设备产生干扰。在沉积静电环境下的机载高频通信系统科目试飞在国内民机试飞领域尚属首例,也无相关经验方法可以参考。该文通过研究咨询通告AC25-7推荐的试飞气象条件(高卷云、干燥的雪、沙尘暴),详细叙述了高频沉积静电试飞科目的背景和沉积静电的原理,介绍了高卷云气象的定义、产生和类型,结合了机载气象雷达的显示条件和地面气象台站预报的天气情况,以我国民机试飞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要求而又切实可行的试飞方法,为未来民机试飞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型民机的设计是高度复杂的多系统综合集成设计,对验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大型民机研制中试验验证过程,阐述了机上地面综合试验的方法和程序,为民机的安全飞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是民用飞机设计、研制、生产及使用维护中必须满足的最低安全标准。适航工作需要从飞机以及系统方案设计阶段就着手开展。本文以当前国内某大型民机起落架系统方案为例,来说明此方案如何考虑相关适航条款,以及验证其符合性的符合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军用飞机研制中开展适航性工作,是现行军机研制管理模式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符合我国航空工业机制的可借鉴经验很少。结合现行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体制,介绍了国内外民机和军机研制的适航性技术工作现状,探讨了我国军用飞机开展适航性工作的初步思路和技术途径,提出了标准规范、组织机构、管理方法等方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出了适航性工作重点及亟待解决的基础技术问题,以期为构建科学完善的国产军机适航性技术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晨 《科技信息》2011,(25):I0042-I0042,I0052
机载软件,即安装在飞机上作为飞机型号设计组成部分的软件。随着国产支线客机进入试飞取证阶段,以及国产大型客机进入联合定义阶段,国产民用飞机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机载软件构型的管理贯穿从研发、集成、试验室试验、试飞,到预投产、批产直至交付客户整个飞机研制的生命周期。如何管理不同架次、不同构型数量众多的机载软件,日益成为飞机研制和取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拟从信息化的角度,讨论如何实现机载软件构型的高效、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所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于2010年正式在北京成立,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民机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我国民机研制与发展处于“生产一批、研制一批、畅想一批”可持续发展阶段。一项民用飞机的发展都要经历设计、研制、生产、测试4个阶段,为了提高民机研制精准性,在研发民机的过程中,要对每个阶段进行细化管理,该文以研制阶段为突破口,对民机构型管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复杂产品系统研制过程中供应商之间协同设计制造复杂性高,风险通过供应商间的协作关系相互作用和传导。面向复杂产品系统,构建供应商层次网络,考虑供应商风险累积与风险应对及时性的交互影响,通过引入通信领域网络演算理论,基于积压和时延性能指标刻画风险的特征,将不确定的供应商风险量化问题转化为最坏边界求值问题,实现风险的确界度量。以航空复杂产品系统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可以辨识供应商在协同研制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为复杂产品系统供应商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培发  刘中平 《科技信息》2012,(26):454-456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民机行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对供应商开发选择、过程监控、绩效评估等整个过程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了供应商选择各阶段的质量要求和评估标准,提供了供应商监控及绩效评估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童岳威  李林奇 《科技信息》2013,(19):41-41,58
随着民用航空机载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综合模块化航电(IMA)架构在机载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应用。IMA对机载软件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软件分区技术在IMA架构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本文将通过对机载软件开发过程中分区方法的研究,浅析机载软件分区、分区实现机制以及分区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制和技术验证需求,为其试飞关键技术研究和演示验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更好更快地开展相关试飞方法的研究,开发了一套过失速机动飞行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基于3种典型的过失速气动模型,采用动态逆控制方法,最终通过VP软件编程实现虚拟仿真环境,对各个部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难点进行介绍和研究。该系统已用于试飞员的模拟飞行试验中,试验结果和试飞员评述表明:该系统完全达到了试飞员过失速机动初级飞行培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用国产焊机研制高质量D级矿用圆环链焊接部分的总结。当前来说,提高圆环链的质量关键在于焊接。大量试验表明,用通常的焊接方法,由于闪光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容易引起超限的焊接缺陷,使圆环链的质量不能提高。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并采用强规范焊接工艺,研制出了基本上符合D级链标准的矿用圆环链,已通过部级鉴定。这对于提高我国圆环链技术和促进煤炭事业发展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环境较为恶劣、范围较广的测区条件下,传统测量手段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的问题,以桂钦高速项目为例,提出了以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替代传统测量手段的方法,对其航线规划参数设置、点云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通过精度分析,验证了该方法满足1∶1 000比例尺DEM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ing systems)是指在人极少参与或不参与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测量,处理数据,并以适当方式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系统。与人工测试相比,自动测试省时、省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两种大型客机测试任务均采用了这项技术,同时它也必将成为中国民机研制不可回避的技术问题。对该项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将成为中国民机系统综合验证工程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民用飞机研制技术难度大、资金密集、管理密集、产品研发周期长、生产环节多而复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并行工程理论引入民机研制项目管理领域,结合并行工程特点,分析了民机研制项目管理中的并行工程理念。利用项目管理与并行工程的特点,建立基于并行工程的民机研制项日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通过对某型号的适航验证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集成产品团队(I P T)在并行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了基于并行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民机研制效率、降低研制成本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中平 《科技信息》2012,(26):422-422
现代民机的研制过程中,必须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试飞来验证对设计目标的满足和对适航条款的符合性,如何通过有效的试验过程质量控制,来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成为了民机研制试验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民机型号设计任务中包含的适航要求往往种类多、数量大,如果在型号研制初期不能准确、完整地捕获相关适航要求,将会造成后期因不满足相关适航要求而导致设计方案的更改和设计过程的反复。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民机适航要求自动捕获方法,包括建立设计任务模型以形成对不同型号设计特征的统一表达,建立适航条款约束模型以支持对适航要求的语义描述,在建模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映射规则,并开发相应的检索算法,以根据当前设计任务中包含的型号设计特征自动捕获其适用的适航条款要求。根据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软件实现,并通过飞机燃油系统设计特征实例检索过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系统工程在高度集成的复杂民机产品的研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民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机结构设计中如能引入系统工程过程和方法,必能有效促进民机结构设计工作的革新。民机结构设计的系统工程过程包括功能分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零部件生产、部段和全机结构集成及试验试飞等过程。民机结构需求体系须按照结构设计层级进行制定,并依次进行需求确认和需求验证。民机结构设计相关的系统工程问题还包括接口管理、构型管理、技术风险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孔隙缺陷对民用飞机复合材料制件力学性能及耐湿热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孔隙率控制对民机复合材料应用的重要意义。从适航要求角度出发,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要求对民机复合材料制件孔隙率的验收标准进行阐述。介绍了民机复合材料制件孔隙率的检测方法,详细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对我国民机复合材料制件孔隙率要求及检测方法给出建议,并展望了国内民机复合材料制件孔隙率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