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少数民族女诗人的诗歌表现出了"同中有异"的情感审美特征,即维吾尔族女诗人日渐理性的女性情思;哈萨克族女诗人在心灵牧场上深情吟唱;柯尔克孜族女诗人萨黛特表现出追寻"家园"的焦虑,品读她们可以带给欣赏者不同的情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新诗写作景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女诗人在作品中反思"女性"文化身份,强调自我书写的权力,彰显女性性别意识,这一转变,表现出女诗人对女性自我的重新审视,同时也折射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的新诗创作当中,女性诗歌写作日益丰富多元,其中对于女性个人主体性的关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女诗人晓雪,将当代女性生命经验和时代生活对应起来,为新诗提供了超越性的文化参照,丰富了女性诗歌书写的新形式,塑造了一系列新的女性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4.
格温多琳.布鲁克斯是美国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黑人女诗人。她的诗歌无论在创作技巧还是思想内容上都独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格温多琳.布鲁克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试图说明诗人对二战后黑人诗歌的贡献以及她在当代美国诗坛的地位并非得之偶然。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在为唐诗研究带来崭新视角的同时,又容易造成为女性而叫屈的研究目的的功利性与研究定位的模糊性,而这成为限制诗歌与女性研究继续深入的两大基本问题。唐诗女性研究应确立女性诗歌批评价值标准,采取男性与女性交融的人文视角审视女性题材作品。在此基础上,唐代女性诗人文学实践的意义、男女诗人女性题材的表现差异性等问题才有可能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一百多年的狄金森研究中存在许多争议,如她的诗歌来源、女诗人的身份、与男性诗歌传统的关系、诗歌的系统性以及女性诗人形象的建构。从女性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争议的实质来源于男权美学对女性作家身分的凝视,存在着诸多局限。狄金森创作的价值正是对这种美学权威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古代女性诗歌在古代文学里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所接触的生活和社会狭窄,但在其诗歌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她们各自独特的经历。女诗人们把郁积的审美心理渗入到具体的创作实践,在观照客体时常常表现出触景生悲、咏物心悲、抒怀伤悲等特征。而这些诗的落脚点也往往围绕着诗人个体的命运际遇而展开,然后表现悲剧性的历史画面和历史情绪,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诗可以怨"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诗歌通过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强烈的政治批判、对现实无奈的忧患三个方面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政治、有着极强的独立意识的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对女诗人翟永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诗歌的叙事转换动因、叙事蜕变及其转换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勾勒出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从性别焦虑走向性别从容的美学策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女诗人探索自身历史命运的道路上,从80年代的建造一间“自己的屋子”,到90年代的走出“屋子”,尽管有得有失,但女性诗歌创作已经打开了更广阔的精神视域,成为其后新世纪女性诗歌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据。新世纪的女性诗人以此为基础,遵循新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身份,对自我进行重新设计和定位,更大限度地从幽暗卧室和内心独白中走出,去触及更宽广深厚的社会和历史。  相似文献   

11.
玛雅·安吉罗是当代美国黑人女诗人中的杰出代表,她不仅是黑人和女性的代言人,也成为了所有承担着提高美国的道德水准责任的人们的代言人。本文主要对安吉罗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着重分析了她诗歌中所体现出的黑人妇女的觉醒以及强烈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
姜楠 《科技资讯》2006,(6):152-153
本文从薛涛被沦为歌妓的悲惨遭遇、终身渴求却未如愿以偿的爱情两个主要方面来探求薛涛诗歌中悲凉格调的成因。从而展现这位走进男性世界的女诗人与传统女性迥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毕生抛弃婚姻生活、社会交往和一切功名利禄,始终与诗歌为伴,她的诗作展现了一位独特女性对生活表面形式的拒绝和对生活内在本质的恋慕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是最真实的狄金森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女性诗歌吟咏的主题。进入新时期,几代诗人开启了不同的书写之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舒婷、林子在找寻“人”的爱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蕾等女诗人的爱情里,通过身体的描写来表现感情与欲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路也等开始将日常生活融入爱情中,并形成了个人化表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和普拉斯的悲惨命运表明她们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又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诗歌是这两个痛苦而无助的女性用来减轻痛苦、释放压抑和发泄绝望情绪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元代女诗人孙淑与郑允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与郑允端是元代有诗集存世的两个女诗人.孙淑固守礼教,诗歌取材闺阁,幽情绵邈.郑允端诗人意识更自觉,诗歌题材更广泛,现实性更突出.她们以不同的风貌呈献出来自元代诗坛女性世界的心声,理应从文学传统的高度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越南诗人胡春香诗歌中的汉文化基因,揭示其背后隐含的中越文化交流的特点、意义。认为胡春香诗歌中的汉文化基因来自于对中国俗文学的接受,而春香诗的稽古用典与"桃源"意象的生成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对世俗社会和封建名教礼法的厌弃和对黑暗的反抗。在女诗人对汉文化的接纳和容摄过程中,明显对中国诗歌的诗情酒意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以女性特有的笔触 ,在其诗中浸入中国文化的玉乳琼浆。对她诗歌英译的探讨 ,足见薛涛诗中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已经或将会怎样渗入译语国家。她诗中的“同心结”、“合欢扇”等文化内涵以及她的“松花笺”、薛涛井等所富含的文化魅力无不让译诗读者倾倒。薛涛诗英译能促进中国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其独特性吸引着人们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对其诗歌语言的语义、语法和书写等的语言变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异对狄金森诗歌独特性和诗人个人风格形成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