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河下游滩区长期受洪涝威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其治理涉及因素多、部门多、问题多。回顾了黄河下游滩区发展、治理的历史,综述了代表性的治理观点和思路;阐述了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关键问题,认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问题复杂,需要系统考虑防洪保安、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诉求,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多区域、多学科协同治理;提出一套系统的黄河下游滩区协同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目标、指导思想、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主体是针对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多区域、多学科协同,治理客体包括保护开发协同、工程建设协同、金融投资协同、政策制度协同、行政管理协同、文化旅游协同、技术研发协同。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区协同治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河的治理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兴建将使黄河的治理进入新的里程,同时也将对库区、库周及黄河下游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的引黄灌区、湿地、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小浪底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结合现代水文、河流、地貌、沉积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环境变迁问题提出以下观点:1)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奏为古屠申泽,其湖面远大于西汉至北魏时的屠中泽;2)西汉至北魏时屠中泽向北萎缩,湖面减为原来的44%,西汉所置窳浑,临戎、三封3县即位于河湖之滨的绿洲之上;3)黄河干流中滩~协成段受科里奥利力作用的影响,右岸冲刷较多,是该区黄河多次改道东移的惟一原因.黄河迳流是古屠申泽得以存在的惟一水源,故黄河改道是该湖不断萎缩终于干涸的根本原因;4)屠中泽干涸后湖盆受西北强烈干燥气流及沙漠流沙的侵袭,迅速沙漠化.小片绿洲亦因弃耕、缺乏植物覆盖而沙化、消亡;5)沙漠中湖泊对改善滨湖生态环境的作用显著,但其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也十分巨大,对于极为缺水的黄河流域而言,维持湖泊的存在并不一定合算.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提示了此项研究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虬提出了顺水之性,循山入江的治理黄河的方针,他认为治理黄河能产生开塞外富强之源,以治河为防边的良好效益,同时,陈虬也提出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及解决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资金问题的办法.陈虬治理黄河思想具有鉴于古而不胶于古、溯本探源、标本兼治的特点.同时.陈虬治理黄河思想也存在迂阔色彩和空想成分.  相似文献   

6.
浅议汾河入黄段河势变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汾河的河势变化特点,对黄河东移产生的原因及对汾河下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黄河东移夺汾会使汾河下游行洪受阻,危及下游堤防、控导、险工工程安全。建议对黄河东移夺汾还要进一步充分论证、分析与研究,加快黄河、汾河的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着黄河各项服务和治理,服务职能履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黄河的治理状况。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个人修养了解国家政策方针重要措施,在水利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要求,在工作开展中从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更好地促进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8.
一、黄河研究进展概述 建国以后,对黄河治理开发中重大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黄委会”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协作、联合攻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通过对黄河流域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黄河水文泥沙资料审查整编,初步摸清了黄河流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黄河洪水泥沙的来源,对黄土高原初步进行了类型区划分和治理措施研究,勘查确认了 1843年等特大洪水的量级,总结了历史治河经验,探索了治黄方略,为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此外,河务一线职工发明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提出了治理黄河泥沙的新举措——小北干流放淤,分析了小北干流放淤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小北干流放淤对黄河治理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黄河治理大业中的观念变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治黄事业至今已走过整整50年不平凡的历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取得了几十年伏秋不决口的显著成绩,因而为世人所瞩目。然而,到目前为止,黄河这条在历史上长期被认为是“中国之忧患”的河流还远没有得到根治。现有的治黄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同时,黄河水资源不足以从根本上满足全流域工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其固有矛盾正日趋尖锐。由黄河下游持续断流所带来的新河势,更是当代黄河治理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所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都预示着今后的黄河治理,已需…  相似文献   

11.
与秦,西汉和相比,东汉三国时期的造园堆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园林山水由求仙的中介转变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东汉三国造园堆山追求景象的真实感,经由“转移模写”求得假山与真山间的形似,造园堆山有如自然之缩景。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的祭祀和崇拜是中国古老的宗教习俗,黄河之神也历来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理清黄河怎样由一个自然神到人格神的转化过程,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具有深远的意义.认为这一转化过程从商代就已经开始,经历了西周春秋时的发展,直至战国时期方完成了这一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库调蓄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郑州市城市供水量约60% 来自黄河.但自1971 年以来,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象,1992 年以来黄河郑州段脱流、断流现象频繁出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于主要依靠黄河作为供水水源的郑州市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科学地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实际意义.本项研究在水均衡法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评价了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地下水库人工调蓄的供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接踵而至的侵略战争令清政府应接不暇,肆虐的黄河水灾又使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晚清河政弊坏的严重局面是由贪污严重、官吏无能、玩忽职守和奖惩不力等原因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阿里骨是活跃在河湟地区的唃厮啰(宋称"青唐羌")政权的继承者。由于他非唃氏家族的身份,围绕他产生了许多矛盾,并直接影响到了宋朝与吐蕃的关系,因此对待阿里骨态度问题至关重要。身为朝官的苏轼兄弟也对阿里骨问题表示出了极度的关注。虽然言论不多,但鲜明地表示出这二人一为主动一为退守不同的边防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开封城与黄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七朝都会",开封城在北宋一代达到鼎盛.其2 700多年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盛衰至极,反复变化.黄河是开封城沧桑变化的巨大推动力之一.对开封城与黄河的关系,总结了六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黄河和长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物与现代黄河长江沉积物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一原理,"将今论古",以现代黄河和长江入海沉积物中部分常量元素的百分含量作为基准数据建立自组织竞争网络,对来自不同时代的黄河和长江的沉积物进行判别和验证,可靠性达到94.4%,并规定了其相应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以此为基础,对南黄海NT2孔的物质来源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钻孔中0~19.36m、28.07~52.88m深度范围内的沉积物为长江沉积物,19.36~28.07m、52.88~70.28m深度范围内以及表层沉积物为黄河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tract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rainfal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rchives of Qing Dynasty, and reconstruct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during 1736-1911. The study followed the Yu-Fen-Cun (rainfall infiltration depth) observation method in Qing Dynasty, to conduct soil infiltration experiment under the natural rainfall conditions during 2004-2006. The related paramete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initial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infiltration depth have been measured at 10 stations (east of 105°E, 30°-40°N) with representativ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soil physical tex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cipitation is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to infiltration depth an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iltration depth. Additionally, the effects of every factor on infiltration depth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equa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d infiltration depth are established for each site, most of which can pass over 60% of the variance explanations and provide quantitative models to reconstruct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using Yu-Fen-Cun records in Qing Dynasty.  相似文献   

19.
黄河以其高含沙量、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变迁。综观其河道迁徙,北宋前多在现行黄河以北,向东北流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行今河道以南,向东南经淮河注入黄海;清末至今,复向东北入渤海,河道多呈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或西—东向,与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断裂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所谓传世秦汉文献主要是:传世秦汉传注资料、西汉扬雄《方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文章对散见于这些传世文献的秦系方言动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作了详细的疏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