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0-2004年山东中西部五城市大气污染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0-2004年山东省中西部五城市(济南、济宁、德州、淄博、泰安)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浓度资料为依据,分析了2000-2004年五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年际变化趋势.根据2004年五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均浓度值,分析了2004年五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结果显示:2004年五城市的空气质量,济南市最差,其次是淄博、德州、济宁,泰安市最好.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总体来说,2000-2004年大气污染物SO2、PM10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NO2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到2004年,PM10污染浓度依然较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同时分析了引起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表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是地形、污染源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SPSS 19.0计算京津冀地区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和唐山城市间API日均值(2011年2月11日-2012年12月30日)的Pearson相关系数,据各城市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与各城市间的直线距离,对城市间API值与城市间距离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对2003-2012年间京津冀地区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和西北地区兰州的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的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该频率比较研究了京津冀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和西北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后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兰州市2003-2012年间的API月均值建立适合的SARIMA模型,利用模型预测4个城市2013-2014年的API月均值,并对比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与西北地区兰州空气质量的特点.结果表明:城市间API的相关系数与城市间距离呈正相关,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的空气质量的治理应当采取城市间的联合防控进行治理;此外,兰州的空气质量在2003-2012年间的优良天数要低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并且在该时段内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均趋于好转.SARIMA模型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兰州2013-2014年间的API月均值的预测表明在此时间内兰州夏秋季节的空气质量好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但在冬春季节差于这3个城市;此外北京、兰州的空气质量在继续改善,而天津和石家庄有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灰霾天气频发,环境空气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湖北省5个代表城市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空气质量基础上,采用线性拟合分析法对该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规律和温度对首要污染物PM2.5的影响进行研究.年度结果表明,五市空气质量最差时段均出现在1月,且7月空气质量最优,其原因是冬季北方城市供暖,以及民众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五市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全年空气质量以咸宁市最优,襄阳市最差.冬季湖北省东部(武汉、黄冈和咸宁市)空气质量明显优于西部(襄阳和宜昌市);进一步对湖北省东部的武汉和西部的襄阳的首要污染物加以比较发现,两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和O3,其中武汉市NO2日均值达标率低于襄阳市,其来源一部分是当地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另一部分则是由于气候风向和地形因素导致北方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扩散而来.  相似文献   

4.
利用成都市城区2010年环境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成都市城区空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成都市大气环境中PM10为首要污染物,城区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最优在夏季,冬季最差;2)成都市大气稳定度稳定类频率的变化幅度与污染物月均值变化幅度较为一致;3)成都市城区污染物除本地污染源外,还受到外地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晋安区五个空气质量监测站2017年的PM_(2.5)监测数据,对晋安区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安区PM_(2.5)浓度年均值和99.7%的日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PM_(2.5)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浓度值大于夏、秋季浓度值;而日变化趋势则呈现双峰形态;春、冬季PM_(2.5)/PM_(10)比值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6.
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信阳市中心城区2015-2017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依据,计算出每年的AQI月均值,分析该城区空气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年内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良好、较稳定;冬季污染天数多于其他季节,总体表现为轻污染;春、秋季在良好和轻污染级别之间震荡.多云、阴、小雨、小雪及雨夹雪,风力≤2级、无持续方向,特别是冬季北风、偏北风等天气条件下,易发生空气污染,城市地貌阻碍空气扩散.进一步表明在防控大气污染方面,该城区应关注天气和季节变化、重视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7.
PM10是洛江区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该文以2007年~2011年洛江区PM10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空气质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洛江区的空气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夏空气质量较好,春冬空气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2007年汉中市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汉中市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期的地面、高空气象要素与空气污染物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汉中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77%,主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远远高于夏季;(2)冬季空气质最主要受地面气象要素影响;夏季既受地面要素影响又受高空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日照市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研究了该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市空气质量以II级良为主,占全年总天数的58%.PM2.5、O3和PM10为该市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空气质量最差,AQI的平均值为132.8,并且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在冬季多次出现,夏季空气质量最好,AQI值为78.4;降水、风速、湿度和温度对于空气质量影响显著,大部分情况下,AQI指数与降水、风速、湿度呈负相关,与气压、气温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2018年黔东南州16个县(市)城市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污染物之间相关性以及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研究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中除CO浓度水平具有不明显的季节特征外,其余SO_2、NO_2、O_3、PM_(10)和PM_(2.5)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SO_2浓度高值出现在秋季和冬季;NO_2浓度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O_3浓度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PM_(10)和PM_(2.5)浓度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在0.01的置信水平下,PM_(10)和PM_(2.5)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62,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初步判断PM_(10)和PM_(2.5)是影响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污染物。从全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来看,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从好到差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M_(10)和PM_(2.5)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阳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安阳市城镇化的特点,采用1999—2012年安阳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数据,分别对14年来安阳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指标计算,计算二者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安阳市14年来每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类型,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贵鑫  范洪帅 《河南科学》2014,(9):1868-1874
基于青岛市、深圳市2005—2012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学离差原理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型,对两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互动关系;相对于深圳市而言,青岛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增长迅速,但水平较低;综合来看,青岛市和深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发展趋势整体良好,但与深圳相比青岛城市化发展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量较小,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其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慢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衡量汉中市近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方法以汉中市1996—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模型,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 1996—2009年期间,城市化发展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7点,生态环境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5点,研究期末协调度指数为0.12。结论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于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较低,表现为协调性总体上处于失调状态。在汉中市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度、社会发展度、生态适宜度、文化辨识度、制度接受度为研究思路,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时间权重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主要以厦门市和福州市为主,泉州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中等水平状态,而其他城市则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发展为质量同步型,主要表现为以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为主的HH型及其他地级市的LL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域差距明显;在局域尺度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两极-多级分化分布,区域间差距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3年到2012年有关统计数据,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地域景观这4个方面创建城市化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常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对常州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两者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呈升高的趋势,常州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其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主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城市的健康良性发展,必须面对当前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适当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避免城市及城镇规模的过度膨胀,使城市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从而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04-110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原经济区3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关数据及生态环境指标,运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函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低度协调耦合占21.88%,中度协调耦合占65.62%,高度协调耦合占12.5%.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情况为:高强度中协调性的城市占31.25%,中强度中协调性城市占34.38%.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耦合协调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度方法,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17座地级市可分为基本和谐、和谐和良好和谐三种等级.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良好和谐的城市;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0.4到0.6之间,是和谐的城市;其他十座城市和谐度处于0.2到0.4之间,属于基本和谐.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