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2.
饥饿是人类最基本的苦难,也是人类最严重的苦难。在中国的历史上,“饥饿”却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现象,还包含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深深地影响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当代文学作品中种种的“饥饿”描写,与作者的文化境遇和时代的文化语境之间有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众所周知,孔子在体育方面的主张及其实践,恐怕不为很多人所知.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仁学思想不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对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直到现在,孔子的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究其根源,是因为他的思想始终紧紧围绕着人自身,不离人的日常生活、人的思想修养和社会道德实践,并已经直切了人和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亦即怎样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怎样完善和发展自我,怎样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而这一问题正是人和人类社会力图解决的永久性问题,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的忧思之远和蕴含之深。仁学思  相似文献   

5.
"正名"与孔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正名"理论,不仅与言、意、象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中也具有根基性的地位."正名"对君臣父子关系的匡正不仅是"仁"得以确立和推行的前提,也是他修复礼乐的关键所在."正名"还为儒家美学确立了"中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儒家甚至整个中国的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圣哲先师,在后也享有盛誉,但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他的为政、治学和家庭生活都不顺利。在人均寿命仅35岁的情况下,孔子却顽强地生活了73年。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养生思想。孔子的养生思想与哲学关系非常密切,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本文认为,孔子的养生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仁德高尚以养心孔子首先提出“仁者寿”的哲学观点。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①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第一位的。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称颂,得到…  相似文献   

7.
甘地虽然是印度的圣人,但电影中的甘地基本上是按照西方的原则塑造出来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甘地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包括他在英国所受的教育,特别是受到基督教与托尔斯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电影中他所坚守的基本原则乃是按照西方圣人原则塑造出来的。电影中孔子的形象更多地是体现出今日对孔子的理解,同样也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今不变的基因。分析二者的异同对思考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如怎样评价目前流行的红色经典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开创者,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孔子所提倡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以及他所倡导的“学而不厌”、“刻苦发愤”、“虚心求实”的学习态度及“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学习方法和重视德育的教学目的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楚图南一生执著探索,艰苦奋斗,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自由与世界和平,功业卓著,是“有为有守”的乡贤典范。他的著作闪耀着精神的风采和思想的光芒,字里行间充盈着暖暖的人文情怀和睿智。他反思云南文化,提出云南文化现代化的命题和思路。他翻译的凝结着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外国文学经典畅销不衰,滋养了几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孔子被后世推崇至圣,成为“万世师表”,决不是一种历史的或然,也不是时代统治者个人的一时爱好,而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历史诸要素合力的结果。当然,孔子思想的合理性及其学说的实用性是这种结果的内因,而其首开私学,并极力普及、推广其学说思想的有效途径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别直接推动、成就了孔于在中国文化史上“万世师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曲阜,虽是一个极平常的北方小城,却因为是孔子的诞生地而声名远播。中国历史上被历代帝王封为圣人的仅有6人,而这6人全都在曲阜干过一番事业,难怪有人把曲阜称作“圣人之乡”。孔老夫子,已被评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之一。而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的美国人,还把孔子列为世界10大思想家的第一人,这至少说明了世界文化的第一强是中国和中国人。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的得主们,作为世界文化知识的精英,云集法国巴黎并作出一个惊人的论断:“人类要想更好  相似文献   

13.
孔子“好古敏以求之”.他吸收前人的思想资料,根据当世的社会需求,重新阐述之,使之成为形式古、内容新的思想.构筑孔子思想主体部分的“仁”、“礼”、“民本”等三个方面观点,无不是如此.孔子思想的特色是德化.从文质彬彬的君子,到弘扬民族文化;从“富民”到“教民”,都是讲究文治与文化.孔子是本民族杰出人物.其思想的精华大致可以为今人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地熏陶着中国人的心灵,特别是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宣扬,逐渐成为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积淀最深的一种文化现象。当然,孔子思想中有其保守落后的一面,即和改  相似文献   

15.
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重要资源。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不和谐社会状况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时代背景。中庸是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诗教”思想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对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001年秋季开始启用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新版教材同样也不例外。只有很好地了解这一点,才能够更深入地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一分为三"论者,他虽然没有明确直接公开地提出该命题,但却有此哲学思想。中庸之道、适度原则、矫枉归正、叩其两端、合二而一都体现着"一分为三",运用了"三分法",同时还广泛地运用"三"去认识、分析和概括人、事、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天人合一;天人二分;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辩证统一. 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辩证统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任何片面强调天人合一或天人二分都是错误的,都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圣贤气象是一种修于内、显于外的对人有向上向善作用的感染力、震撼力与影响力,孔子温良恭俭让,呈现出温润含蓄、有容乃大、长者儒雅的气象.孔子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气象,则是与他所处的时代,时代所予他的时代思想与时代问题,以及他在儒者思想上异质“道”,还有他的思想境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