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晨光 《科技资讯》2004,(9):38-3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持续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汽车以其良好的环保、能源特性开始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林鹤 《甘肃科技》2010,26(20):179-180,173
针对当前世界能源短缺问题,介绍了生物柴油发展前景,分析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可行性和意义,从而为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和汽车工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1881年,法国人采用铅酸电池作为动力,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1890年在全世界的4200辆汽车中,电动汽车占总数的38%;1912年,美国电动汽车的数量达到3.4万辆。可以说,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电动汽车的运行平稳性,低污染性以及远远优于蒸汽机汽车和内燃机汽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使得电动汽车成为当时的首选。然而,随着内燃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汽车工业管理模式的更新以及制造流水线的推广应用,内燃机汽车成本迅速下降,其市场占有率很快上升并占据绝对优势,电动汽车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对新能源关注的升温和锂电池在汽车工业上的广泛应用,锂成为了极具战略价值的资源。锂储量居全球首位的玻利维亚于是成为各大能源巨头和媒体眼中的群雄逐鹿之地。  相似文献   

5.
介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世界对能源和环境的关注,纯电动汽车具有低噪声、无污染、能量来源多样化、能量效率高的特点,是解决城市化中的汽车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纯电动汽车还存在着续航里程较短、电池价格较高等缺点。而太阳能则是一种高效、清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将两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下纯电动汽车的这些缺点。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在电动服务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为能源价格的上涨付出了大约60亿美元的代价。权威人士认为,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之一。能源供应被切断的威胁,将极大地限制中国的安全与发展。中国必须要发展一个保障能源安全的综合体系。另外,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也非常令人担忧,城市与乡村的空气均遭到严重污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肺癌。因此,能源、环境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人类生存的主体。汽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极其重要。融合多种高新技术而兴起的电动汽车正在引发世界汽车工业的一场革命,展现了汽车工业的光明未来。北京对电动汽车历经十多年的技术跟踪、立项、示范运营,目前已经成为在生产、推广和应用电动汽车方面最多的城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电动汽车将成为振兴北京,乃至中国汽车工业的支柱产业。北京承诺在奥运会期间要有1000辆电动车在北京行驶。据了解,北京市科委组建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已经具备年产1000台电动客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的汽车工业的现状以及环境、能源的状况出发 ,对我国清洁汽车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传统能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资源日益匮乏的局面.新能源替代石油,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另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世界各国也加深了对替代燃料汽车的研究.该文通过对汽车"油改气"市场发展现状及其经济成本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油改气"的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危害较低,该新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志华 《创新科技》2005,(12):54-55
尽管汽油和柴油现在仍然是驱动汽车的主要能源,但是,人们开发新的能源形式的努力一直在继续。汽车的“食谱”也从汽油和柴油的二元世界过渡到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力、生物柴油、甲醇、乙醇、丙烷、天然气等各种新燃料的五彩世界。在采用这些替代能源的汽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带给我们的想象最为美妙。不过,电动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甲醇汽车和天然气汽车更是“笨鸟先飞”。全世界的天然气汽车现在已经有了200万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国际汽车市场的特点,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指出中国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社会背景下,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如何保障汽车工业不受能源和能源浪费、污染的困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对资源消耗、污染严重的汽车厂家尤为重要.笔者在文中分析了汽车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就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汽车工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人们十分关心它的命运。有人认为汽车工业将遇到灭顶之灾 ,有人则以家电为例 ,认为最终将万事大吉。更多的人认为形势是严重的 ,希望能够克服困难 ,但似乎难以找到万全之策。其实 ,不管是否入世 ,中国经济必将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整体之中。全球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在封闭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汽车工业的 ,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是迟早的事 ,加入世贸组织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一、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愈益…  相似文献   

14.
伴随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汽车工业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地地实现节能减排,有些材料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研究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汽车工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人们十分关心它的命运。有人认为汽车工业将遇到灭顶之灾, 有人则以家电为例, 认为最终将万事大吉。更多的人认为形势是严重的, 希望能够克服困难, 但似乎难以找到万全之策。其实, 不管是否入世, 中国经济必将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整体之中。全球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在封闭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汽车工业的, 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是迟早的事, 加入世贸组织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一、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所谓汽车工业全球化大致有以下几点含义。  相似文献   

16.
李津津 《科技信息》2010,(18):I0172-I0173
电动汽车作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各国汽车市场的战略选择。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世界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的交通能源转型的时期,电动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现在,更多的专家和更多的企业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汽车、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变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通过对世界主要汽车市场的分析,说明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安徽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是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安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通过SWOT分析表明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指出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能源多样化,降低汽车排放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严世英 《科技潮》1998,(5):70-70
汽车是近一个世纪的骄子。1896年美国的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克·杜里埃兄弟在麻省的斯普林菲尔德首次成功地制造出13辆可载2人的双缸轻便汽车,至今世界汽车工业已诞生了100年。在这100年里,它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变革,因而有人称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汽车为"改造世界的机器"。世界上已累计生产了大约14亿辆汽车,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达6亿5000万辆,预计在世纪之交将达到10亿辆。汽车工业将成为世界上融合先进技术最多、使用新型材料最多、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产业。世界上不少经济研究专家们认为,21世纪将是汽车的世纪。据专家预测,未来的汽车工业将出现4大趋势。材料轻型化日前,钢材是汽车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在一辆汽车中占65%,塑料占11%,  相似文献   

20.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产业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笔者从如下三个方向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对策: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促进政策的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转换成本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保障性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能源发展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