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代科学与科学文化"研讨会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文化专委会成立会议2014年11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科学史所")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科学史所、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学院科学传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和公众展现、传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普及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成果,应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公司")、中州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的提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决定组织专家撰写普及性丛书,作为《华夏文库》中的一个系列出版。2015年3月28日,《华夏文库·科技史》系列丛书编撰项目启动工作会议在科学史所举行(图1)。会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12—1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瓦维洛夫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在科学史所联合召开中俄科学院历史比较研讨会(图1)。召开这次会议属于两所2010年7月正式签署的首期为4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是该协议签署后的首次活动,旨在共同推动两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史所参加会议的有所长张柏春和院史研究室同仁;副所  相似文献   

4.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中外科学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北京盛会.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件盛事.《科学时报》周刊为这次北京盛会特别开设了“中国科学史巡礼”专栏,逐一介绍国内各知名科学史研究机构,梳理中国科学史发展的状况和脉络.该专栏共介绍了全国八所有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分别是: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3.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4.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5.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6.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7.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8.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本文为转摘《科学时报》科学史大会专刊2005年7月29日发表的介绍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的特稿.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50年代 ,至今已有 40多年历史 .1 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 982年被批准成为国内首批 4个科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 983年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 ;2 0 0 1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 ,成立了“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目前是全国高校中惟一招收本科生的科学技术史系 .该系现有教职工 1 5人 ,其中教授 6人 ,副教授 4人 ,博士 4人 ,在读博士 3人 .我国著名科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先生是本系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创始人 .系主任罗见今教授为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并被聘为博士…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著名科学技术史家、原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李迪教授于2006年10月30日不幸因心肌梗塞在内蒙古医院逝世。李迪先生1927年10月6日生于吉林省伊通县。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8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边调到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工作;1979年评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开始培养数学史研究生;1983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科学史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至1996年。李迪先生生前曾担任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相似文献   

7.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50年所庆是一个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日子。1978年,我第一次到所里来。那一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当时数学史专业招生单位只有科学史所和内蒙师大。刘钝、王渝生考到所里,师从严敦杰和杜石然两位老师。我和罗见今考到内蒙师大,师从李迪老师。当时我们4个人还是年轻的学生,现在已经两鬓微霜了。30年,有很多变化,但是我们热爱数学史专业没有改变。借此机会,我代表天津师大数学史专业的同仁向科学史所领导、各位先生、图书馆和编辑部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说,30年来我们在数学…  相似文献   

8.
“有一颗小行星,默默地运行了几十亿年,还没有名字;有一位学者,在科学史领域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成就非凡。今天,我们用席泽宗的名字来命名这颗小行星,使这颗小行星,因席泽宗的名字而万众瞩目,使席泽宗的成就,通过这颗小行星而光耀人间。”这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8月17日的所庆五十周年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大会上主持人的祝辞。席泽宗院士是与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一起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学者,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研究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见证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4月2—3日,"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隆重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史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台北"中央研究院"黄一农院士和其他近百位专家学者及高等研究院师生齐聚西安,共同见证高等研究院揭牌,并围绕科学史学科建设及发展、学术研究动态开展研讨。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发端于李继闵(1938—1993)教授1984年成立的自然科学史(数学史)研究室,30多年来,在李继闵、李文林、罗见今、姚远和曲安京等学者的带领下,在古代数学史、数理天文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6月8日上午,以"合作、创新、国际化"为主题的"第一届推进LED照明组件产品国际化高峰论坛"在广州开幕。此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简称电子五所)、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IECQ)、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坐落在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西端的一块空地上,是一座包括主楼和两个侧翼的东亚型建筑。研究所独立于剑桥大学之外,是一所从事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科技文明史研究的研究机构。它成立于1983年6月,研究所内设有东亚科学史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李迪教授     
李迪教授,男,汉族,吉林省伊通人,生于1927年。现为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从1951年起,李迪教授便开始从事科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史专家。他先后任中国数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  相似文献   

13.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中外科学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北京盛会.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件盛事.《科学时报》周刊为这次北京盛会特别开设了“中国科学史巡礼”专栏,逐一介绍国内各知名科学史研究机构,梳理中国科学史发展的状况和脉络.该专栏共介绍了全国八所有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分别是: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3.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4.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5.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6.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7.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8.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本文为转摘《科学时报》科学史大会专刊2005年7月29日发表的介绍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的特稿.小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以时间顺序,记录了席泽宗院士从出生至今的活动。自1954年始,席先生即开始从事科学史工作,参与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两个机构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并曾担任研究所所长8年、学会理事长10年。一生活动与科学史关系密切,所以他的活动进程也部分地反映了科学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可供科学史工作者参考。席先生认为对自己来说,1941年、1954年、1991年、2007年是最为重要的年份;对于科学史学科来说,1956年、1980年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严敦杰先生(1917.11.1-1988.12.23)诞辰一百周年.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科学史集刊》副主编、《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奠基者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为研究所蒐集大量图书资料,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治学为人,堪为后世楷模.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数学史学会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严先生的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并就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等专题进行探讨.会上,严敦杰先生的高足王渝生做了题为《严敦杰先生生平简介》的大会报告.现将他报告的原稿全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罗见今教授     
罗见今教授 ,汉族 ,河南新野人 ,1942年 1月生于重庆 .196 8年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分配到杭锦后旗任中学教师 .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 ,攻读自然科学史 (数学史 )专业 ,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并留系工作 .1989年至1991年赴北京语言学院和前苏联敖德萨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一年 ,并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史研究室、列宁格勒师范学院数学系、前苏联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访问 .1992年晋升为教授 .1996年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2 0 0 1年任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主任 .罗教授还担任多种学术职务 ,现为校学位委员会委员 ,全国数…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的科学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应该祝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我演讲的题目涉及科学史的功能与价值。科学史获得社会的认同依靠什么?我们学科生存的环境、发展的环境,我称之为学科生态学,这实际上关系到整个科学史学科的发展。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认识,这方面大家已有许多讨论,我在这里来谈谈个人的看法。我把最近在数学史方面考虑的问题,延伸到整个科学史来论述。由于个人的背景,我举的例子大部分来自数学史,请大家谅解。不过我想,所选择的例子对科学史来讲,也应该具有一般意义。“三位一体”,英语“trinity”,原是宗…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9月 13日 ,我校隆重举行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成立大会 .该系的成立是我校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重大举措 ,也是我校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结果 .“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是在我校科学史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 .内蒙古师大科学史研究所于 1983年成立 ,18年来 ,该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仅在“九五”期间 ,主持和参与的各项科研项目就达 15项 ,出版学术专著 15部 ,发表论文达 15 0多篇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我校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成立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师范大学罗见今教授于196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俄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杭锦后旗中学任教;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自然科学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时年40岁;1987年,破格评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晋升教授;1996年,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4-200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主任,现为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数学学会理事,国际东亚科技史学会会员.1989-1990年赴前苏联敖德萨大学力学数学系跟随伽夫利洛夫教授进修,并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史研究室、列宁格勒师范学院数学系、前苏联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访学,参加了全苏第43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大会.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名录,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史专家.主要研究科学史、数学史、组合数学和考古年代学.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文章两百余篇.罗见今教授在科学史研究中,坚定“地方研究”,即“内蒙古的科学史研究”.三十多年来他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包头九中组合数学家陆家羲、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额济纳居延汉简年代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今日中国科学史各地域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学术活跃度,文章对2007-2011年近五年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文献作者单位、籍贯等信息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从事中国科学史的人员在地域上较为零散,许多研究人员没有在地域上组成特定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史研究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国科学吏研究所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