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数据来看,中国目前正处于储蓄过剩和外汇过剩双过剩时期,资金出现了相对富余,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还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以及是否还需要吸引外资的话题成为争论的热点。在分析这些热点的基础上,从明确外资政策的定位;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扩展国际投资渠道,扩大对外投资等方面提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2.
外资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量化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2000年-2015年辽宁省外资利用的截面数据,运用PCA方法量化评估其外资利用质量。从结构分析角度来看,辽宁省的外资利用不属于质量导向型模式,而主要是数量导向型模式;就外资利用质量整体水平而言,是较为低下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利用外资及产业政策,加强对外资流向的引导,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的外资结构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突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运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就1983—2007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产生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滞后一期的负影响。有关政府部门要对当前的外资利用政策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削弱挤出效应,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研究,本文认为从外商直接投资弥补我国资金短缺,带动我国生产总值增长的角度来看,积极引入外国直接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忽略的政策。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来看,政府要鼓励外商企业多参与综合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领域,带动出口企业更早更快地掌握各种先进技术,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竞争和互助共存。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由于外资并购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影响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经济安全,东道国有必要对外资并购进行政府管制。强制性预先申报的反垄断审查制度是对外资并购行为进行规制的重要手段。《反垄断法》对于经营者集中的规定和现行审查制度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解决二者的冲突是有效实施外资并购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关键。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内外资并购进行分别审查更能够发挥外资并购中反垄断审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 《科技信息》2012,(23):31-32,64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及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所造成的污染,在此基础上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模型并采用我国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对该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玲玲 《科技资讯》2011,(12):233-2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急剧增加,我国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外资的流入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还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0年12月1日,"两税"完全统一,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优惠待遇彻底终结。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VEC模型,对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它经济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内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业绩指数及经济效应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及地区结构存在失衡现象。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蒙古的资本形成、工业增长、出口、税收等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表明该区利用外资的绩效有待提高,需要积极引导外资流向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9.
李志杰 《科技资讯》2011,(18):216-216,218
2010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但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却强劲增长,首次超过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一半,达到53%。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方式逐渐从绿地投资转变到并购等股权投资。但过度的并购投资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留下隐患,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被跨国公司控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当务之急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体系,合理的使用外资,保障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地投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进入方式之一,与跨国并购相比,外商绿地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考察外商对华绿地投资是否具有就业创造效应,以及就业创造效应受哪些因素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5年外商对华绿地投资项目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对华绿地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商对华绿地投资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就业创造效应,而且具有显著的间接就业创造效应;分地区来看,外商绿地投资的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表现最好,间接就业创造效应在我国西部地区表现最好。最后,本文提出了利用外商绿地投资促进我国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珠三角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已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珠三角区域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效果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珠三角区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转向引进知识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珠三角区域经济服务,为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结构与外贸商品结构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及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指出要把握当前机遇,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印度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晨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6):2598-26012604
利用外资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中国与印度在直接利用外资的客观优势、政策、规模和结构以及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的威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印度的做法,提出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与成效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就业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本文以上海市工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例,探讨了工业内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市工业内就业及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 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波动性,应把引进外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2000到2011年间安徽外商直接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情况,及全省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比重与就业概况,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运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由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构成的中国外汇储备供给系统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与VAR系统对应的微分方程,并研究了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利用1980-200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微分方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确实对外汇储备具有重要影响.从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看,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日益壮大,外汇储备的增长将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资是福建经济具有有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分析了福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对福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同时 ,又要加强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 ,从而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绩效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直接投资绩效问题是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宏观绩效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对增进出口的作用都没有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外汇储备的短期影响显著且是负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没有显著的长期或短期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FDI流入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上,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不成立,两者短期因果关系也不明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绩效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析了在不同经济状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水平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碳排放产生显著抑制效应; 而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呈递减趋势; 技术水平越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呈递增趋势; 当以能源消费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变量时,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呈现正“U”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