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P2P环境中,信任管理是一个新颖而又重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系统的分布式信任模型,该模型在Chord协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信任值发布、查询、获取的方法,信任值的计算与更新的过程,采用了全局信任值和局部信任度合成的方法.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信任值的安全管理需求,保证了在开放分布的P2P环境下信任值的存储,更新,和获取的安全性,为信任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PKI的P2P信任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P2P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信任关系,引入了PKI安全机制,简要介绍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阐述了信任和P2P的基本思想,分析了P2P网络的特点和拓扑结构,指出不同P2P网络中的节点在PKI信任模型中充当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三种PKI信任模型及其控制信任关系的方法,得出了适合于的P2P网络的PKI信任模型,从而为P2P网络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安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P2P应用系统的基本安全需求中,信任关系是保证P2P网络应用安全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两种新的信任机制,它们是对现有的信任机制提出了一些改进。一种是结合了局部信任表与全局名誉表而提出的P2PTrust方案,另一种是为P2P访问控制建立的团体信任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通信历史相关性的P2P网络分布式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P2P分布式信任模型NBRTrust.在节点通信历史分布式存储基础上构造了节点局部信任度评价分布式存储网-βlist,通过分布式计算节点信任评价行为的相关度,得到以节点相关度为因子的全局信任模型NBRTrust,用于评估节点的可信程度;定义了模型的数学表述和分布式计算方法,设计了基于NBRTrust信任模型的P2P通信模型.仿真分析表明,相比纯粹的局部信任模型和全局信任模型,NBRTrust信任模型更客观,能够有效抵御单个恶意节点和团队恶意节点的欺骗行为,是一种有效的信任模型.  相似文献   

5.
资源限制信任协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了资源限制信任协商方法.陌生的双方在建立信任关系时,仅仅交换一次信任书,随后多次交换对称密钥,直到协商完成或者失败.在资源限制信任协商过程中,用Hash函数验证信任书中的属性,用对称密码保护敏感属性.敏感属性是在自己的控制下逐步显示给对方的.资源限制信任协商避免了传统信任协商中双方多次交换信任书,以及多次验证信任书和策略的一致性检验所带来的大量公钥密码操作负担.同时也避免了传统信任协商中双方必须存储多个信任书的问题.因此资源限制信任协商比较适合在计算能力有限的移动设备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由于双方交互的信任书是保密的,因此资源限制信任协商能防止传统信任协商存在的中间人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6.
P2P应用的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Peer-to-Peer)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针对P2P技术的应用特点,对Peer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属性进行了描述.建立了P2P应用的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四个接口”的体系结构,通过四个接口为P2P应用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并对安全体系结构的层次关系进行了描述.该体系结构的建立能为P2P应用提供一个通用平台,通过该通用平台,实现对P2P应用系统中各类对象的统一描述,对用户进行鉴别,实现对各类对象的统一权限与授权管理,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从而建立有序、可信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任管理和RBAC模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P2P网络环境下基于信任度的动态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自动信任协商为用户分配普通角色,在陌生实体间建立动态信任关系,然后网络实时计算用户的信任值,大于信任度阈值的普通角色派生系列带有特权限集的临时角色,临时角色能够访问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了细粒度的动态授权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玉 《科技咨询导报》2009,(1):13-13,15
本文基于Kung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P2P系统的分化准入机制,结合了公平性思想和信任机制。在方案中,还解决了whitewashing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P2P电子商务系统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单务实的信誉计算算法.基于用户注册信息和所列商品进行评估,给出用户的初始信誉度,分析了影响用户信誉的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计算,从而得到用户的动态信誉计算模型.经数据分析和实验仿真,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计算模型比现有的信任模型,能够明显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和正确性,有效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类似于P2P文件共享系统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的动态信任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的动态信任评估模型.该模型中节点间的信任关系随历史行为及其它相关信任评估信息的动态变化而变化,模型能自主地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动态生成信任评估规则,并不断地更新这些规则.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环境发生动态变化时,文中模型比其它信任评估模型具有更强的动态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Web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信任协商技术是当今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信任协商的概念及基本组成,然后简单概述了四种信任协商系统并指出各系统存在的缺陷,以及信任协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信任协商是分布式环境下不同个体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有效方法。对一种新的互联网信任协商模型Trust-X进入了深入分析,该模型针对P2P环境下的资源访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文中以网上购书过程为例分析了Trust-X的信任协商机制,包括其基本概念、协商树表示、协商过程。与其他信任协商模型相比,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支持信任票、缓存序列、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动信任协商是为了解决开放网络环境中陌生实体很难建立信任关系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安全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协商模型,即一种自适应自动信任协商模型AATN,该模型可根据用户的信任度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实现了对不同信任度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从而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高了信任协商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自适应信任协商模型的模型框架、自适应协商策略和一致性校验器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验证明了AATN模型能够有效兼顾信任协商中效率和安全两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点对点网络节点信任关系以及交易可能性较小的特点,阐述基于核心节点的点对点信任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中的网络节点以公有度和私有信任度进行聚类,依靠节点可靠度针对核心节点和普通节点分情况讨论,并给予相关解决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不但具有抗恶意节点攻击的鲁棒性,同时在网络资源搜索时具有较低的评估计算量和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信任协商的一般过程,分析了Know反馈机制,针对当前信任协商系统中反馈机制的缺点以及Know反馈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任协商反馈方法.该方法引入数学概念测度,作为路径查找的代价函数,分析了用算法实现查找反馈路径的时间复杂度,并对信息的反馈机制进行了改进.同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改进后反馈机制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不完全信息的自动信任协商中存在如披露最少证书获得对方最大信任、协商效率等优化问题.利用博弈分析信任协商过程中的协商方的收益,给出权衡资源比重方法,量化了信任协商的计算过程,提出基于动态阈值的信任协商建立方法.动态阈值具有随证书披露与信息完整而进行自主变化的能力,可以减少协商过程的隐私披露.样例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使用动态阈值方法可以限制证书披露的数量,提高不完全信息下信任建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Until now, there are numerous protocols that can achieve privacy-preserving trust negotiation between two parties involved, but there is no effective privacy-preserving trust negotiation schemes proposed between multi-users. In this paper, a privacy-preserving trust negotiation scheme with multi-parties is proposed, which can protect their credentials and access control policies during the procedure for establishing the trust between multi-strangers, and its privacy-preserving ability also is proved. These works extend the trust negotiation mechanism to multi-users, which can be thought as a substantial extension of the state-of-the-art in privacy-preserving trust negotiations between two partie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8.
以Globus Toolkit4.0为平台,设计了网格安全中间件的结构,研究了支撑安全中间件各层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对信任协商层中的自动信任协商的原理、协商的激活过程和协商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在认证和访问控制层中,对实体间信任度进行评估和反馈,采用基于信任度的访问控制机制,实现了细粒度的动态RBAC,执行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的安全需求.在信任协商层,引入自动信任协商机制,完成了陌生的双方建立信任和跨安全域的共享和协作.此安全中间件在屏蔽了底层安全细节的实现,同时具有高安全性的协同工作能力,易于和其他中间件组件进行交互,改善整体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信任模型在分布式安全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遍情况下模型都是通过量化实体行为和计算实体信任度来评估实体间的信任关系的。信任模型就是解决整个网络中实体如何得到其他实体合理信任值的问题。在获取信任值的基础上,实体间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达到提高网络交易安全性的目的。信任和信任关系在安全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针对近年来网络信任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信任模型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