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蔬菜温室白天接受太阳光,并将热量贮存在土壤和墙体中,夜间这些热能又通过有效的热辐射加热温室内的空气,并以贯流放热、缝隙放热和土壤横向传热等形式消耗热能,使温室气温下降。早春温室的保温效果将直接决定温室早春茬蔬菜的产量和效益,因此,在寒冷季节里的温室的保温及增温关键是白天加大土壤及墙体对太阳能辐射的吸收率,同时夜间减少贯流放热、缝隙放热和土壤横向传热等热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易因地层损失引起地面沉降。在PECK公式中,假定地表沉降槽面积等于地层损失,忽略了土体在开挖前后应力状态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形,从而产生误差;在隧道拱顶,因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形成土拱,部分土体自重应力被转移到邻近的土体而出现应力释放,引起土体回弹,因此土体沉降槽面积小于地层损失。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隧道拱顶土体卸荷回弹后的沉降槽面积计算方法,并据此对PECK公式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层损失理论的盾构隧道沉降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的预测及控制一直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依托南京市地铁3号线明发广场站~绕城北区间隧道的工程实例,运用地层损失理论及现场监测等手段进行了盾构隧道沉降分析,并对其沉降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层损失是导致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地层损失理论中的peck公式适用于粘土层和砂岩层中盾构隧道沉降预测,其精确度满足工程要求;盾构隧道沉降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在整个盾构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产生的沉降机理、规律各不相同;通过注浆加固、严格控制盾构机姿态、管片组装质量可减小地应力损失,减小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所得结论对于类似工程有极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变换系统的热能分析,提出了变换系统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即降低变换过程的汽气化,改善变换过程的热回收,以及降低系统的热损失,并介绍了近几年来节能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两机共用的尾水调压室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两台机组共用的尾水调压室进行了水力特性试验,研究了尾水调节室流量经、阻抗孔口水中水流方向及孔口开关形状对尾水调压室水头损失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抗式不调压室的水头损失系数并不是现有文献所描述的那种仅与孔口形状充方向有关的常数,而一个与流量比有关的变量,文中给出了不同阻抗也口的高压室水头损失系数关于流量经的最小二乘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6.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各国规范、规程中关于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定性分析了各国规范中关于预应力短期损失和长期损失的不同计算方法,指出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分项计算法的计算依据,详细的分析了各参数选择的差异;以两根模型梁为例,分别计算各国规范的预应力损失结果;最后对我国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储层温度、压力对于注热开采井井筒热损失的重要性,利用热量传递基本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含有异常温压储层的注热流体井井筒热损失计算模型。分析了地温梯度和地层压力系数对岩石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流体注入速率和不同隔热层参数下的井筒热损失程度,并讨论了地层温度压力对井筒流体稳定时间和稳定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的砂质沉积,地层压力系数越高,岩石的导热系数越大,热扩散系数越小;温度异常对井筒热损失影响较为明显,存在高温、低压地层的井筒热损失小,井筒流体到达稳定状态时温度较高。该模型可用于现场同类油藏的井筒沿程温度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平衡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严寒地区气温低、污水厂曝气池工作温度低的问题, 利用仿真模拟分析大棚内空气温度分布及流动特性, 对严寒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厂利用大棚保温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室外温度-22℃条件下, 通过外扣大棚对曝气池保温, 棚内空气平均温度达到4.0℃左右, 曝气池出口水温达到11.2℃左右;曝气池外棚保温膜材料以PO 材料保温效果最优, PVC 材料最不可取, PE 和EVA 材料居中;曝气池选用2.5 m 棚拱高度的外扣大棚保温效果较好;双层保温膜保温效果优于单层保温膜。  相似文献   

12.
含水层储能地下温度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ipp K L推出的地下水流动和热运移方程,对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连续运行3年的储能井温及地下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地下温度场的分布,对该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供热和供冷的同时分别向地下储存冷量和热量,起到反季节储能的作用,提高热泵效率;但由于系统的冷、热负荷不均匀,造成了储能井周围区域温度的逐年降低,这对地下生态是不利的.因此,在设计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时,应保证系统的冷热负荷均衡,这样才能既提高热泵的效率又避免对地下生态平衡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热泵是一种使热量从低温介质流向高温介质,以对建筑物进行供暖和供冷的装置。被公认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以往的热泵多以地表水作为低温介质,近来开发的以土壤层和地下水为低温介质的地源热泵和以循环冷却水、废热等为介质的废热热泵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有十分丰富的低温热源,工矿企业有大量的废热,在城市开发利用地源热泵和废热热泵,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节药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冬季北方地区是否可以建造地下冷库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选择两个相同外形尺寸、墙体厚度、贮存品种的冷库,分别逐月计算了-18℃冷藏库、5℃高温库的热流量;并对相同冷间温度下,地上、地下两种形式冷库热流量、机器设备选择、初投资、运行费用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得出相同冷间温度的地上、地下两种冷库在初投资、设备选择方面相差不大,但高温库建在地下,低温库建在地上可减少年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箱中辐射与导热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3种不同的隔热处理方案,对低温冷箱中辐射和导热耦合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了管道、支架和横梁对系统传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采取设备包铝箔和加隔热屏的措施使换热器表面的辐射跑冷损失减少了2/3以上;只加铝箔隔热屏时,换热器与横梁间的热桥跑冷也得到了改善,跑冷损失减少了1/2左右。因此,在冷箱与换热器之间加铝箔隔热屏是改善低温冷箱温度分布和降低跑冷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层换热理论为基础,重庆某示范楼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为对象,建立实验系统,测试了实际运行状况下的地埋管换热器供回水管不同深度的水温.从地埋管不同时刻的平均水温和换热能效两个方面分析了实测数据,研究了回水管保温与不保温时垂直双U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情况.结果表明,在冬季,保温地埋管典型日不同时刻的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14.09%,月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23.08%,季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40.54%.在夏季,保温地埋管典型日不同时刻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10.76%,月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28.57%;季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41.48%,回水管保温有利于加大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地下工程目前采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存在无法分区调温和能耗大的问题,分析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地下工程中使用的可行性.针对水环热泵系统中传统冷却塔模式易暴露的不足和地下工程水温常年稳定在7~26℃的特点,提出采用地下储水箱和风冷热泵机组替代冷却塔,并分析了该冷却系统运行的规律.同时考虑了地下电站的余热利用,对水环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8.
Considering four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in China,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hoice of heat recovery ventilator for the buildings with little moisture emissions is carried out. The annual composi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air intake for per unitary air ventilation flow rate is evaluated by employing the testing data of climatic parameters in eight selected citi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otal heat recovery is suitable in a controlled ventilation system with air humidity controlled during heating period of all the climates. For the building without air humidity controlled in winter, the sensible heat recovery ventilators can be used in severe cold and cold regions, and total heat recovery systems are more suitable for energy saving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nd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流体入口温度对换热器热力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Yong分析方法,分析了高低温换热器的热力学特性,给出了高低温温换热器Yong效率的计算式在考虑了和不考虑压力Yong损失这两种情况下,系统地讨论了冷热流体入口温度高代温换热器Yong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松嫩平原北部季节冻土冻融过程及热量传递规律,同时为东北寒区工程及寒区农业的土体环境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松嫩平原北部季节冻土原位监测,开展季节冻土温度变化特性及分层热通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小于50 cm土体温度日变化明显,土体温度季节差异随着土体深度增大而减小。2017年3月3日达到最大冻深(164 cm),4月22日为最终融化日期,最终融化深度为130 cm。不同深度土体温度对地表温度响应呈滞后效应,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滞后时间延长;季节冻土在冻融期内浅层土体受到净辐射的影响,热量交换极其频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净辐射的作用减小,热量在土体中传递的损耗增加,热量交换程度减弱,在冻结期,土体损失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在整个冻融期内保持负值,冻深线以下土体中的热量持续向上传输,表明160 cm深度以下土体持续对冻土层传递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