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行带血管蒂的肩胛骨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肩胛骨血供的相关参数。结果:肩胛冈、肩胛骨内侧缘和肩肿骨外侧缘区分别主要由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旋肩胛动脉供血。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2.20±0.54)mm,66.67%发自甲状颈干;肩胛背动脉起始处外径(2.26±0.48)mm,68.33%发自颈横动脉;旋肩肿起始处外径(3.18±0.58)mm,93.33%发自肩肝下动脉。结论:肩胛骨血供属弥散性血供,但各区域均有主干血管。肩胛骨较理想的供骨部位是外侧缘。  相似文献   

2.
由于甲状腺上极受来自于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支配 ,所以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用于甲状腺手术在处理上极时常出现牵拉痛等不适。本文探讨经皮甲状腺上极封闭对减轻手术中处理甲状腺上极牵拉反应的作用。5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病人 ,其中双侧切除 17例。ASAⅠ -Ⅱ ,随机分为两组 ,经皮甲状腺上极封闭配合颈丛神经阻滞 (实验组 ) 2 5例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 (对照组 ) 2 5例。常规颈丛神经阻滞一点法 (C4 )穿刺 ,选用质量分数为 0 2 5%布比卡因术侧深丛 8mL ,浅丛 6mL ,非术侧浅丛阻滞 ,穿刺成功后 ,实验组用质量分数为 0 2 5%布比卡因 3mL…  相似文献   

3.
新生荷斯坦犊牛心脏右心室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生荷斯坦犊牛心脏右心室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 :右心室内除室上嵴外均有发达肉柱分布 ;肺动脉半月瓣结呈短柱状 ,出现率为 62 % ;流入道、流出道长度分别为 ( 5 46± 0 5 6)cm和 ( 6 98± 0 90 )cm ,厚度分别为 ( 0 96± 0 1 0 )cm和 ( 1 0 8± 0 1 2 )cm ;右房室口、肺动脉口纤维环周径为 ( 5 5 3± 0 74)cm和 ( 4 49± 0 5 3)cm。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30具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计60只上肢,加上新鲜手标本10只,共计70只上肢标本进行解剖.重点研究了第2掌背动脉,第1掌背动脉,掌背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研究成果:(1)阐明了国入第二掌背动脉出现率100%,起始部外径平均129mm;血管长度平均7.08mm,呈典型的干状血管;(2)第一掌背动脉60%在掌指关节水平呈网状分布,起始部口径仅为外gsmm,提出术中必须带较阔的篇膜组织2(3)报道了国人掌背皮神经分布情况,各分支支幅,证实了皮神经伴行血管数量,口径与皮神经支幅成正比关系,长宽比例达48:1.为手部皮瓣…  相似文献   

5.
采用吸附式电极记录了荒漠沙蜥在不同体温条件下 ,在体心脏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实验温度为 :5℃ ,10℃ ,15℃ ,2 0℃ ,2 5℃ ,30℃和 35℃ 7个温度等级 .结果表明 :(1)在最适温度 (2 0~ 2 5℃ )时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与高等动物及人类基本相似 ;但也有其特殊性 :动作电位 0期除极期最大幅值为 11.4 2± 2 .5 8m V;复极 2期电位幅值基本保持恒定 ,呈平台期 (PP2 :Plateau Phase2 ) ;在复极 3期末 ,电位基本恢复到 0电位(膜电位为 0 m V) .(2 )随着体温的升高 (5~ 35℃ )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呈温度依赖性减小 ;0期最大除极速度 (Vmax)呈温度依赖性增加 (5℃为 77.0 8± 4 7.11m V/ms;35℃为 614.63±10 5 . 0 2 m V/ms) ;低于最适温度时 (2 0~ 2 5℃ ) ,在 2相平台期末 ,又出现一次除极电位 (后隆起波 ) .其最大电位为 0 .5 8± 0 .18m V.(3)随着体温的升高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1期电位呈温度依赖性降低 (5℃为 2 .2 4± 1.31m V/ms;35℃为 0 .82± 0 .4 9m V/ms) .(4 )心电图 (ECG)的同步记录表明 :心电图中的 QRS波与心脏单相动作电位 0期除极完全相对应 ;T波与动作电位的复极 3期相对应 .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脊椎动物 (家鸽、蟾蜍、鲫鱼 )的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比容几项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 .结果 :①家鸽红细胞最大渗透脆性为 0 .82 %± 0 .13 %NaCl溶液 (0 .5 0 %~ 1.0 0 % ) ,最小渗透脆性为 0 .44 %± 0 .0 4%NaCl溶液(0 .3 5 %~ 0 .5 0 % ) ;蟾蜍分别为 0 .2 1%± 0 .0 3 %NaCl溶液 (0 .18%~ 0 .3 0 % )和 0 .14 %± 0 .0 3 %NaCl溶液 (0 .10 %~ 0 .2 0 % ) ;鲫鱼分别为 0 .2 8%± 0 .0 4%NaCl溶液 (0 .2 2 %~ 0 .3 0 % )和 0 .2 0 %± 0 .0 3 %NaCl溶液 (0 15 %~ 0 .2 5 % ) .②家鸽红细胞沉降率为 4.2 4±2 .2 3mm/ 1h末 (1~ 10mm/ 1h末 ) ;蟾蜍为 11.0 3± 4.2 6mm/ 1h末 (4~ 2 7mm/ 1h末 ) ;鲫鱼为 3 .80± 0 .62mm/ 1h末(3~ 5mm/ 1h末 ) .③家鸽红细胞比容为 48.73 %± 7.11% (3 4.8%~ 5 9.2 % ) ;蟾蜍为 2 2 .77%± 8.5 2 % (7.3 %~ 41.8% ) ;鲫鱼为3 9.40 %± 7.5 3 % (2 2 .3 %~ 48.7% ) .本文对上述几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生理特性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  相似文献   

7.
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桡神经浅支,此类变异罕见。笔者在制做标本时,发现右侧桡神经浅支缺如,该神经所分布的区域被肌皮神经的前臂外侧皮神经所代替。现报道如下:男性,约75岁,身长155cm,双上肢对称等长,左侧臂丛各分支走行正常,右侧肌皮神经的各图1 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桡神经浅支示意图肌支走行正常,前臂外侧皮神经由肌皮神经分出后(见图1),在距肱骨外上髁平面的上方1.50cm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该神经的起始部最宽径为2.91mm,经前臂的后外侧下行,在行程中先后分出三支到达手背桡侧两个半指背面的皮肤。第一支,最宽径2.10mm,在前臂的后外侧距桡…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一具成人女性标本,锯开颅骨取出脑时发现其动脉有多处明显的变异情况(见图1、2),列表如下:表1 脑底各段动脉管径 (单位:mm)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左5.03.84.51.7右4.00.61.00.8  从表1中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其脑动脉左侧均比右侧粗,大脑动脉环虽完整无缺如,但其右侧大脑前、后动脉起始段均极细,分别只有0.6mm和0.8mm。从走向上看,前交通动脉主要由左侧大脑前动脉形成,基底动脉走向弯曲,也主要由左侧椎动脉形成,所以一旦脑动脉出现病变而致管腔阻塞或供血不足,大脑动脉环并不能保证有效的侧支循环供应…  相似文献   

9.
公差表示法     
1.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1次.例如:12.5 mm±0.2 mm可写为(12.5±0.2)mm.公差用百分数表示时:"λ=550 nm±2%”是错误的,应写为λ=550×(1±0.02)nm. 2.参量的上、下公差不相等但单位相同时公差分别写在参量的右上、右下角,且单位只需写1次,例如:10+0.1-0.2 g;当参量与公差的单位不相同时单位要分别写出,例:30 cm+5-3 mm. 3.参量上、下公差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例如:18+0.200-0.255 mg. 4.参量上、下公差有1个为0时,其前边的符号可省略.例如:273+1 0 K. 5.表示2个绝对值相等公差相同的量值范围时,范围号不能省略. 例如(-7.0±0.5)~(7.0±0.5)℃. 6.表示带百分数公差的中心值时,百分号只需写1次.例如:(65±5)%.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56岁,因发现颈部包块4mo ,近2mo来包块增长迅速前来就诊。体检 :左颈部见一大小约15cm×10cm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 ,溃破 ,质硬 ,无压痛 ,移动性差 ,无搏动感 ,边界清楚。CT显示两侧鼻咽腔、腮腺、甲状腺正常。诊断 :左颈部包块 (多考虑为左颈鞘神经纤维瘤囊性变 )。B超检查 :左颈部见大小约5.7cm×3.8cm囊实性包块 ,壁厚 ,边界清。包块上极见2.6cm×2.5cm实质不均质强回声向腔内突起 ,形态不规则。包块内液体混浊 ,包块周围见部份正常甲状腺组织 ;右侧甲状腺未见异常。B超诊断 :左颈部囊实性包块———甲状腺腺瘤伴出血。手术于胸…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3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组织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相关性.笔者回顾性分析超声拟诊的3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经与手术病理对照,从肿瘤的部位、大小、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评价超声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癌旁组织的甲基化差异片段。方法采用甲基敏感性代表性差异分析(MS-RDA)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消化甲状腺癌及癌旁组织基因组DNA,连上接头制备扩增子后,进行两轮消减杂交,筛选甲状腺癌与癌旁组织的甲基化差异片段。结果经过两轮消减杂交后,筛选出3个低甲基化差异片段,2个高甲基化差异片断。筛选出的低甲基化差异片段C913位于BC029276基因上,该基因编码一种rRNA结合蛋白,可能与肿瘤有关。另外2个低甲基化差异片段C915与C917尚未见相关结构和功能的报道。两个高甲基化差异片断与已知基因同源性在20%-35%之间。5个片断均为新的甲基化差异片断。结论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甲基化,筛选出的甲基化差异片断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异常甲基化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术中避免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采取完全乳晕入路及胸乳入路完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手术296例。结果296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有2例甲状旁腺损伤,出现麻木及抽搐,给予钙剂治疗,共有5例喉返神经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给予理疗好转,平均恢复时间1~4个月,1例术后出现分离间隙淤血,后经穿刺抽液三次后愈,胸前水肿一个月后消褪。术后患者均自述有术区麻木感,1~3个月后自行消除。全部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心理微创与美容效果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荧光法分析.方法 应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作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模型,同时作滴度分析,对每一滴度做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结果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滴度<1∶20的标本TGAb为42.33 μg/L,TPOAb为19.81 IU/mL,1∶40为阳性的标本TGAb为102.55 μg/L,TPOAb为62.74 IU/mL等.结论 本实验所用的免疫荧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GAb与TPOAb相关性甚好,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的相关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原发性甲亢患者最适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人群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并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结果:原发性甲亢诊断ROC值TSH:0.88±0.02,FT3:0.80±0.07,FT4:0.83±0.04,TT3:0.81±0.03,TT4:0.77±0.03,FT4/TSH比值:0.93±0.02。结论:放射免疫法测定FT4/TSH比值显示出最佳的诊断准确性;ROC曲线是一种科学、全面评价检验指标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预后,对1985~2002年间收治的桥本病1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桥本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为5.1%,桥本病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16.5%,手术治疗24例,低功5例,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桥本病、桥本病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的认识。诊断性用药、细针穿刺活检、T3、T4及吸碘率的测定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术中直视观察有助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预防,对一些一过性功能亢进而有呼吸道压迫症状的病人,术中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有4.5%非典型增生,4%乳头状增生,3.5%乳头状癌.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常见,但并发甲状腺癌诊断困难,不典型增生易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有时易误诊.现收集98例甲状腺疾病进行临床病理及误诊原因分析,目的是对甲状腺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该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厦门地区2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发现:1)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年龄高峰、性别比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癌瘤者相似。2)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癌瘤的病例中51%腺肿增生上皮和癌细胞有移行过渡形态。3)51%的病例为多结节癌灶.4)18.9%的癌灶在0.5cm以下,系手术前难以发现的微小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大鼠肝脏Ⅰ型脱碘酶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只孕鼠分为正常妊娠对照组(n=10)和妊娠高血压模型组(n=10)。于妊娠第13天,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L-NAME至妊娠第21天,复制妊娠高血压疾病;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起止时间同模型组一致。采集两组大鼠肝脏和血液,进行肝脏DIO-ⅠmRNA表达量和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DIO-Ⅰ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血液中TT3、FT3浓度显著降低(P <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降低孕鼠肝脏DIO-Ⅰ基因表达水平,进而导致血液TT3、FT3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