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诸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产物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絮凝剂能使污水中颗粒悬浮物絮凝成大颗粒沉淀,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交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豆淀粉、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制备了耐盐性快速吸水树脂.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自由基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的浓度等8个因素,正交实验最佳结果所得树脂3 min吸收1%氯化钠水溶液58.5倍,且吸收后的盐溶液呈中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接枝共聚合制备交联明胶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Gelx-PNIPAM)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体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加料方式等因素对接枝率(YPG)的影响。结果表明:YPG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达到最大值后,再降低。将交联的明胶颗粒放入去离子水中溶胀24h,滴加引发剂后,再滴加NIPAM溶液的加料方式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两相微观结构比其共混物更均匀。  相似文献   

4.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为氧化剂,碳黑表面的活性羟基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碳黑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得到了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分光光度计法考察了接枝碳黑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效果,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聚合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了接枝共聚。讨论了接枝聚合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物水分散性以及对其固化成膜后硬度、耐冲击性、附着力、柔韧性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其粒径、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接枝共聚产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其涂膜固化后具有良好的硬度、耐冲击性、柔韧性、附着力、耐高温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依次接枝到尼龙66织物表面,以提高其阻燃性能。探讨了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和缩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KPS的质量分数0.3%,GMA单体质量分数5%,反应时间90min,GMA反应温度70℃;DOPO缩合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40℃,微波功率500W。对接枝后尼龙66织物的表面形貌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 FT-IR)与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垂直燃烧及氧指数(LOI)测试对织物的热行为和阻燃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并对接枝织物的阻燃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接枝后织物的成炭性能明显增强,阻燃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淀粉接枝共聚高级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基单体为主要原料,对淀粉接枝共聚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中性一步法合成,优化合成反应路径。根据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在引发剂及交联剂作用下淀粉与丙烯基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定性及定量地分析反应物溶液pH值、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单体与淀粉的配比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采用量子化学ab initio UHF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两类淀粉链段自由基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分析体系的净电荷、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规律,以及自由基的稳定性和反应性特征,揭示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Na2S2O8-Na2S2O3,氧化还原体系,将淀粉与丙烯腈进行接技聚合,制备了淀粉/AN接技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Superabsorbents starch grafted sodium polyacrylate was prepared by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toluene as the continuous phase,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the initiator. The effect of suspension parameters, such as volume ratio of continuous phase and dispersed phase, type and dosage of suspending agents, on water absorbency of the starch grafted polymer was studied. Different starch derivativ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Superabsorbents made of cationic starch has higher water absorbency than that made of native corn starch.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二过碘酸合铜(Ⅲ)钾(简称Cu(Ⅲ))与可溶性淀粉组成的氧 化还原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引发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测 定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St)、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二元接枝共聚物St-g-pAA和三元接枝共聚物St-g-p(AA-co-AM).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结果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氮气保护下,研究了w=2%醋酸溶液中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接枝共聚行为.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优化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硝酸铈铵溶液浓度为0.0180mol.L-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液浓度为0.1690mol.L-1,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0617mol.L-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可得到最大接枝率为70.4%.并通过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从而提供了一种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改性壳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 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上。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单体/聚合物配比(M/P)及单体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乳液接枝机理。结果表明, MMA和St接枝改性氯丁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50℃,反应时间5.5h,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一四乙烯五胺(t-BHP/TEPA)用量占氯丁胶乳干重的0.5 %,M:P =3:5,WMMA:WSt=3:2,单体以滴加方式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用量占单体总重1.5%,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54.9%。红外光谱和凝胶含量分析证明MMA和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主链上。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接枝共聚物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PVC人造革、SBS橡胶、海绵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接枝反应活性点在氯丁胶乳胶粒的表面,接枝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由溶液聚合法,以KMnO4/H^ 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KMnO4引发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丙酯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聚合反应条件下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丙酯接枝聚合反应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在高锰酸钾引发下,最佳条件为:单体浓度1.0 mol/L,引发剂浓度1.5 mmol/L,反应温度40~50 ℃,反应时间1.5 h.  相似文献   

17.
以(NH4)2Ce(NO3)6/H2SO4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接枝共聚反应在尼龙-6(N6)微孔膜上接枝了丙烯酸(AAC),探讨单体AAC浓度、反应温度、交联剂BIS质量比对接枝率和膜过滤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反应温度、交联剂浓度均能影响聚丙烯酸(PAAC)接枝率和膜水通量.AAC的最佳浓度为6mg/mL,反应最佳温度为60℃,BIS的最佳质量比为单体量的5%.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制备无规聚丙烯和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方法,并着重讨论了接枝共聚合反应条件对丙烯酸接枝量的影响,即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对丙烯酸接枝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以黄原胶(XG)为接枝底物,丙烯酸甲酯(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共聚单体的新型环保固沙抑尘剂。综合考察单体配比、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聚合温度以及接枝底物黄原胶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乳液产品质量的影响。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单体质量配比(mMAmVAc)为3:5,乳化剂、引发剂、接枝底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0%、1.2%、4.0%,且聚合温度65 ℃时,固沙抑尘剂乳液的黏度、抗压强度、产品外观、流动性以及静置稳定性达到最佳。随后采用FT-IR、TG-DTA对产品进行表征,证明接枝底物与单体接枝成功,且产物具有优异的保水性。最后对环保固沙抑尘剂的应用性能及其对植物出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环保固沙抑尘剂具备良好的耐水性和抗水蚀性,抗压强度能满足实际治沙需要,且具备一定的降解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 ,以硝酸铈铵 (CAN) 酸为引发体系 ,研究了淀粉与二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季铵丙磺酸内盐 (DMAPS)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并用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