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他首创了钢琴叙事曲这种音乐体裁.《g小调叙事曲》作品23号是他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音乐中第一首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该作品表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  相似文献   

2.
钢琴套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作曲家丁善德先生钢琴音乐创作晚期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以其中第三首序曲《雀跃》为例,从作品的结构、调性格局、创作技法等方面来探讨丁善德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歌曲《大自然的声音》选自《圣.塞西莉亚日颂》里的一首颂歌,此曲不仅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作为"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的指定曲目,更具有极高的演唱价值,笔者通过对其曲式、声乐旋律、钢琴伴奏手法的分析,进而管窥出作品的创作特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在音乐教学中和实践演唱中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娜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5):122-124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是中国竹笛历史上的第一个叙事性乐曲,创作于1959年.《小八路勇闯封锁线》之前的竹笛作品大多是对传统乐曲的改编或整理,没有以西方写作手法进行编创的作品.《小八路勇闯封锁线》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布局合理,架构精巧,旋律发展流畅、自然,以其丰富的旋律发展手法和完美的曲式结构,成为中国竹笛艺术历史进程中的第一首叙事性乐曲.  相似文献   

5.
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他首创了钢琴叙事曲这种音乐体裁。《g小调叙事曲》作品23号是他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音乐中第一首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该作品表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  相似文献   

6.
《老侉头》作为晨见先生在上世纪出产的作品,赢得千家万户的追捧,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淮河流域的音乐文化,文章立足于对作品的解读,从作品的创作技术性与艺术性论证作品的艺术价值,反思创作思维并借鉴作品中对地域文化诠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2)是作曲家早期的钢琴作品,该作的第三乐章为谐谑曲。与其大部头作品相比,这首谐谑曲只能算是其作品中不出众的“小品”,但这部作品无论从体裁结构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思想。从本体研究的角度看,该作品在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调性布局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的《幻想曲集》是其大量音乐作品中浪漫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选取《奇幻的梦境》(作品12之7)为研究重点,对该部作品的结构特征、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音乐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文琪 《科技信息》2007,(21):176-176
贝内特是英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四首夜曲》便是其所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的一首。乐曲中,作曲家娴熟地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音乐技法,并使其与原始风格相契合。该作品共包括四首篇幅较为短小的夜曲,本文将从乐曲演奏及音乐表现角度来探讨作品所蕴涵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廖瑞洁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31-132,135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些被称为《新约全书》的奏鸣曲,不仅透露出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印记,而且记录了贝多芬从幼年到晚年的心路历程。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经历了从前期作品具有海顿、莫扎特风格,到中期作品具有朝气蓬勃、情感炽热和对比强烈的特点,再到后期作品追求音响效果强烈反差和不谐和性、矛盾的戏剧化尖锐冲突等,最后到晚期作品追求内心深处思想对心灵的剖析,注重内心体验、情感抒发的过程。研究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对于了解贝多芬的心理状态及其音乐创作思想的变化和原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声、赋格对位手法、音乐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揭示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创作手法的变化及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贝多芬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首由三乐章组成的奏鸣曲,再次证实了贝多芬戏剧性创作的手法。在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中,虽然可以看见海顿、莫扎特或克列门蒂的影响,但都显露出他独特的创意与力感,充满了蓬勃而有生机的旋律,洋溢着大喜大悲跃进的节奏,并涌现出大胆奔放的幻想。这些都是贝多芬音乐中特有的魅力。在这首《悲怆奏鸣曲》中,呈示出绵密紧凑有力的表现手法,具有诗情般独特的魅力,洋溢着幻想的情绪,其精彩的戏剧性处理以及闪耀的深刻个性都受到了最高的评价与赞扬。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中,中国现当代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复调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古琴音乐元素融入创作,产生出具有古琴音乐风的复调钢琴曲。笔者以汪立三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于苏贤的《赋格》、林华的《高古》3首钢琴作品为例,从古琴音色特性在钢琴曲主题上的新释,古琴音乐中的多声因素与现代复调技法的融汇方面对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加以解析,以期对中国钢琴艺术的特色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一生创作有大量重要的音乐作品,如十五首交响曲、十五首弦乐四重奏、歌剧<麦克白夫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琴曲集等.本文从<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选例<升g小调前奏曲>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能窥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民族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是诗与乐、人与情、声与情结合艺术典范。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歌曲的民族素材、创作手法,人声的演绎、声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歌曲《小白菜》是一首在民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 ,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其演唱需要较高的演唱技术 .这里 ,气息的控制、咬字吐词的准确、具有戏曲特色的运腔、力度的对比、恰到好处的速度等等 ,无不蕴藏着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技术的把握 .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根据我国经典民歌改编的一首钢琴曲。详细地分析乐曲的曲式、和声、织体等音乐语言、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及表现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对该作品的脉络和细节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读者对该作品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钢琴曲《童嬉》是朱践耳先生1992年创作的组曲《南国印象》中的一首。作品采用云南哈尼族童谣《赶街去》的主题音调创编而成。钢琴曲《童嬉》无论是对原民歌主题音调的继承、曲式结构的布局安排,还是和声、复调、织体、调式、调性等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的综合运用等,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方法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8.
何颖 《长春大学学报》2006,16(2):102-103
演唱一首声乐作品,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掌握歌唱的各种技巧,还要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和发展,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语言,对作品给予准确的解释.通过演唱者的诠释和表演,充分体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斯美塔那是"世界性"的作曲家,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间,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交响曲创作上,斯美塔那在旋律写作、标题音乐、配器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是斯美塔那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从曲式结构、配器手法、乐曲规模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作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肖邦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的代表性手法都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所创作的四首大型钢琴叙事曲之中。本文尝试从波兰乡土气息及民族忧患意识两方面来探讨叙事曲深刻的民族性特征,以求展示肖邦钢琴艺术宝库的绚丽多姿和博大精深,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拓展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