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角     
《广东科技》2012,21(6):8-8
日本大林建设公司日前公布了建造“太空电梯”计划,希望到2050年人们可以不用搭乘太空船只需一部电梯就能圆太空梦,图为“太空电梯”效果图。  相似文献   

2.
糖糖 《少儿科技》2009,(1):76-77
想遨游太空吗?那就坐宇宙飞船,在火箭的助推力下,“呼”地就能飞上天了。不过,太空可不是咱家的后花园,随便就能上去的;那宇宙飞船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的,太空之行可是非常昂贵的。如果能在太空和地球之间搭起一座梯子,让咱上太空就像上楼一样随意,那该有多好!这可真是个好主意,包括日本在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就设想出了这样的“太空电梯”,并且正在努力将它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2022年,运载火箭方面,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加速推动大型运载火箭研发,但进展不一。美国、俄罗斯按计划发射多颗侦察卫星,天基侦察能力不断升级完善;美国、俄罗斯、中国加快高吞吐量、高速率、抗干扰的先进通信卫星系统的研制与部署,有效满足未来通信需要;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大力发展复杂对抗环境下的导航能力;美国高轨宽视场导弹预警技术试验卫星将在完成在轨测试后开始运行,具备了一定的高超声速武器预警跟踪试验能力;太空控制方面,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不断加强在轨碎片清理、在轨操作、天地往返等能力,空间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多变;美国通过发展地基、海基、天基等多平台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稳步推进天地一体全覆盖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美国举行“太空旗”“黑色天空”“全球哨兵2022”等演习,通过演习演练积极提升太空部队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研制出一种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空间立方体”,这是一款专门为太空环境操作设计的计算机,可用于美国宇航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日本宇航研发机构(JAXA)进行连接通信。  相似文献   

5.
视点     
《科技潮》2006,(11):6-7
首例“太空手术”成功,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在京奠基,NASA公布火星坑高清图,日本开发出万年寿命的混凝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本研制出一种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空间立方体”,大小与一颗人骰子差不多。这是一款专门为太空环境操作设计的计算机,可用于美国宇航局、欧洲宇航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进行连接通信,控制不同电子学和操控“星际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7.
你可别以为邀游太空只是宇航员才有的特权,只要肯掏腰包,你照样也能上太空。首先,你会搭乘我们为你安全的“联盟号”飞船,飞向国际空间站。接下来,你可以在国际空间站居住8天,并跟随它进行轨道飞行,期间你将会环绕地球120多圈,完完全全体会身处太空的奇特感觉。不过在空间站里你将长时间处在失重状态,所以在登上太空之前,你必须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飞前训练”。不然别说8天了,恐怕只呆一天你的身体就受不了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付得起高昂的旅行费用。2001年,60岁的美国富商丹尼斯就花费了大笔金钱,参加了这个项目,过了把全球第一位太空游客的瘾。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陆基卫星发射器将把3个“太空帆船”送入轨道,这些太空帆船在轨道上“杨起帆”并且只依靠阳光作动力,朝着月球方向航行。 欧洲、日本、美国,可能还有俄罗斯将参加这一场率先利用“太阳帆(Solarsall)” 技术的竞赛。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太阳帆可能展示不用任何燃料而又有可能比火箭推动的航天器走得更远的太空航行新方法。 太阳帆是靠光子在帆的发光表面反弹所产生的力推动的。在地球表面,这种推力作用很小。但是在太空中,在一个巨形帆上能产生足够的前进推力,从  相似文献   

9.
美国东部时间6月11日,美国将“伽马射线大区域太空望远镜(GLAST)”送入太空。美国的“大型观测台”计划包括“四大天王”.即“哈勃”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和“斯必泽”红外太空望远镜。其中.“康普顿”因为出现陀螺仪故障,被迫在地面控制下于2000年脱离轨道坠入大海。  相似文献   

10.
“电梯向上运行,下一站是宇宙!”这样的情节过去只能在科幻小说中看到,但在日本,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着手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人类可以不用依靠火箭的助力,直接乘坐“太空电梯”进入宇宙。  相似文献   

11.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3,(8):4-4
日本“网络竞选元年” 在网上向选民介绍竞选细节、与网络支持者互劝交流……这些在美国大选中为人熟知的网络拉票,历来被日本相关法律所禁止。然而,日本国会在今年4月通过了《公职选举法》修正案,网络拉票得以松绑,使得2013年成为日本历史的“网络选举元年”.  相似文献   

12.
正加紧建设中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预定在2009年完成。无论组建还是使用这个实验舱,都需要平时生活在地面的航天员到那里去工作。航天员长期逗留在太空,他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就是“太空医学”。前不久,甚至已经研制出了专门供航天员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日本无人太空实验自由飞行物研究所日前表示,日本将在2030年前在太空建造太阳能发电站,通过激光束和微波将电能传送回地球,实现日本清洁能源无限化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博览》2009,(11):6-6
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下午2时左右,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7名字航员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护,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更换新电池、陀螺仪和将科研数据传回地球的设备。维护工作完成后,哈勃的服役期有望延长至2014年。  相似文献   

15.
太空战     
正近日,美国公布太空军军旗,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全球掀起太空军事化浪潮,日本、英国等国均表示要发展太空军事实力,北约也于2019年7月通过北约新太空政策,构建太空防御体系。可以看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进攻性武器在地球上空日夜运行,太空或将逐步演变为大国角力的新战场。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斯帕尔宇航公司制造的太空机械手已经被45次用在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中,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了指定的任务,从未发生过故障。斯帕尔宇航公司一共为美国宇航局制造了四架太空机械手,这些太空机手在加拿大被称作加拿大手臂。在今年5月中旬作太空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也使用了加拿大手臂。参加“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加拿大宇航员是马克·加尔诺,加尔诺这次将是第二次上太空旅行、加尔诺在这次“奋进”号太空飞行中的任务是操纵加拿大手臂,释放航天飞机带上天的美国宇航局的斯巴达实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9):78-79
<正>“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历经183天太空生涯后,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与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相似文献   

18.
2023年9月,美国国防部回应2022财年、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要求,发布了《太空政策审查与卫星保护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阐述了国防部为保护美国家太空利益而采取的行动路线,体现了“多措并举,综合威慑”的特征。美国防部负责太空政策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翰·普拉姆称,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对我们保护太空国家安全利益的措施最清晰、最全面的公开表述”。  相似文献   

19.
他曾是一名羞涩的少年,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成长为身兼数职的“校园活动家”。他喜欢画画、酷爱天文,是2005年湖北省仙桃市的中考状元。2008年1月26日,他被列入“中美太空少年计划”,飞往美国,开始了为期10天的探索之旅,并成功拍摄了“火星照片”。这名“太空少年”就是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郑人元。同年7月,郑人元收到了华盛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  相似文献   

20.
航天飞机是20世纪80年代的“太空巴士”,它的出现开创了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希望号”航天飞机是日本于1987年开始研制的首架航天飞机(图①),其任务是为美俄共建的“自由号”国际空间站运送日本实验舱,或为其他空间平台运送货物。“希望号”航天飞机的外形为后掠式三角翼,两个翼尖上翘。它机长16米,高3米,宽10米,起飞重量约8吨,可将2.4吨货物送上空间站,或将1.2吨货物自空间站取回。该机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相当先进,具备自动着陆能力,它可以在轨道上连续飞行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