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疏散星团的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学术界青睐,人们对疏散星团的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对于深刻理解星系演化、宇宙学和恒星形成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星团内部的恒星不仅参与了星系结构的组建,同时也是宇宙中重子物质的重要构成成分。甚至,我们可以追溯到太阳系的形成,它也是在一个疏散星团内诞生的。  相似文献   

2.
<正>银河系由数千个星团和星云组成,太阳只是银河系100~400亿颗恒星中渺小的一颗。银河大得摸不到边,太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河中心旋转,旋转一周需要约2.2亿年。要给银河拍照片,那得用什么样的相机啊!传奇天眼说到宇宙摄影,不得不说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它于1990年发射至近地轨道后,作为太空中的第一个大型光学望远镜,在二十多年的超期服役期间,经过数次故障与维修,为地球传回了无数令人震撼的宇宙照片。地面上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只能看到整个宇宙的一半。用它们估计出的宇宙年龄存在着巨大的误差。它们也无法告诉我们,在其他恒星的周围是否存在有行星。而位于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3.
杨韬 《科学世界》2005,(5):53-57
根据设置在夏威夷的昴星望远镜的观测,科学家新发现了距地球127亿光年的星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地球最远的星团。在已知的星团中,几十乃至一千多个星系密集在几百万光年到一千万光年的范围里。但是,在这次发现的星团中,星系的数量比较少,总体质量也非常小。所有这些疑问和众多新发现的事实一起呈现在科学家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5)
人类的"太空巨眼"——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漂浮于太空中的宇宙奇观——车轮星系,引起天文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因为这是两个星系正面相碰撞的形象,而这次碰撞,促进了新的恒星的诞生。星系碰撞太阳与其他恒星或黑洞相碰撞的故事,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但实际上恒星之间相互碰撞的实例,迄今为止,人类还从未观测到。这是因为太阳附近,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是恒星自身直径的教千万倍,这就相当于在1000公里的范围内只有一枚硬币。即使处在恒星极为密集的球状星团的中心,恒星间的平均距离也是自身的100万倍。如此的密度使恒星之间的碰撞机率几乎为零。星系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是自身的10倍,双星系则离得  相似文献   

5.
正茫茫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系,其中包含的恒星比地球上的沙子还多。星系按照形状分为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正是螺旋星系中的棒旋星系。放眼宇宙,你会发现,和那些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星系相比,我们的银河系只能算是极其普通的一员了。一顶草帽咦,天上怎么有一顶亮闪闪的"草帽"?定睛一看,原来那是位于室女座的透镜状星系M104。它的形状像极了墨西哥阔边草帽,周围有一圈黑暗的尘埃带,而由球状星团  相似文献   

6.
现在,光学望远镜的作用几乎发挥到了极至。可宇宙中到底有多少个星系,还是说不清。这是因为很多星系离我们太远了,它们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后已经非常暗淡,光学望远镜对它们进行探测十分困难。幸好有黑洞望远镜极大地放大了它们的亮度,让我们  相似文献   

7.
空间望远镜     
以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能够清晰地分辨来自140亿光年的星系的图象信息,象一只巨眼巡视寰宇,对于研究大宇宙、星系和恒星的结构与演化(包括黑洞),探测太阳系外的行星系和地外文明,予警小行星、彗星等异常碰撞地球都会有不可估量的贡献——译者  相似文献   

8.
焦健 《科学世界》2011,(2):64-77
设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欧洲南天天文台发来了清晰的暗星云内部出现的恒星、富有特色的星云以及众多星系的最新照片。这些照片的拍摄使用了世界最大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望远镜。  相似文献   

9.
观测显示星系中的大部分恒星是双星,因此星族合成研究必须考虑双星的作用。综述双星对星族合成研究的重要性。主要讨论了双星对早型星系和球状星团的能谱、谱指数、颜色、颜色一星等图、星系参数确定和恒星形成历史研究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双星有助于对星系和星团的光谱、颜色一星等图的解释,以及对星系和星团多个参数的准确确定。因此,双星是准确星族合成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距离我们约3000万光年远,位在猎犬座内的M63是北天的一个明亮螺旋星系。这个编录号为NGC 5055、跨度将近10万光年的壮丽宇宙岛,几乎和我们的银河系等大。在这幅极深空影像里,除了可见到为它博得"向日葵星系"称号的明亮的核心及宏伟的螺旋臂之外,还可见到向外晕伸展的暗淡弧形恒星流。这些伸展到离星系核心约18万光年远的结构,可能是M63以引力潮破坏伴星系后遗留下来的恒星流。在这幅用小望远镜拍摄但无比清晰的大视野影像里,还可见到M63的其他伴星系以及5个刚辨认出的矮星系,在接下来的数十亿年之中,它们可能也会化身为恒星流。  相似文献   

11.
申与 《青年科学》2009,(6):16-16
多年来,哈勃望远镜向我们展示了星系相撞的壮观场面,观测到了恒星的诞生和死亡,让我们了解了宇宙。 现在,哈勃望远镜接受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维修。宇航员给它安装了一个新相机,然后永远地跟哈勃说再见。如果一切顺利,哈勃将继续工作5~7年。  相似文献   

12.
白玉林 《科学世界》2009,(11):84-85
主镜8.2米的日本昴星团望远镜,已经在夏威夷天文台运行了10年,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宇宙观测资料。目前日本正在研制新一代主焦点天文望远镜,称为Hyper Suprime-Cam,它的视场比昴星团望远镜宽10倍。能够观测到更多星系的形态,其主要目标是了解暗物质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M81     
正庞大美丽的M81,大小和我们的银河系相近,同时也是地球天空中最明亮的星系之一。这个位在北天大熊座方向的宏伟螺旋星系,亦名为NGC 3031,另外也因它的18世纪发现者而有波德星系的称号。这幅清晰细致的望远镜影像,呈现了M81明亮泛黄的核心、泛蓝的螺旋臂、粉红的恒星形成区和蜿蜒的尘埃带。在影像的中左方,可见到有些尘埃带与其他旋臂结构逆向而行,穿过了星系盘。这些行为怪异的尘埃带,可能是M81与它的较小的、位于这幅影像之外的邻近星系M82,  相似文献   

14.
星系家谱     
星系可以称得上是"宇宙的基石"。18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称这些看起来模糊不清的物体为"宇宙岛"。他认为,这些宇宙岛是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现在我们知道,若用大型的望远镜观察,它们的身姿可谓千娇百媚。那么,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12,(6):57-57
据物珲学家组织网站报道,一组志愿者日前借助美国宇航局进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数据的榆杏,在我们的银河系银蕊结构中发现了超过5000个“气泡”结构。这是年轻高温的恒星“吹出”的尘埃和气体气泡结构,这些气泡说明这些位置正有新生的恒星诞生。  相似文献   

16.
正与银河系大小相近的星系NGC 3256位于1亿光年外的船帆座。尽管它现在如同一朵玫瑰安静地绽放在黑暗的宇宙中,但实际上,NGC 3256是大约5亿年前两个螺旋星系激烈碰撞后留下的遗迹。一般情况下,两个星系合并时,星系中的恒星由于距离相对较远并不会发生碰撞。但是,星系中的气体和尘埃却会彼此作用,产生惊人的效果。NGC 3256中心闪烁的光芒证明了这是一个星系合并后产生的星暴星系,并不断孕育产生出新的恒星。这些恒星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我们曾在[1]中求出了在银河系中恒星的速度弥散度分布,但它不是一个普遍解,仅适用于银河系。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旋涡星系的求其内的恒星速度弥散度的公式,为此,我们采用了旋涡星系的Toomre模型Ⅱ。对于在z方向的速度弥散度C_z,可通  相似文献   

18.
视觉     
正据SciTechDaily 6月8日报道,哈勃空间望远镜在百万星系中发现一个惊人的星系。当哈勃空间望远镜向宇宙深处望去时,它瞥见了一个被无数臂状结构围绕着的棒旋星系——NGC 2608。它看上去就好像是我们银河系的一个略微拉伸的、较小的版本。在哈勃拍摄的这类照片中,星系中明亮的前景恒星有时会呈现出带有被称为衍射峰的突出耀斑的光点,这是望远镜光学系统的作用。但是NGC 2608周围大部分较暗的点都没有这些特征,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它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5,(9):59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斯皮策”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第一代恒星产生的微弱光芒。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形成于“大爆炸”后2亿年左右。天文学家一直对这类恒星很感兴趣,因为它们在宇宙形成的漫长道路上发挥了最初始的作用,使银河系充满了促使生命产生的重元素。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越来越多的地面光谱巡天项目与空间测光数据结合用于研究星系和恒星.相关地面观测数据主要来自于如APOGEE,Gaia-ESO,GALAH,RAVE和LAMOST等项目.这些数据被用来获取准确的恒星大气参数和化学元素丰度.以上这些巡天项目的成功主要依赖于高效的光谱获取能力,以及所提供的高精度恒星参数.利用恒星光谱数据可以得到它们的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加速度、金属丰度和多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基于这些恒星参数,可以估计确定恒星的质量和半径.这些参数有助于研究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此外可靠的恒星质量和半径对于探测系外行星及其宿主星的性质有重要意义.比较两个数据库之间恒星参数可有效地估计光谱数据的质量,及了解不同数据库恒星参数的偏差.研究结果对改进光谱分析软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