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理,以2-喹啉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三取代-1,2,4-三氮唑配体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产率为74.7%,配体L经熔点、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用配体L与Fe(Ⅱ)离子反应,制备了配合物[FeL2(NCS)2](1),对其进行了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Cd(NO_3)_2·4H_2O,H3btpca和4,4′-Me2-2,2′-bipy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Cd(Hbtpca)(Me2-2,2′-bipy)]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邻近的两个Cd(Ⅱ)离子通过两个去质子化的Hbtpc2-配体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簇次级结构单元.这些双核{Cd2}簇通过配体Hbtpc2-进一步连接,形成一个一维的链状结构.另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室温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4,4′-联吡啶(bipy)、2,5-二巯基-1,3,4-三噻唑(H2SSS)为桥联配体,水热法合成了一新颖的三维结构配位聚合物[Zn2(SSS)2(bipy)]n(1),并用元素分析、IR和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在该配合物中,每个配阴离子SSS2-桥联3个Zn2+,同时每个Zn2+连接3个配体构成一个与ab平面平行的二维网状结构,相邻网状结构再通过4,4′-bipy连接构成三维微空结构。  相似文献   

4.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使醋酸锰与α-萘乙酸(C10H7CH2COOH)、4,4′-联吡啶(4,4′-bipy)水热反应,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n(C10H7CH2COO)2(H2O)2(4,4′-bipy)]·4H2O]n.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测试表征了所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该配合物是由4,4′-bipy桥联多个金属锰(II)离子形成的一维{[Mn(4,4′-bipy)]。长链α-萘乙酸根离子的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悬挂于长链的两侧,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反丁烯二酸及3,5-二(3-吡啶基)-1,2,4-三氮唑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配合物[Zn2(C12H8N5)2(C4H2O4)(H2O)2]n(C12H8N5=3,5-二(3-吡啶基)-1,2,4-三氮唑,C4H2O4=反丁烯二酸)。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259 1(3)nm,b=0.776 10(16)nm,c=1.450 1(3)nm,β=94.00(3)°,Z=4。在配合物中,配体3,5-二(3-吡啶基)-1,2,4-三氮唑以双齿配位的形式参与配位,其通过吡啶环上的N原子以及三氮唑环上的氮原子桥连2个锌离子;反丁烯二酸2个羧基氧原子分别与2个双核锌单元中的2个锌离子桥连;中心金属离子Zn(Ⅱ)与来自反丁烯二酸羧基的1个氧原子、2个3,5-二(3-吡啶基)-1,2,4-三氮唑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4;中心金属离子Zn(Ⅱ)与4个配位原子形成一个畸变的四面体构型。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中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标题化合物{[Co(4,4′-bipy)(H2O)4](pda)2(H2O)2}n由醋酸钴、3-羧甲基-1,3-(2-甲基苯并咪唑基)-1-乙酸(Hpda)和4,4′-联吡啶通过水热反应而得。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含有半个Co2+离子、半个4,4′-联吡啶分子、1个抗衡阴离子pda-、2个配位水分子和1个结晶水分子。标题配合物中Co2+被4,4′-联吡啶分子桥联形成一维链{[Co(4,4′-bipy)]}n,同时4个配位水分子和来自不同4,4′-联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与Co2+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固态结构里,抗衡阴离子pda-、配位水和结晶水分子通过O—H…O氢键作用构筑形成二维波浪形状的氢键结构,同时相邻二维氢键层被4,4′-联吡啶分子进一步以柱状连接形成拥有一维通道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液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铁配合物{·2(mtyaa)}n (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5(3) nm,b=1.164 1(4) nm,c=1.464 7(6) nm,α=92.962(6)°,β=96.206(7)°,γ=106.327(7)°,V=1.337 8(9) nm3,Z=2,Dc=1.645 g/cm3,F(000)=684,R1=0.0377,wR2=0.080 1。在配合物中Fe(II)离子被4,4′-联吡啶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游离在铁链之间。游离羧酸配体与配位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接成三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高温水热的反应环境下,以不对称的5-(4-((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基)-1-氢-四唑(简称HL)为半刚性配体,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u(μ_2-L)_2(H_2O)_2]·2HL·6H_2O·(H_4SiW_(12)O_(40))]_n(1).利用X-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元素分析、X-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Cu(Ⅱ)-L--杂多酸配位框架,在水溶液中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刚果红染料分子,其吸附容量达到65.1 mg/g.对配合物1吸附刚果红染料的可逆性进行研究发现,被吸附的刚果红不会被释放,说明二者间形成了较强的配位键.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颖配合物 { [Mn(4,4′ -bipy) (4,4′ -azpy) 2 (NCS) 2 ].H2 O} n 已经被合成 ,以及由元素分析和X -射线晶体结构所表征 ,并且进行了红外 ,紫外 ,差热分析和磁性研究 .化合物具有首次报道的三重平行插入 (4,4′)网格 ,并且形成了三股螺旋无限链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组装制得 [Zn(4,4′- bpy) (CH3COO) (NO3) ]n(配合物 1)和 [Y(bpy) 2 ](NO3) 3(配合物 2 ) .其中 ,4 ,4′-bpy为 4 ,4′-联吡啶 ,bpy为 2 ,2′-联吡啶 .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 .配合物 1是聚合物 ,锌离子为 6配位 ,4 ,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 ,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 π- π堆积作用 ,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 .配合物 2中 Y( )是 10配位 ,2个 2 ,2′-联吡啶各提供 2个氮原子 ,3个硝酸根各提供 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14.
以2-乙酰基吡啶和p-甲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个含有N/O的配位原子的多齿配体2,2′:6′,2″-三联吡啶-4′-苯甲酸(HL).合成该配体的中间体4′-(4-溴-苯基)-[2,2′:6′,2″]三联吡啶(L′)直接和过渡金属反应(原位合成法),通过水热法,得到了两个配合物[Co(L)2]·5H2O(1)和[Ru(L)2]·5H2O(2).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的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在两个配合物中,配体L均采用端基配位模式以三个吡啶N与金属离子螯合成环,而金属离子采用的是六配位模式,与两个配体上六个吡啶N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此外还对配体HL的红外光谱、核磁、元素分析以及两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新型配合物[ZnL_2(H_2O)_4](1),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15 60(5)nm,b=0.698 49(6)nm,c=1.209 01(11)nm,$=80.649 0(10)°,β=87.959(2)°,%=72.057 0(10)°,V=0.487 95(7)nm~3.配合物中Zn(II)与来自于两个4-(1H-1,2,4-三氮唑)苯甲酸根的两个N原子以及四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溶剂热体系中, 将5\|羟甲基间苯二甲酸(H2HIPA)和4,4′-二(1H\|咪唑-1-基)-1,1′-联苯(4,4′-DIB)与Mn(Ⅱ)离子组装得到配合物Mn[(HIPA)(4,4′-DIB)] (1).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的P21/c空间群, 包含二核的Mn2(CO2)4结构单元. HIPA2-连接Mn2(CO2)4形成二维结构, 4,4′-DIB进一步将该二维结构连接成pcu型的柱层式框架. 在相似的合成条件下, 用(E)-1,2-双(吡啶-4-基)乙烯(DPEE)代替4,4′-DIB, 得到配合物Mn[(HIPA)(DPEE)]·xGuest (2). 配合物2结晶于单斜的P21/c空间群, 结构中的Mn(Ⅱ)中心与羧基形成Mn2(CO2)4次级结构单元.  配合物2的结构是一个具有sql网络的二维结构. 氮杂环配体的结构差异使Mn2(CO2)4单元在配合物1中是立体构型, 而在配合物2中为平面结构; Mn2(CO2)4的不同构型导致配合物1和2的结构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7.
将4,4′-二甲基二苯胺依次经硝化和还原后,合成了双(4-甲基-2-氨基苯基)胺.此化合物与三苯基氯甲烷进行N-烷基化反应,高产率地得到了一种新的氨基-NNN钳形配体2,2′-二(三苯甲基氨基)-4,4′-二甲基二苯胺.该配体在空气中稳定,且能与(t-BuO)3W≡CPh反应形成一种新型的钨卡宾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该卡宾配合物研究发现,配体的3个N原子并未全部参与配位,而是有1个N原子取代基上的苯环参与了配位.通过DFT计算,发现NNC型配合物比NNN型配合物能量更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含有氰基的配体3,5-di-[1,2,4]triazol-1-yl-benzonitrile (DTCN),借助水热合成的方法,与Cu~(2+)离子结合,成功地构筑了一个金属-有机配合物[Cu(DTBA)2](1)(HDTBA=3,5-di-[1,2,4]triazol-1-yl-benzoic acid),通过X-ray、IR等手段,对它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DTCN配体中氰基发生了原位转化,生成了羧基,并与Cu~(2+)离子形成了配位,同时,通过配体中的三氮唑的连接作用,进一步形成了具有格子状特征的2D层.另外还研究了这个配合物,对亚甲基蓝(MB)光催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液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铁配合物{[Fe(4,4'-bipy)(H_2O)_4]·2(mtyaa)}_n(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 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5(3) nm,b=1.164 1(4) nm,c=1.464 7(6) nm,α=92.962(6)°,β=96.206(7)°,γ=106.327(7)°,V=1.337 8(9) nm~3,Z=2,Dc=1.645 g/cm~3,F(000)=684,R_1=0.0377,wR_2=0.080 1。在配合物中Fe(Ⅱ)离子被4,4'-联吡啶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游离在铁链之间。游离羧酸配体与配位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接成三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2,6-双(2-吡嗪基)-4,4′-联吡啶为配体、邻苯二甲酸为辅助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单核钴配合物[Co(dpb)(o-bdc)H_2O]·4H_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核钴单元,单核钴之间通过氢键的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