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Fe Mn Si基形状记忆合金中加入 N,能强化基体 ,改善其形状回复率 ,同时有可能提高抗腐蚀性能 .采用浸泡试验和慢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阳极极化曲线等方法 ,以 1 Cr1 8Ni9Ti不锈钢为参照 ,研究了 Fe Mn Si、Fe Mn Si Cr、Fe Mn Si Cr N等合金在 Na Cl(w=3 .5 % )、Na OH(3 mol/L )、HCl(1 mol/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在 Na Cl和 HCl溶液中 ,Fe Mn Si Cr N的抗腐蚀性能较好 ,但不如 1 Cr1 8Ni9Ti;Na OH溶液中 ,Fe Mn Si三元合金会发生钝化 ,且有很宽的钝化区 ,因此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而抗腐蚀性能排序为 Fe Mn Si>Fe Mn Si Cr N>Fe Mn Si Cr>1 Cr1 8Ni9Ti.总之 ,与 Fe Mn Si和 Fe Mn Si Cr相比 ,Fe Mn Si Cr N在水溶液中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800℃高温铝液中对0Cr13、0Cr25Ni20和NS142进行腐蚀试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腐蚀试样的化合物层进行微观分析.观察腐蚀形貌,与0Cr13相比,0Cr25Ni20的化合物层(Fe,Cr,Ni)2Al5厚度更薄,界面平整,NS142的化合物层更厚.研究结果表明:FeAl金属间化合物中固溶的Cr能抑制Fe、Al原子的扩散,阻碍化合物层的生长,而Ni在Al液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会促进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可以用于估计La基(如La55Cu15Ni5Al25,La55Cu10Ni5Al25Co5,La55Al25Ni20 and La55Cu10Ni10Al25)非晶合金固液自由能差的表达式。当La55Cu15Ni5Al25、La55Cu10Ni5Al25Co5、La55Al25Ni20和La55Cu10Ni10Al25的α值分别为0.52、0.3、0.2和0.15时,这个表达式给出的理论结果在很大的过冷区间几乎与实验测定结果重合,远远优于其它表达式给出的结果,并且其重合的最低温度可以分别达到350K(La55Al25Ni20)、450K(La55Cu10Ni5Al25Co5)、370K (La55Cu10Ni10Al25)和200K(La55Cu15Ni5Al25);另一方面,提出了用于估计非晶合金的库兹曼温度TA的表达式,即TA=Tmexp(α-1),发现此表达示估计的TA与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块体非晶态Zr60Ni21Al19合金的耐电化学腐蚀和抗氧化性能.非晶态Zr60Ni21Al19三元合金比与其同成分的晶态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表现出了更正的电极电位,而且其在2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失重小于与其同成分的晶态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甚至小于五元的非晶态ZrTiCuNiBe合金.抗氧化性方面,虽然非晶态Zr60Ni21Al19三元合金好于与之同成分的晶态合金,但两者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研究了溶液温度(25~285°C)和溶解氧(DO)(20μg/L,2.1mg/L,8.4mg/L)对690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及690合金在一回路水环境中的均匀腐蚀行为.极化曲线和光电子能谱的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690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下降,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钝化区缩小;随着DO的升高,690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升高,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钝化区缩小;690合金在一回路水环境中的均匀腐蚀速率为0.244mg/(dm2·h1/2),形成了外层富Fe、Cr和Ni的氢氧化物和内层富Fe、Cr和Ni的金属氧化物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Cu-Ni-Fe惰性阳极在铝电解过程中高温抗氧化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不同Al含量的Cu-20Ni-19Fe-xAl(x=0%,6%,8%,10%,质量分数,下同)合金,于850℃和1.013×10~5 Pa氧分压下进行高温氧化实验,氧化时间为100 h,研究Al添加量对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造Cu-20Ni-19Fe合金由富Ni/Fe的枝晶相(γ_1)和富Cu, Ni的基体相(γ_2)组成;添加6%Al的Cu-20Ni-19Fe合金,Al固溶在合金基体中;添加8%和10%Al的Cu-20Ni-19Fe合金,微观组织中形成了针状或块状NiAl相,且NiAl相随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多;Cu-20Ni-19Fe合金在850℃和1.013×10~5 Pa氧分压下氧化动力学呈直线规律;添加Al元素后,合金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直线转变为指数规律,Al含量越高,合金氧化速率指数越小。Al元素的加入提高了Cu-20Ni-19Fe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使其有望成为惰性阳极铝电解中的备选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7.
用合金元素Mn、Al代替Ni、Cr ,得到Fe -Mn -Al(Cr) -C合金 ,其基体为奥氏体。对其进行全浸腐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Fe -Mn -Al(Cr) -C系合金抗 2 0 %HCl水溶液的腐蚀性能高于 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 Ni Al金属间化合物、GH2 17高温合金、1Cr18Ni9Ti不锈钢在 6 5 0℃ L i2 CO3- K2 CO3熔盐中的阳极极化行为 .结果发现 :Ni Al在 L i2 CO3- K2 CO3熔盐中有活化、钝化、过钝化几个阶段 .用俄歇能谱 AES分析了合金钝化膜的组成 .发现在 L i2 CO3- K2 CO3熔盐中 Ni Al中的 Al先被氧化 ,接着其中的 Ni被氧化 .L i2 CO3- K2 CO3中 Ni Al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  相似文献   

9.
Zr对Al-Ni-Y-(Zr,Cu)合金系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Zr部分取代Al80Ni10YsCu5中的Y,获得了Al80Ni10Y5-xZrxCus(x=0、1、2、3、4)铝基非晶合金.用XRD和DSC等测试手段1分析了单辊旋淬法制备的该合金非晶条带,研究了Zr对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2或x=3的合金的衍射峰较为宽化;当x从0增加到2时,合金的晶化温度增加,此后,随x的进一步增加,合金的晶化温度先降低后又有所回升.Al80Ni10Y3Zr2Cu5合金既具有相对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又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 Miedema理论和几何模型计算了合金 La- M,Ni- M( M=La,Ni,Co,Mn,Al,Cr,Fe,Cu,Ga)和稀土系贮氢三元合金系统 La Ni5- x Mnx( M=Co,Mn,Al,Cr,Fe,Cu,Ga)的生成焓 ,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结果表明 ,添加合金组元 Mn,Co,Cr,Fe和 Cu,三元合金 La Ni5- x Mx 的生成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而添加Al,Ga生成焓则明显减小 .讨论了生成焓对高温氢化时合金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 ,合金的生成焓愈大 ,对歧化反应愈有利 .计算得到的生成焓数据与实验获得的合金歧化反应趋势和程度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不同温度(800、900和200°C)下保温不同时间(4、8和12 min)合成了Al20Cr20Fe25Ni25Mn10高熵合金(HE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EDS)、维氏显微硬度计、极化曲线等对合金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腐蚀进行了实验研究。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所制备合金的成分。EDS结果显示不论烧结参数如何变化,合金均由原始合金元素组成。XRD、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说明所制备的合金具有球形微观结构,呈现出面心立方结构相,这是基于固溶机制形成的。这表明SPS合金具有HEAs的特征。在1000°C保温 12 min生产的合金显微硬度最高,为HV 447.97,热处理后其硬度降至HV 329.47。同一合金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烧结温度升高,Al20Cr20Fe25Ni25Mn10合金可具有更高的密度、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悬浮熔炼法制备La0.7Mg0.3Ni3.4(Al0.3Co0.7)x(x=0,0.2,0.4,0.6)储氢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相组成,并用MDI Jade 5.0软件分析相组成和晶胞参数,用开口三电极法测试电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LaMg2Ni9、La2Ni7和LaNi2.28相组成,随着合金中Al和Co含量的增加,合金放氢平台压下降,最大吸氢量为1.43%(x=0),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Cmax为381mA.h.g-1(x=0),合金电极100个充放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100从53.0%(x=0)增加到57.1%(x=0.3),循环稳定性增强。当x=0.1时,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Mg-FE复合微合金化的双相Ni3AL(B)-Cr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盐腐蚀和力学性能,发现Mg-RE复合微合金化能降低Ni3Al(B)-Cr在LiCl-KCl熔盐中的阳极电流密度;同时能在不降低Ni3Al(B)-Cr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延伸率近2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等静压法制备Ni3 Al合金和Cr3 C2含量不同的Ni3 Al基复合耐磨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地研究Cr3 C2含量对材料组织特征、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3 C2/Ni3 Al复合材料中,Cr3 C2颗粒与Ni3 Al颗粒之间发生互扩散作用,使部分Cr3 C2颗粒转变为M7 C3( M=Cr, Fe, Ni)结构;在特定的摩擦磨损条件下,随着Ni3 Al基体中Cr3 C2比例增大,Cr3 C2/Ni3 Al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达到了Ni3 Al合金耐磨性能的4~10倍。此外,随着Ni3 Al基体中Cr3 C2比例的增大,Cr3 C2/Ni3 Al复合材料对对磨盘的切削、刮擦作用减弱,对磨盘的磨损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功能内耗仪测量室温至400 °C过程中,油淬Ni 36Al二元合金以及Ni27Al-12Fe、Ni-21.2Al-20Fe和Ni-24Al-16Fe三元合金的内耗和相对动力学模量,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结果表明:油淬Ni-36Al合金具有完全马氏体结构,油淬Ni-21.2Al-20Fe合金中含少量马氏体和大量类似Ni3Al和Ni5Al3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相同的频率和升温速率条件下,油淬Ni-21.2Al-20Fe的内耗峰最高且最窄,其内耗峰所对应的温度最低,油淬Ni-36Al的内耗峰最低且最宽,其内耗峰所对应的温度最高,并随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与其当量Al(Aleq)含量有关;内耗峰高度与单位时间内马氏体(L10)转变为奥氏体(γ)的转变量有关,而总的转变量与转变时间(峰宽)有关.  相似文献   

16.
Four modified Al diffusion coatings (Al, Cr? Al, Al?Si and Cr? Al ? Si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Ni3Al 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IC20. The oxid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1 150 °C for up to 100 h. Cyclic hot corro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950 °C for 50 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s of IC20 alloy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the coatings, and both oxidation and hot corrosion resistances of the four coatings are rated in the order (from worst to best) of Cr ? Al, Al, Cr ? Al ? Si, Al? Si coating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adations of Al and Cr ? Al coatings are very quick due to the serious inter-diffusion between the coatings and substrates. The inter-diffusion between Si-containing coatings and substrates is reduced since Si effe ctively retards the outward diffusion of Mo. The weak effects of Cr and benefit effects of Si to the oxidation and hot corrosion resistance were discussed. The hot corrosi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superalloy IC20 wa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Fe-28Al-5Cr,Fe-28Al-5Cr-0.5Nb-0.1C合金及其采用钨极氩弧焊接的Fe3Al基合金焊缝,在模拟汽车尾气气氛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组成及形成机理,并与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应用的A3央钢及1Cr18Ni9不锈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在实验条件下Fe3Al基合金及其焊缝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Al2O3氧化膜,与不锈钢相同,显示出优良的抗蚀性能,与此相对比,由于A3钢表面形成疏松的Fe2O3膜容易剥落,而使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18.
以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为炉管材料对象,通过渗碳试验研究了高温(1 000和1 100 °C)下2种合金的渗碳动力学规律,采用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中Fe、Cr、Ni与Nb元素含量和渗碳层变化、组织结构及微区成分转变的情况,并对其抗渗碳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r35Ni45Nb的抗渗碳能力比Cr25Ni35Nb更强;经2次渗碳后,2种合金试样出现了表面渗碳层剥落的现象,且Cr25Ni35Nb较为严重,并使得裂解炉管结焦而管壁变薄,从而降低了炉管的承载能力和服役寿命;合金的非渗碳层区域析出了大量弥散的碳化物,碳化物的密度随渗碳层与试样表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1 100 °C下,2种合金的骨架状组织形态消失,且晶界处碳化物出现了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