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4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其中血管病变28例,肿瘤12例,正常5例,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5部分。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其中下肢血管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靶血管显示优者28例,良者15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CTA)、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对腹部血管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157例按正常组、肝癌组、肝功能差组及腹主动脉瘤组进行不同时相的CTA、CTP扫描,根据三维容积重建影像质量分为1、2、3级血管影像。结果:CTA 18~22 s,CTP 42~47 s扫描一级影像高达75%~85%,主动脉瘤组在18 s时扫描影像质量最好,正常组与肝功能差组无区别。肌腱韧带重建窗重建影像达一级影像者最多。结论:双排螺旋CT的CTA、CTP腹部血管检查对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科、器官移植科的术前、术后评价及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筛选恰当的扫描延迟时间,选择合适的准直器厚度和螺距,使用相应的三维容积重建技术从而得到了优质影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ime of H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结合多层重叠薄块(multiple overlapping thin slab acquisition,MOTSA)和最佳倾斜非饱和激发(tilted optimized nonsaturating excitation,TONE)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VM患分别行SE序列磁共振成像(MRI),3D-TOF MRA结合MOTSA和TONE检查。结果:MR/及3D-TOF MRA都能显示AVM的瘤巢,AVM的继发改变MRI能很好地显示,MRA能显示AVM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MOTSA结合TONE MRA是无创性评价脑AVM的有效方法,结合MRI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并能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简称"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检查的结果.方法:将290例核磁共振影像(MRI)或CT证实有脑梗死的患者,分别进行MRA、颈部血管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颈部血管彩超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颈部血管彩超与MRA在腔隙性脑梗死组符合率差别不大(分别为97.18%,99.30%),而在中小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符合率中两者可出现明显差异(分别为81.73%vs 91.35%;88.89%vs 92.86%),总体符合率MRA高于颈部血管彩超(分别为93.62%,87.07%).结论:MR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检查准确率优于颈部血管彩超,当患者颈部血管病变越严重时两者差异越大,且两种检查方法均与DSA有一定的差距,应仔细斟酌两者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中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冠状动脉狭窄病人70例,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法检查,后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法,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比较两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双源CT成像检查法轻度狭窄35例(87.5%),中度狭窄22例(84.6%),重度狭窄1例(25.0%);MRA轻度狭窄25例(62.5%),中度狭窄15例(57.7%),重度狭窄0例;双源CT成像检查法的阳性情况显著高于MR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成像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MR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双源CT成像检查,准确性较高、效果确切,可作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主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A)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使用1.0T超导型MR扫描机,表面线圈、腰椎以及部分胸椎相控阵线圈。对48例病人进行腹主动脉3D-CE MRA增强扫描。检查时嘱咐患者屏气,于静脉内团注Gd-DTPA对比剂进行腹部动脉期相的扫描,用3D-FLASH序列采集图像;检查的病例96%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M IP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腹部动脉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其狭窄的程度。1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3D-CE MRA显示腹部动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高质量的腹部动脉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注药流速与总量的合理性,合适的扫描序列,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技术要点及在门静脉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2例患者低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资料,其中正常30例,异常72例用2D FFE序列测定造影剂循环时间,根据公式:延时时间=循环时间-1/4采集时间,计算延时时间.使用高压注射器从一侧肘静脉注入造影剂0.2mmol/kg,用3D FFE序列行冠状位扫描,对第二组门静脉期数据进行最大密度重建(MIP).结果:102例患者中,30例MRP表现正常,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5级以上分支,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亦清晰显示.72例异常,其中肝癌门静脉癌栓28例;门静脉血栓19例;门静脉狭窄21例,其中胆管癌2例,胃底巨大肿块1例,肝右叶巨大血管瘤3例,肝门区肿大淋巴结12例,胰头占位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1例.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技术在低场磁共振机上能很好应用,成像效果与高场磁共振机无显著差异,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结构及肝内分支,并能准确地评价门静脉阻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8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 MIP)、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肺动脉栓塞43例,肺动静脉瘘4例,肺隔离症1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 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54例甲状腺滤泡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收集54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活检手术标本,通过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其病变特征.结果: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10例,占18.5%(10/54).结论:临床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完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分化程度等仅作为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