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滑坡严重影响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这是每位教师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音乐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丰富矿床,可以挖掘、渗透和发挥的人文教育因素很多。《中国音乐史》丰富的知识蕴涵及教育功能是教学中的极好素材,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史》在培养高师音乐学生人文誊养方面的作用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积累,提高科研意识,穿插渗透历史、文学、美学或其它相关知识等。  相似文献   

2.
冯会明(1968-),江西上高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现为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骨干成员,《朱子学刊》编委,兼任上饶市历史学会秘书长和上饶市政协文史馆特邀馆员。主要从事于《中国古代史》《江西地方史》《江西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评为上饶师院"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上饶师院首批"课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是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内容繁多,要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知识,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是必不可少的。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等。通过恰当的史料运用,既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与探索众多历史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也可通过对历史现象复杂关系的分析,形成学习者对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展的《中国武术史》这门课程,以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教育幕课为视角对于如何进行《中国武术史》的幕课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开放性的传播、先进的媒介与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中国武术史》幕课建设的优势,保持文化传统性、突出武术主体内容与以现有的中国武术史教材为蓝本是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阐明《中国武术史》的幕课应该包括文字、视频、图片三个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页面布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的课程视频内容是《中国武术史》幕课设计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2006年岁末,我校学科建设取得喜人成绩。在重庆市教委组织的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申报中,我校《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门史》、《运筹学与控制论》、《动物学》等5个学科成功申报为市级重点学科;《特殊教育学》、《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等3个学科成功申报为立项建设重点学科。这是我校长期以来致力于搭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开展学科建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由学报编辑部李明山教授担任副主编 ,与宋应离、朱联营联合编撰的《中国期刊发展史》已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期刊史专著 ,具有历史框架清晰、脉络梳理分明、史料丰富翔实、分析评述透砌、内容重点突出等特点 ,适合广大期刊工作者、高校编辑专业师生、资料情报工作人员阅读使用。现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期刊研究专家张伯海编审称这部首次出版的中国期刊史专著具有“奠基意义”李明山教授主编的《中国期刊发展史》出版@隋春花  相似文献   

7.
宋会群     
宋会群,1954年生,河南开封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曾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史硕士点研究生导师。现任韶关学院旅游系教授。为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周易学会、中国古都学会会员、河南文物考古学会理事,河南科技史学会理事、天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钱币学会理事,开封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简况被录入《中国科学家和发明家大辞典》第5集和英国剑桥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编的《世界名人录》第25集。 对中国文化史、中国科技史、古籍整理、文物考古等领域均有所研究,在术数文化史、周易学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已出版《中国术数文化史》、《中华第一经——周易与中国文化》、《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宗教部分》、《河南与黄河文化》、《穷变通玄——博弈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著、合著7部。在《历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史学月刊》、《周易研究》等国家一级期刊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1篇,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36篇。承担并完成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大型项目《宋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晋书·五行志》等18卷共约70侠万字的校注任务;另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教委教改项目各1项,省重点社科规划项目2项,独立承担完成省教委项目3项、省学会招标项目2项。曾分别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省社科成果三等奖”、“省自科优秀论文二等关”、“市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等10项科研成果奖。  相似文献   

8.
一套以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边疆史地丛书》最近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目前已出版了《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海南诸岛:地理、历史、主权》、《清化前期西部边政史论》、《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两汉时斯的边政与边史》、《20世纪的中国这疆研究》等20余种。《边疆史地丛书》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9.
学者介绍     
马育良,男,1949年12月生于天津.1968年毕业于六安一中.是年10月下放六安市东河口乡,度过了近10年的知青生涯.1977年冬,成为高考恢复后首届大学生.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六安教学点中文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1986年考入东北师大古汉语助教班进修汉语史硕士生主修课程.1992年—1993年负笈复旦,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专业访问学者.1987年晋升讲师.1991年起任《六安师专学报》副主编.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1982年以来,先后在六安师专中文系、政史系主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教学中善于打通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史、哲等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信息含量,每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0.
张淑贤,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副院长,吉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5年被聘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历史学专家。从教二十多年来,深受学生欢迎,她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讲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史、国际热点问题、旅游客源国概况等课程,多次受到表彰,是省级精品课(世界通史)、省级优秀课(世界史)课程组带头人。主持省级课题4项,完成2项。主编著作、教材6部,其中《世界通史》于2004年获长春市政府颁发的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7年获长春师范学院优秀教材一等奖。在《东北师大学报》、《东北史地》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由于表现突出,2001年被长春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被评为长春市“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长春市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长春师范学院教学名师。长春师范学院教学名师——张淑贤教授  相似文献   

11.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合内、外史的历史叙事模式.数学史研究受哲学、历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文化转向"的重要影响,也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大历史观"映照下的数学史研究应基于"温和的相对主义",在若干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正反两方面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当文山州、县两级新编志书结束时,旧志整理也传来喜讯,由文山师专组织整理的《开化府志》、《广南府志》点校(注)本于2004年出版发行,为文山州地方志事业锦上添花。披阅中,颇感校勘精,功夫深,价值高。现从两个方面将这一成果向志界同仁和关心热爱地方文化建设事业的人士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史研究区别于以往的数学史研究、数学思想史和数学社会史研究.数学文化史研究要梳理出不同民族的数学文化在数学符号表征、理论体系构造、数学家群体构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数学文化史研究要说明不同民族数学文化在其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图书共13册日前出版。这套丛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尚无系统研究学会史的著作这一空白,也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献礼图书。  相似文献   

16.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尹传红 《科技潮》2010,(6):52-53
“高科技小说大师”克莱顿早年进入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书,后来就读于哈佛医学院。年轻时他曾以约翰·兰格的笔名创作小说,以弥补执教收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面临着命名的紧张与焦虑。长时段的有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取代与交错,短时段的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更迭与延展,这些歧义丛生的命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长过程,呈现着“现代”的丰富内涵。不过,命名焦虑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取代式命名不断。文学在发展,文学史写作在继续,文学史命名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史家的笔下诞生,总结归纳已有的文学成就,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化对文学史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口述史与民间文化在学科渊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方面的种种关联,使得两者的相互靠进和合作成为可能。在民间文化口述史研究中,采取以生活空间为描述与解释的坐标、以包括技艺活动在内的日常生活为描述与解释的中心、以生活事件为描述与解释的向度的研究策略,加强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着相当大的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批卓有成效的民间文化口述史计划的陆续展开以及以口述资料为基础的民间文化个案研究成果的相继问世,口述史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史研究是魏斐德教授后半生最下工夫的领域。上海三部曲、戴笠研究以及一批上海史论文,是他在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成就。他之所以钟情上海史,是因为研究这个领域有意义、有趣味、有特质、有资料。透过上海史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魏斐德后半生的治史方法,这就是"无法之法,乃为上法"。具体体现为,史料必求其极度翔实,叙述必求其周密生动,结论必求其圆通牢靠。他研究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历史,但采取开放的、多视角的态度,不将治史者的价值判断强加给读者,这恰恰是现代或后现代的史学特点。魏斐德是涵化了中西优秀史学传统的、有着当代开放精神的杰出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