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Gaussian98程序,采用密度泛涵方法(B3LYP/6-31G)对4-(二甲胺基)苯甲醛缩-2,4-二硝基苯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量化计算,利用相关参数推测了它的分子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为一大平面结构,难与金属形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松脂制备的2氨基2甲基丙醇左旋海松酸盐进行光敏氧化反应,合成左旋海松酸跨环过氧化物丁醇胺盐,经酸化、异构化、酯化等步骤得到12羰基8羟基7,8二氢枞酸(5a)及其甲酯(5b);研究5a和5b与2,4二硝基苯肼的缩合反应,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仪、1H和13C核磁共振谱对反应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5a和5b与2,4二硝基苯肼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12(2,4二硝基苯腙基)8羟基7,8二氢枞酸(6a)及其甲酯(6b);6a和6b存在一个较大π电子共轭体系,其分子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一种基于双金属体系的新型三元微电解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扫描对其降解2,4-二硝基苯酚废水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对2,4-二硝基苯酚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法测定,模拟铁碳微电解填料对2,4-二硝基苯酚溶液的电化学催化降解过程。研究pH、温度、DO、电导率等试验因素下在2,4-二硝基苯酚降解过程中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对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过程包含电化学催化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4.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硫酸二甲酯中微量甲醛的含量.硫酸二甲酯样品经水解后,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发生衍生化反应,使甲醛转化为稳定的甲醛2,4-二硝基苯腙.以二氯甲烷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了缓冲液、pH值及不同水解条件水解硫酸二甲酯对样品中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分析条件.甲醛在10~25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种二茂铁基氨基醇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FcM)、2-羟基-2-对甲氧苯基-2-二茂铁基乙胺(Fcp-MOB)、2-羟基-2-对氯苯基-2-二茂铁基乙胺(Fcp-CIB),使之分别与氯化汞反应,生成3种新型汞(Ⅱ)配合物Hg(FcM)Cl2、Hg(Fcp-MOB)Cl2、Hg(Fcp-ClB)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对新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苯硫酚与叔丁基乙炔在黑暗中的加成反应进行緩慢,得到的是1:1加成物和少量的2:1加成物。这个反应受光及苯甲酰过氧化物的作用而加速,生成同样的产物。苯硫酚与叔丁基乙炔在乙醇鈉存在下的反应进行很緩慢,只得到少量的2:1加成物。 1:1加成物藉氯化汞在水溶液中分解所得到的羰基化合物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腙。这个腙与硫代乙酸和叔丁基乙烛的加成物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时所得到的腙相同,表明分解产物中的羰基化合物为叔丁基乙醛。1:1加成物因此是∝-叔丁基-β-苯硫基乙烯。根据这些結果,作者建議这个加成反应为游离基历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pH渐变光谱秩消失因子分析法测定混合物中2,4-二硝基苯酚的新方法.在本方法中,以向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使溶液pH不断变化,通过记录多个pH点溶液的吸收光谱获得酸度-光谱双线性数据矩阵,再应用秩消失因子分析法计算混合物中2,4-二硝基苯酚的浓度.应用本方法对混合物样品中2,4-二硝基苯酚的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花粉、水果及蔬菜中V_c的分析测定,V_c的分析方法常见的有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本文将前两种方法结合,采用2,6-二氯靛酚氧化V_c,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腙,溶于硫酸,在波长520~525nm处有最大吸收,与标准曲线比较,测定V_c含量,本法优点是分析误差小,检出下限低(0.5~0.8μg/ml),分析速度快,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大蒜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大蒜素的测量方法。即首先绘制出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D—C标准曲线;其次利用大蒜素的分解物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在721分光光度计上测其产物消光值;再通过找点换算就可得出大蒜素的含量。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同Collins试剂氧化2-邻苯二甲酰(抱)亚胺基丁醇-(1),得到2-邻苯二甲酰(抱)亚胺基丁醛,制备了产物的2.4-二硝基苯腙衍生物。文章讨论了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发现在二氯甲烷回流温度下产率最好。  相似文献   

11.
2,4-D和6-BA对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梗稻“日本晴”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统计愈伤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分析培养基中2,4-D和6-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培养力的影响,得到二者的最适配比,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频率都有较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因子,与6-B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培养效果更好.对“日本晴”而言,当2,4-D为2.0mg/L,6-BA为0.5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当2,4-D为2.0mg/L,6-BA为0.2mg/L时,绿苗分化率和培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微生态系统模拟条件下,2个分离菌株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9256,Ralstonia eu-trophus JMP表现出对除草剂2,4-K的高效降解性能。但R.eutrophus JMP能在更多的模拟条件下成为优势种群。对2个菌株的种肖长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湿度和2,4-D的浓度。种群增长与2,4-D降解有约24h的时滞;种群的增长量不完全受底物2,4-D消耗的多少  相似文献   

13.
以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 (Mitt.) Nog.)原丝体为外植体,研究2种植物激素(2,4-D和6-BA)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丝体细胞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需的,2,4-D质量浓度为1.0~1.5 mg/L时对愈伤组织诱导无影响,6-BA质量浓度为1.0~1.5 mg/L时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相似文献   

15.
用质量浓度为200mg/L的2,4D与45%的施宝克(杀菌剂)1000倍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浸泡罗岗甜橙果实3min,然后用薄膜袋包装果实,25摄氏度、湿度74%下贮藏,用HPLC方法分析了果实内2,4-D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处理果实放置24H的果皮内2,4-D含量比对照果增加3.29倍;放置24h的果皮内2,4-D含量明显高于果肉。处理的果实放置24h以后,通过从果皮吸收,使果肉内2,4-D含量显著增加,贮藏5d的果肉2,4-D含量达到最高值,贮藏30d的果肉内2,4-D含量为1570.35NG/G,以后显著减少,低于农业部颁发的2,4-D残留量,符合柑橘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2,4-DNT在鲤鱼肝脏、肠内生物转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2,4-二硝基甲苯(2,4-DNT)在鲤鱼肝脏、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以及2,4-DNT的浓度对生物转化的影响.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7.4),在通氮气、厌氧条件下,以鲤鱼肝S-9组分和肠内容物为材料研究了2,4-DNT的生物转化.结果表明:鲤鱼肝S-9组分和肠道微生物对2,4-DNT具有代谢作用,在2,4-DNT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肝脏起了主要作用,但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及可见光谱对10种取代酞酰苯胺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是通过羧酸根上羟基氧原子和酰胺羰基上氧原子配位成键,配合物均为八面体结构,但有不同程度变形,同时对它们的配位场参数10Dq,B等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2,4—D、1AA、1BA、NOA、NAA、2,4,5—T 六种生长素对诱导天仙子花粉胚状体及愈伤组织的效应。实验表明:六种生长素对诱导天仙子花粉胚状体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BA、NAA 效率最高,其顺序为1BA、NAA、1AA、NOA、2,4,5—T、2,4—D。同一种生长素不同浓度诱导效应不同,一般低浓度对诱导胚状体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生长素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效应随不同种类而异,NOA 效应最显著,2,4—D 次之,而1AA、1BA 大多不形成愈伤组织。生长素不同种类和浓度对花粉分化速度和分化途径亦有明显差异,低浓度NOA易分化胚状体,高浓度多形成愈伤组织。又胚状体出现高峰早于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9.
在碱Na2CO3或CH3ONa存在下,芳香醛或脂肪醛与芳香取代的甘氨酸甲酯反应,生成Schiff碱,Schiff碱在有机强碱DBU和金属离子作用下,生成1,3-偶极试剂,并与手性丙烯酸薄荷醇酯原位发生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手性2,4-二醋基四氢吡咯衍生物;然后,在无水THF中用氢化铝锂还原,得纯的手性2,4-二羟甲基四氢吡咯衍生物,所有二酯基,二羟甲基四氢吡啶衍生物的结构都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20.
几种保鲜药在柑桔贮藏中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4类有代表性的防腐保鲜剂对柑桔的两大品种进行了贮藏试验,在常温等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记录各自的褐疤果、腐烂果及发病果并统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防病效果相对较好的仍是各药(纳他霉素、多菌灵、抑霉唑)与2,4-D联用的处理.对98天贮期的温州蜜柑而言,5号处理(多菌灵加2,4-D)的总病率最低(5.4%),其腐烂率为5.07%;对136天贮期的447而言,9号处理(纳他霉素加2,4-D)效果最好,腐烂率仅为4.76%.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的防腐效果前期很好,它与2,4-D合用的增效作用体现在贮藏后期;植物源中药3与微生物制剂纳他霉素单用的防病效果接近,而且都存在药力持久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