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松 《科技信息》2010,(2):199-199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经典短篇小说《19号房间》。主要探讨女性在婚姻中所陷入的精神危机,其中女性对自我身份的探求,如何处理好婚姻中女性与男性,女性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婚姻中女性身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当代女性文学中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情爱小说占有很大比重,女作家们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被维吾尔传统婚姻观和道德伦理观裹挟,在爱情、婚姻、家庭中陷入悲惨境遇的各种女性形象,体现出维吾尔族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民族发展的忧患意识。同时提出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现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维吾尔族女性走向何方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伦理与审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嬗变?这是当下文艺学、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这一热点、难点问题,国内学者这几年来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由李立博士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伦理与审美。后现代语境下的追寻与反思》(以下简称《伦》著)一书,是相关领域的又一部新近之作。该书以后现代语境下伦理审美化倾向为论述焦点,对后现代语境下伦理与审美关系问题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拓进颇具意义。总体来看,该著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优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请你抚摸我》与《廊桥遗梦》讲述的都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婚外情。从两位主人公对事业与婚姻、爱情与道德这两对矛盾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发现女性对婚姻普遍存有一种忧患心理 ,正是这一心理使得女性只愿去接受 ,保持现存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抨击了导致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的父权制,致力于追寻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生态境界,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阅读《我的安东妮亚》,能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生态危机简单地归结为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全面的视阈。  相似文献   

6.
《我承认我最怕天黑》通过对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在意识与现实两个层面性关系的描写,阐明了女性所遵循的现实原则。在以无过错为基本内容的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女性产生了性的迷茫,这既是女性现实生活性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也反衬出当今文学创作中性的泛化描写过于夸张甚至虚妄。  相似文献   

7.
《简·爱》与《伤逝》,都是表现女性命运,强调女性社会地位的作品,两部作品不但对女性的命运和社会地位给予了强烈的关注,而且寄寓着作者深刻的审视与反思,文章从男性话语体系下的创作、婚姻对女性命运的决定作用、女性个体婚恋观的异同等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内在蕴义里的暗合与分离。  相似文献   

8.
现代女性在男权文化与商业化语境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的空间愈来愈小,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需要女性对其性别角色和自身价值的正确定位,以及社会的认同.徐坤的《厨房》以女性主义的文化叙事表达了现代女性爱情乃至生命的困惑,同时传达了对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我承认我最怕天黑》通过对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在意识与现实两个层面性关系的描写,阐明了女性所遵循的现实原则.在以无过错为基本内容的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女性产生了性的迷茫,这既是女性现实生活性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也反衬出当今文学创作中性的泛化描写过于夸张甚至虚妄.  相似文献   

10.
从徐坤对现代文化语境中女性生存体验的书写、围城内外女人们的自我探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之思等方面,探寻其女性文本书写的独特意义,力求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境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是文学的两翼,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凌叔华的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高门巨族的精魂",是五四新文学所营造的平民时代中独特的存在。凌叔华小说中的贵族气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和内容上具有雍容冲淡、温婉含蓄的古典美;主题上对被封建礼教压抑的传统女性的同情与启蒙,表现了一种精英意识以及现代女性表达自我的欲望;注重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描绘,表现婚姻内外女人的苦闷与无聊。凌叔华在创作中有对小说形式的探索,有对小说技巧的自觉运用。在现代语境中,其小说体现了现代性与传统古典美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部地处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我国个别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是在特定的民族生境下形成的,除了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外,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等也都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范围内发生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是我国人口流动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婚姻迁移模式,其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从人口流动引发的选择结婚对象的空间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得到年青人的普遍认同、外出务工经商的未婚青年男女正处在婚恋的最佳时期、农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外出务工期间的艰难生存状态、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逐步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便捷、婚姻自由权和女性的权益得到保护、户籍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觉醒,大抵始自于婚姻问题",清代女词人徐灿和吴藻在她们的婚姻中表现出或弱或强的女性意识.从"门当户对"婚姻观下的女性意识、婚姻角色中的女性意识和社会角色中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来解读徐灿和吴藻的婚姻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女性是被男权主流社会边缘化了的“他者”。作为失语的“他者”,女性寻求真我成长的过程注定是辗转曲折的。而男权社会强大的话语权消解了女性追求自我的努力。女性的成长实际上是主流社会对其收煽的过程。从“我者”与“他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佛洛斯河磨房》中女主人公玛姬在父权社会中寻找身份之旅失败的强大社会根源:在父权社会语境中.玛姬是被“他者化”了的客体,注定无法实现自己所期待的身份,回归自然才是女性自我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的长篇言情小说着力塑造中下层青年女性形象,关注这些女市民的日常生活、恋爱和婚姻。可从时代、传统、社会以及个人遭际等多方面探讨分析其女性形象生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散文创作在现代语境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意义表现在对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勾连、对主流话语的解构、对散文特征的承传,这远远地超出了散文创作本身。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所经历的现代化进程对家庭和女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单身女贵族”的出现是现代性和传统性别秩序相遇的必然结果。中国现代“单身女贵族”具有以工作为支点的独立生活,同时她们在职业上的优势和年龄上的劣势又与“男高女低”的婚姻模式相矛盾,从而成为她们组建家庭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回族婚姻是回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鲜明文化符号,具有民族宗教和地域性特点。受现代主流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回族婚姻文化发生了变化,一些反映回族地域性的婚姻文化符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变化,折射出了回族社区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江苗族婚姻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结构整体中的构成因子,是其社会结构系统下社会成员社会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的一种表达。在社会转型或变迁过程中,基于国家在场与旅游资本逻辑的双重动力系统,当地的聚落空间结构、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异变明显,文化主体与其文化圈之外的异文化新文化因素的接触、互动和交流日趋频繁,不断推动了现代语境中的个体意识与自觉意识在其传统意识观念深层结构中的嵌入与觉醒,成为当地苗族婚姻文化传统延续与现代糅合重构的基础逻辑。整体来看,当下西江苗族的婚姻文化结构既有传统的延续,又有现代的糅合,它或内隐或外显地表达了当地人的一种合理的适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