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不同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壤上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对于膜下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的合理利用和水肥管理有重要意义。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和土壤盐度对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和土壤盐度显著影响棉花的生物量和产量。氮肥在一次灌溉的前期施用的施肥方式可显著促进棉花生长,尤其可以显著提高结铃数,从而增加棉花的生物量和籽棉产量。棉花的氮素吸收受土壤盐度、施肥方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在土壤盐度较低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的前期施用的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棉花的氮素吸收总量;而盐度较高时,氮肥在一次灌溉的中间施用的施肥方式则有助于促进棉花的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施肥与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研究了新疆北部灰漠土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施肥后土壤氨气挥发损失,利用土柱在网室内进行滴灌和漫灌模拟实验,通过自行设计的连续抽气装置(即实现模拟风洞法效果)研究了滴灌和漫灌方式下施肥后土壤氨的挥发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N240、N360和N480kg/hm2),漫灌氨气挥发量略高于滴灌。不同施肥量比较,N360和N480处理与N240和N0处理间差异显著;在相同灌溉处理下,全生育期收集的氨气损失总量为N360N480N240N0,其中FN360(漫灌N360)处理收集的氨气损失总量最高,为1.407kg/hm2,占肥料(N)比例0.39%(1%);氨挥发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的初期阶段,滴灌前3次收集的氨挥发量占总损失量的41%~56%。  相似文献   

3.
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辣椒滴灌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辣椒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采用膜下滴灌施肥、露地滴灌施肥技术,以地面灌溉施肥为对照,考察了辣椒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及肥料的利用率、辣椒的生物学性状、抗病性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对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中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较地面灌溉施肥增产16.6%~28.9%,增收每667 m2500.7~959.2元,节水13.5%~28.1%,节肥28.4%,单株结果数增加8.9~11.8个,发病率降低11.6%~16.6%,土壤含水量提高1.2%~3.49%,地温提高3.2℃以上,湿度控制在50%~70%。滴灌施肥较地面灌溉施肥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宋懋懋 《甘肃科技》2009,25(24):70-71
兰州市南北两山坡面陡峭,地形复杂,相对高差50~500m,灌溉作业及日常管护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大多为喷灌、管灌的灌溉方式,如何采用更先进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水、节地、节能的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由于喷灌、管灌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南北两山兰山大壑岘至山顶绿化灌溉工程设计中将滴灌系统相关原理应用于山地坡面进行绿化灌溉,此次喷灌改滴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南北两山绿化灌溉水源为多泥沙的黄河水,如何解决好高含泥沙黄河水质净化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使滴管灌溉技术在南北两山绿化灌溉得以推广,以进一步探索滴灌灌溉技术在山地坡面先进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与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可解决水稻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控氮增磷增钾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成穗率,促进生长和抗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滴灌和非滴灌 (大田畦灌 )做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滴灌较非滴灌在节约水方 ,节省肥料 ,节省机力费 ,节省人工费 ,提高棉花的单产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幅度 ,特别在节水、节肥、提高单产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肥料、施肥都是千百万农民最关注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贡献占50%左右;在农民的生产投资中,化肥的投资也占将近一半。然而,我国当前化肥的利用率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尤其是氮肥的利用率相差10%-15%。不仅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而且由于肥料的损失往往造成水系、土体和大气污染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肥料的需要,特别是对氮肥的需要数量日益增加。氮肥的生产往往满足不了农业的需要。因此,使有限的肥料吸取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成为肥料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生产上采取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深层施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等措施。近年来国内外研制较多的缓效肥料或者叫长效肥料,即:采用有机、无机物对肥料颗粒涂层;用聚合物和化肥混合制肥,比如制成尿素甲醛肥料,离子交换树脂肥料等,也是减少肥份损失的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更直接的办法是在氮肥中加入增效剂即硝化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就是能抑制土壤中硝化微生物活动的一种药剂。  相似文献   

9.
棉花滴灌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河子是滴灌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垦区。随着灌溉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滴灌施肥技术为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就石河子垦区滴灌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滴灌施肥方案的确定、滴灌施肥的效果和增产机理以及尚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设施番茄滴灌肥水耦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滴灌肥水耦合技术,在不同施肥水平下,设备番茄滴灌适量施肥(中量水平)比大水漫灌肥施N、P、K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5.84、16.93、14.13个百分点,水分生产效益提高4.79kg/m3,番茄增产27.12%,VC含量增加2.05mg/kg,NO3-N含量减少11mg/kg,减少了灌溉水用量和肥料投入,实现了棚菜生产高产优质低耗,提高了棚菜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微喷滴灌(简称微灌)技术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实现局部灌溉。微灌在实际运行中是通过一套低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养分、药物等直接喷洒和滴到作物及土壤上,使作物始终保持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与地面喷灌相比它不仅在水分、通气、湿度、温度、营养状况上占有优势外,同时可节水75%以上,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当前,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我省人民正以战斗的姿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广辟肥源,增产化肥,为今年水稻增产打下稳固的物质基础,有了充足的肥料,还要合理施肥。目前在生产上,肥料利用率是很低的,一般化学氮肥当年利用率只有30~70%,磷肥20~30%,钾肥30~50%。有些肥分在土壤中暂时被固定,以后还可以陆续地释放出来,供作物的吸收利用;但有些肥分则流失跑掉,肥效降低,增加成本,产量不高。所以要根据水田的特性,巧施肥料,尽量发挥肥料效能,达到省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机械工业部所组织的喷滴灌设备考察组在澳大利亚考察后,认为微型喷灌和滴灌设备是我国干旱、盐碱、沙漠等严重缺水地区较合适的灌溉工具,提出发展我国微型喷灌和滴灌设备的几点意见如:在黄淮海盐碱地改造工程中引进少量设备,通过试验,再行推广;开展科研工作;利用净化污水进行灌溉;建立两个制造工厂;改进企业管理;重视产品质量等。  相似文献   

14.
寇英 《甘肃科技》2007,23(9):215-218,258
南北两山在灌溉造林中采用的喷灌、畦灌、窝灌等灌水方式耗水量大,需用劳力多,灌溉成本高,推行节水灌溉是节约水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滴灌是目前高效节水的新型实用灌水技术,在灌溉造林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滴灌系统的组成、设计、应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采用滴灌、喷灌、畦灌三种灌溉方式,通过收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生长指标、产量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三种灌溉方式下,滴灌以较低的灌水量却得到了最高的产量,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滴灌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更有助于形成冬小麦各生育期生长所需的适宜土壤含水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在三种灌溉方式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选滴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内蒙古西辽河灌区玉米适合的节水灌溉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本文研究了玉米在3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低压管灌、喷灌)的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增效最具优势,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分别增产14.27%、24.56%,纯收入增加2.92%、4.8%.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十年九旱,山地、丘陵较多,许多地区因水资源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刻不容缓,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下需选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可用于棚室生产,轻小型喷灌用于有坡度的地区,涌泉灌可用于果树生产区,地膜覆盖栽培区可选膜上灌。  相似文献   

18.
50型喷灌机     
遵照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新昌县第二农机修造厂广大职工试制成功50型喷灌机。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如茶树采用喷灌后,可增产30%以上,玉米、棉花、大豆等采用喷灌技术后一般能增产20%~30%,蔬菜产量能增加一倍。喷灌技术特别适应于山区旱粮作物和棉麻、烟叶、茶、甘蔗、果园、蔬菜等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9.
经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氮110.0mg/kg、速效磷32.4mg/kg、速效钾67.0mg/kg的中海拔地区种植水稻,N素仍然是水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K素,只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钾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而P素对水稻产量无影响,增施磷肥均没有增产效果;从肥效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氮钾肥配合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氮、磷、钾肥单施和氮磷、磷钾肥配合施;从肥料利用率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钾肥的利用率较高,氮肥利用率为27.5%,钾肥利用率为56.5%,磷肥的利用率无论是单施还是配合施用都极低,在-2.6至2.6之间;从肥料贡献率看,施用氮肥的四个处理均较高,在24.3—41.9%之间,以施氮磷钾肥处理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棉花各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棉花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棉花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配方施肥方法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且可以提高棉花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