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芳 《甘肃科技》2014,(4):91-92,101,85
以某地铁车站基坑为背景,对该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内力以及周围土体进行了全面分析。基坑采用排桩加内撑支护结构进行支护,考虑了周围土体、围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地铁车站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表明,施工开挖步骤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内力以及位移有显著影响,进而总结其变形规律,为地铁车站及类似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明挖法地铁车站的工程地质情况、周边的环境等来确定用明挖法进行地铁车站的施工部署和施工工艺,为地铁车站的施工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立  焦苍  王全胜 《科技信息》2006,(10):416-417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中围护结构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某车站为例对柱列式灌注桩内撑式支护结构型式的设计计算、土方开挖、支撑架设、体系转换、信息化监测等进行了研究与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4.
刘欣 《甘肃科技》2010,26(9):106-108
在目前的地铁工程设计中,明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一般根据客流的要求确定站台宽度,从而确定车站宽度。车站结构形式按站台宽度的不同主要有单柱、双柱及无柱等几种结构类型,其中,单柱和双柱地铁车站的结构模型、受力状况基本相同。主要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单柱与无柱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进行比较,为今后设计进行单柱和双柱车站结构形式比选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钱恒宇 《甘肃科技》2006,22(5):145-146,109
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地下车站结构受力特点,围护和主体设计原则、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地铁1号线某车站基坑为背景,对该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管道的位移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排桩加内撑支护结构对基坑进行支护,并考虑地下管道、周围土体、围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借助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地铁车站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表明施工开挖步骤、管道埋深离基坑的距离对地下管道位移有显著影响,进而总结竖向位移下管道的变形规律,为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永祥  辛海京 《科技资讯》2011,(6):99-100,102
近几年,国内开始大量修建地铁,在明挖法施工中,往往采用传统木模支模技术,但施工速度慢,模板接缝多,混凝土观感质量不好等缺陷很多,而全钢大模板单侧支模技术正克服了以上弊端.本文通过对单侧支模技术在亦庄地铁次渠南站施工中的运用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既节省了工期,又保证了质量.本工程车站主体结构被评为结构长城杯.单侧支模技术在地铁外墙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外墙单侧支模技术在北京市地铁车站施工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叶滔 《科技资讯》2023,(20):146-149
洞桩法(Pile-Beam-Arch method,PBA)暗挖地铁车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车站施工,竖井施工作为车站施工的首要施工工序,因此竖井的安全关系到整个施工过程。该文以沈阳地铁三号线三好街站竖井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边桩、钢支撑、角撑等支护结构与开挖过程进行简化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地层水平位移规律。该研究对同类暗挖车站竖井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监测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峰 《甘肃科技》2009,25(4):116-117
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主体开挖会对周边建筑物、管线产生一定影响。施工监测可以准确测量出建筑物、管线基础、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量,以指导施工,控制基坑变形,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以佛山地铁魁奇路站既有线路后期施工相交地铁车站的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后开挖基坑的大跨度直撑体系的工程性状进行现场监测,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就参数敏感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基坑随开挖深度增加,支撑轴力不断增大,多道支撑时的上部支撑轴力整体大于下部;支撑的截面尺寸对其轴力影响较大,一般而言直撑刚度对结构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但间距和围护结构厚度是敏感性最高的两项指标;立柱个数对直撑的受力影响也较大,横梁个数可能对控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支撑的受力影响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常在地铁车站基坑建设后进行区间隧道建设,同时接入车站的出入场线隧道断面增大,对既有基坑结构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地铁大断面隧道出入场对既有基坑围护结构产生有害影响的工程问题,依托青岛市地铁4号线大河东站区间工程,研究既有基坑围护结构受隧道施工影响产生的挠曲位移.首先,综合全覆土压力与Terzaghi松弛土压力两种计算方法确定隧道断面垂直土压力及其对应的侧向土压力、掌子面土压力,并采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基坑围护结构上的附加应力;然后,计算并分析平衡状态下基坑围护结构上的横向附加应力;最后,考虑基坑围护结构的横向附加荷载,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隧道-土体-基坑围护结构3者共同作用的挠曲计算模型,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挠曲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断面隧道向基坑方向的推进,基坑中下部围护结构会发生较大挠曲变形,在实际施工中应重点监测.研究成果可为车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优化、隧道接近与进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控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地铁结构的施工方法众多,概括起来分为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施工方法等。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考虑到场地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地面交通状况等,并做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从而确定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近年来,我国也在尝试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一种是采用多圆断面盾构一次建成地铁车站,另一种是采用区间盾构修建地铁车站。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盾构设备,提高地铁工程的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从总体上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因地铁车站周围环境复杂,而盖挖逆作法具有围护结构变形小、地面沉降小、缩短中断交通时间、低噪音、少粉尘、不扰民等优势,故被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施工中。从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的围护结构、各层楼板、中间桩柱三方面介绍了各结构部位的内力及变形,分析了中桩柱之间、中桩柱与相邻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差异沉降特征,提出已有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结构体系内力及变形分析的建议和接下来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为相关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动态,也可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趋势,确保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稳定性,以大连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构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装备系统.首先,构建以数据采集、通信联络、核心处理空间和数据终端组成的物联网框架;然后,基于原型系统基本功能开发,分析深基坑围护结构中锚杆轴力监测预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设计理念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装备系统,可获取到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及其灾变演化实时数据,并实施灾变预警.该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工程管理及施工部门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状况,准确排查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基坑施工事故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5#线地下车站围护结构的设计情况,对影响地铁地下车站围护结构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耀文 《科技信息》2011,(18):327-327
本文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南延段地下车站、区间隧道采用的施工方法,对地下车站的几种施工方法以及不同区间隧道所采用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进行施工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曹振刚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34-134,164
地铁车站站位一般设于城市繁华地带,周边建筑物、管线密集,交通流量较大.车站围护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施工先后顺序、临时支撑替换的调整,做到既要保证结构安全,保护建筑物及管线,又要满足必要的交通疏解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志宏 《甘肃科技》2005,21(4):37-38
结合广州地铁5号线某车站的围护结构设计,提出地铁工程围护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交通荷载对地铁车站施工有较大影响。根据某地铁车站工程的地质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和相应措施建议,对其他相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总结深埋地铁车站现有建设工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地铁车站大管幕建设工法(SPR).该工法最大的特点是可在深埋富水地层中做到不降水施工地铁车站.结合双层双跨单柱结构站型对SPR工法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步序做了详细叙述.SPR车站是一种全新的"类骨架结构",是纵向与横向共同受力的复杂组合体系.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地铁车站模型,对SPR工法车站进行了变形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逆作法施工时管幕结构变形量较小;大管幕纵梁内力远小于其极限强度,结构柱和内撑环梁受力相对较大,极值出现在边墙与底拱交接处,经验算SPR工法车站构件均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最后,介绍了SPR工法的防水体系,并详细描述了环向和纵向防水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