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蕊 《科技信息》2010,(4):179-18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认识的深浅制约着我们对语言的应用。本文以日语指示词用法为中心,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分析,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详细阐述日语指示词的作用并阐明其应用规则。日语指示词作为日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按其用法可分为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两种,对它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对提高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后缀,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对临沂方言中的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形容词后缀进行探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临沂方言后缀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和探索着各种语言的规律。日语读音中“连濁”现象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彻底认识。这是由于日语中的读音有许多是约定俗成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使用一些实例对日语读音中“連濁”的规律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法,通过分类举例、对比分析,发现汉、日语合成词都包含重叠式、派生式和复合式三种构词法,且三种构词法皆有异同。从重叠式构词法来看,两者构成的词类都较为多样,但汉语构词方式多样,而日语较为单一;从派生式构词法来看,两者分类一致且都有不少后缀具有改变词根词性的功能,但日语的前缀和后缀较为多样,汉语有些前缀可以起到改变词根词性的作用,而日语没有;从复合式构词法来看,两者都以此构词方式为主,且都可根据词根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进行分类,但日语复合词的构成较为复杂,其词性一般由后一个词来决定,且有时会出现语音或语调的变化,而汉语则不然。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使用的词的总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科,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一种语言极为重要的标志.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普通话的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又叫词根.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词缀分前缀和后缀两种.枣庄话虽然属于北方方言.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和探索着各种语言的规律.日语读音中"連濁"现象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彻底认识.这是由于日语中的读音有许多是约定俗成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使用一些实例对日语读音中"連濁"的规律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族"是个类后缀。类后缀"一族"在发展中存在着逆向语法化现象。"一族"逆向语法化的过程是由类后缀独立为词,再由词发展为短语。"一族"的逆向语法化是由于语言内部动因所致,并以适合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形式和语义为条件。  相似文献   

8.
“どうも”一词在日语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日语日常用语的“润滑油”,不仅具有超高的使用频率,而且具有更为丰富的蕴含。本文主要从日本人的禅宗思想中“以心传心”这一文化视角来探讨“どうも”之类的词语在日语语言交际中“如鱼得水,顺风行船”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日两国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同形异义词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汉语和日语的例句进行翻译比较,探究造成误用的原因,从而破解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容易出现的理解偏差和使用的误区。在充分归纳、分析同形异义词误用现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以避免误用想象的发生,指导日语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人在日语学习方面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解玮玮 《科技信息》2007,(14):145-146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在一个共同的社会集团里,使用一种语言来与该集团中其他的人进行交流,该语言必然要有一种该社会集团成员都能理解的规律。即该语言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句子。这种规律就是语法。自古以来,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对语言的各种使用方法和现象进行整理、归纳,试图更加准确地、全面地将语言的规律描绘出来。我们平时所学的语法知识,其实也就是由人们归纳、整理出来的理论,叫“语法学”。对于现代日语也不例外。我们常接触的,冠以某某人名的语法,实际上就是这个学者研究、整理出来的语法学说,是他对现代日语语法的一种解释。本文介绍了山田孝雄的“山田语法”、时枝诚记的“时枝语法”和桥本进吉的“桥本语法”三种主要语法学说,以期对日语学者学习日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日语外来语在使用过程中,其音、意、形等与原语不太一致,尤其在音调上大不相同,但有一定的规律,它一般不打破日语音调的规则,是在日语音调规则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欧美语在日语化时,许多单词保留原语的音调;而与原语音调不同的外来语绝大多数其核的位置在从词尾数起第三个音节上;平板型外来语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90名日语专业的学生为被试对象,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调查了不同性别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口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并用SPSS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在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口语成绩的关系上有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语法教学中,日语学习者大多是被动地学习日语语法知识,从而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日语语法知识。因此,日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语言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日语语法教学,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日语语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清季日语教科书是中国日语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语词汇集、读本、语法等各类书籍为学习日语提供了绝好的范本,对国人学习并掌握日语起有重要的作用。日语教科书的编辑,更是让有志之士,开启了一个通过“东籍”而至西学的窗口。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境遇中,日语教科书被赋予“输入文明之先导”“科学之媒介”等特殊资鉴意义,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5.
归因是影响语言学习成败的因素之一.文章以作者所在高校79名日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与日语语法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的归因方式差异显著,与日语语法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鉴于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将扭转消极归因为积极归因.  相似文献   

16.
A new common phrase scoring method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TFIDF)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phrase. Combining the two properties can help identify more reasonable common phrases, which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ustering. Also, the equation to mea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a phras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algorithm which improves suffix tree clustering algorithm (STC) is named as improved suffix tree clustering (ISTC).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 prototype system is implemented and used to cluster several groups of web search results obtained from Google search engin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offers higher accuracy than traditional suffix tree clustering.  相似文献   

17.
从中文Windows环境下浏览、输入日文,日文网页内容的显示,网上日语学习,相关专业实用网站的推荐等方面对互联网上日文信息进行导航,以帮助日文信息用户全面、快速、准确地了解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示例学习方法对题库重复性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其基本思想是:将包含多个子问题的试题重复性检测转化为多示例学习问题.采用基于前缀树的高频词抽取算法抽取试题的内容特征,避免了对同义词典的依赖.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题的元数据特征提出试题相似度计算方法.在真实题库基础上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可行,正确率和查全率分别达到91.3%和92.3%,为进一步实现题库系统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田苗 《科技信息》2008,(35):263-264
日本是森林大国,因此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极其丰富。本文拟就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做一个总结,强调了日本的“木”文化对日语表迭起到的作用以厦由此形成的特色.旨在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搜索技术和各种流行的排序算法优缺点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后缀数组的新的快速排序算法,该算法在时间和空间性能上均优于传统的快速排序算法;并在同等的条件下,用该方法与快速排序算法对相同的内容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算法特别适用于大文本的排序问题,可用于搜索技术和数据压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