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TOMAC乳状液膜萃取L-谷氨酸的迁移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液膜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和反萃取两个过程,推出了在整个液膜体系达到萃取终了时的内外相氨基酸浓度比公式,并以TOMAC 为载体萃取L- 谷氨酸为例,讨论了影响液膜萃取的控制因素,实现了L- 谷氨酸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2.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平衡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氨基酸在液膜体系里的传输机理为基础,把液膜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和反萃两个连续过程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推导出了在整个液膜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液膜萃取平衡等式.并以D2EHPA为载体提取L—苯丙氨酸为例.研究了影响液膜萃取平衡的控制因素,实现了氨基酸的提取浓缩。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表面活性剂兰113A(单丁二酰亚胺)兼有载体功能的特点,对其影响乳状液膜提金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酸度增加,不利于金的提取,而稀释剂1,2-二氯乙烷加入有机膜相中,提取率及内相金浓度随1,2-二氯乙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有机膜相中1,2-二氯化烷为6%时,内相可得到360μgAu/ml。外相金浓度则由原来的100μg/ml下降到5.8μg/ml。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熔融接枝核聚丙烯(PP-g-GMA)对聚丙烯/尼龙1010(PP/PA1010)共混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PA1010二组分体系为典型的二相体系,加入PP-g-GMA后,两相界面模糊,分散相粒径变小,说明PP-g-GMA具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膜相中D2EHPA[磷酸二(2-乙基已基)酯]为载体,煤油为有机溶剂,N-205为表面活性剂,内相中以1.5mol/,的盐酸为试剂,高速剪切制乳;在喷射提取往内,用1L,乳状液对6L左右的初始浓度为21g/L左右的外相L-Phe(基丙氨酸)水溶液进行了3次提取,第1次提取后,内相平均浓度达120g/L左右,外相最后平均浓度为0.95g/L左右;每次提取后,液膜破裂率均小于1%,溶胀询小于22%.  相似文献   

6.
用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以酒石酸为流动相测定碱金属离子,以酒石酸-乙二胺为流动相测定碱土金属离子,研究了淋洗液浓度对保留值的影响,当淋洗液浓度增大时,保留值减小,选择6.0mmol/L酒石酸作流动相测定了Li^ 、Na^ 、NH4^ 、K^ 和Rb^ 的检出限及线性范围,选择4.0mmol/L酒石酸-2.0mmol/L乙二胺作流动相测定了Mg^2 、Ca^2 、Sr^2 和Ba^2 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方法用于雪样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新型磷酸锌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乙二醇为溶剂,1,6-己二胺为膜板剂的非水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磷酸锌晶体,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炬法制备了金刚石薄膜。并在一定的微波功率下,研究了Si基片到火炬喷嘴距离(L)对金刚石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L为6mm时沉积的金刚石薄膜的结晶性好、金刚石相纯度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合LB技术,在脂肪酸与5,10,15-三苯基-20(4-dl-α-苯丙氨酰氨基)苯基卟啉混合单分子膜内制备了二维微晶畴结构,原子力显微术观测表明,对于长链脂肪酸的情况,膜中形成了处于液态凝聚相的脂肪酸的微晶畴结构;而在短链脂肪酸的情况下,膜中出现的则是处于液态扩张相的TPPP的微晶畴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方法将纯铜淀积在聚丙烯膜上,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铜-聚丙烯复合膜的界面结构及界面效应对拉伸屈服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聚丙烯复合膜的屈服强度与聚丙烯膜结晶度、膜表面的洁净度和平滑度有关,同时对屈服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分子化学研究了大环配体液膜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和传输。主要研究了12-十六烷基-1,4,7,10-四氯杂环二三烷-11,13-二酮大环配体的氯仿-辛醇液膜在大量(Ⅱ)存在下对铜的传输动力学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在NaAlO2、KH2PO4复合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钠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陶瓷层生长速率随乳酸钠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陶瓷层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膜层相组成进行分析,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乳酸钠浓度为3 mL/L时所获得的膜层致密性较好并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铕离子(Ⅲ)在HPMBP为载体的大块液膜中的传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HPMBP-CHCl3大块液膜体系中,载体浓度,反萃液酸度,料液pH值及温度对Eu^3+迁移的影响,筛选出了能顺利测出膜电位的支持电解质。结果表明,HPMBP浓度和反萃液盐酸浓度增加,料液pH值增大,温度升高均有利于Eu^3+的迁移,实验发现Eu^3+在膜迁移中有滞留现象,并首次用膜电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Schiff碱萃取剂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胺(HPMαFP)2P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了其结构,测定了该试剂的有关性质。用此萃取剂为固定相,采用反相纸层析色谱法首次研究了试剂对稀土离子的分离性能,实验表明该试剂适于某些多组分混合稀土体系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SST-861钛合金钝化膜的X射线衍射和表面能谱测试结果表明,钝化膜的主要成分为TiO2。电位、对钛合金钝化膜的性质和膜的形成均有影响,在低温下形成的钝化膜性质稳定,腐蚀速度慢。  相似文献   

16.
对于乳状液膜技术的应用,作等已研究并报导了二十多种金属离子的富集方法,本又报导了通过P204-N205一煤油-HCl组成的乳状液膜体系富集痕量钡离子的方法,使钡的回民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块液膜体系初步研究了杯芳烃类载体对Cr(Ⅲ)的液膜传递机理.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了载体浓度、源相Cr(Ⅲ)浓度、pH值、氧化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液膜传递的影响.研究表明杯[4]乙酸衍生物在氧化促进和pH梯度条件下可以较好地进行Cr(Ⅲ)的识别传递,提出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衍生物对Cr(Ⅲ)的氧化促进同向传递机理,传递过程通过化学反应、配合过程和扩散过程的结合实现,外相和内相的△pH是主要的传质推动力,内相双氧水的引入可以明显地改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HPMBP-CHCl3大块液膜体系中,载体浓度,反萃液酸度,料液PH值,料液浓度及温度对La(Ⅲ)迁移的影响,筛选出了能顺利测出膜电位的支持电解质。结果表明,HPMBP浓度增加,反萃液盐酸浓度的增加,料液PH值增大,料液浓度减小,温度升高均有利于La(Ⅲ)的管移,实验中发现La(Ⅲ)在膜迁移中有滞留现象,并用膜电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PA—66/HTH—6热致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端羟基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瑞基为酰氯的尼龙-66(PA-66)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A-66与HTH-6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POM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热行为和结晶行为.POM和DSC证实,嵌段共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热致性向列型液晶,在较低温度为无微观相分离,在较高温度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熔体冷却时出现PA-66晶相和HTH-6晶相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0.
稀土量不同的Al—Zn—Mg合金的超塑变形中的第二相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稀土量不同的Al=Zn-Mg合金的第二相进行了测量与研究,给出了合金中第二相状态随稀土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第二相明显影响合金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