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王晓琴  杜平亮  王忠文 《甘肃科技》2012,28(13):138-139,22
从绿苜一号苜蓿在民勤地区引种种植的苗期表现看,绿苜一号苜蓿在生长和发育诸方面都表现出引种种植地在民勤干旱荒漠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各种灾害性因子也有很强的抵御力;种植在保水性好的沙壤土上,不仅有利于保苗,而且也有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新疆由于棉花连茬种植、盲目引种、种植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病虫害在我区各生态棉区的危害日趋频繁和严重。导致我区棉花病虫害严重、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棉花连茬种植。目前,有许多棉田已连茬种植棉花在5年以上了,多则在  相似文献   

3.
王忠文  王晓琴  张杰 《甘肃科技》2012,28(11):137-138,140
从麻黄在古浪地区引种种植的苗期表现看,麻黄在生长和发育诸方面都表现出对引种种植地古浪干旱荒漠气候的较强适应能力;对各种灾害性因子也有很强的抵御力;种植在保水性好的沙壤土上,不仅有利于保苗,而且也有利于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是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保健产品,成功引种到山西省娄烦县,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开发了一项新型种植业。简要介绍了西洋参的特性,阐述了西洋参半机械化种植技术及其经济效益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农八师一四八团场地处北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边缘.1984年前种植小麦多为冬小麦品种.品质多较好,但产量不高,平均单产长期在200kg左右徘徊.且年积雪不稳定,年平均为11.2cm.为避免冻害,自1984年起,团小麦生产由冬麦改种春麦.因此,在春小麦生产上急需新品种接替,否则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针对当地春季大风,表土跑墒快,田间实际播种出苗率较低(在55~83%),六、七月份气温高,常受干热风侵袭.严重影响春小麦灌浆后熟等自然特点出发,确定引种目标应是选择适应性强的稳产、高产、不倒伏利于机械收割的中早熟品种为宜.为总结引种试种春小麦工作,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将1987年以来引种试种工作做如下简结.一、引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在新疆的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皮棉产量提高幅度较大。但是,新疆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成本高、数量少、种子纯度无法保证等因素。2006年到2008年,148团开始示范种植杂交棉并积极探索棉花杂交制种技术,本文就杂交制种的操作技术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赵彦斌 《科技信息》2012,(17):441-442,448
本文通过对秦岭南部汉中、安康两市20世纪60-90年代引种和种植油橄榄发展历史与成功、教训调查及可行性分析,认为陕西秦岭南部浅山区、平川、盆地、河谷两侧发展油橄榄种植是可行的,可望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区域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引入水资源稀缺性指数,结合作物面积净收益,构建种植结构调整区域优先序评价模型,评价中国水稻、玉米、小麦的主要生产地. 结果表明:水稻种植结构应优先调整的地区依次为湖南、江西、黑龙江、广东、广西;玉米种植结构应优先调整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山东;小麦种植结构应优先调整的地区依次为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本研究实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衔接,有助于推动我国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进程,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园林绿化乡土植物选择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多年对云南植物进行野外考察及引种驯化工作 ,通过适应性观测 ,初步筛选出适宜于昆明种植 ,且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乡土植物 :乔木 5 7种、灌木 4 3种、攀缘及地被植物 4 9种 .为昆明市及滇中城市选用乡土植物种类进行庭园绿化提供一定依据 .  相似文献   

10.
调特调优种植结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借鉴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笔者认为选准项目,搞好引导,提高技术、畅通销路是调整种植结构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的引种工作是整个种植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引种的一般规律,引种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草坪种植在高寒地区(甘南州合作市)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从高寒地区草坪种植草种的选择、种植管理过程中应需要注意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黄涛  严瑾 《科技信息》2012,(35):I0104-I0104,I0117
3S遥感技术,灌溉面积及主要作物种植结构,通过数据处理、外业调绘、内业修改、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几个步骤,全面查清各级渠系的灌域控制范围、水系分布现状、重点水工建筑物现状和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掌握准确详实的水利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我国的园林树种资源非常丰富,但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的树种却十分有限.园林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是生态环境恶劣、缺乏乡土绿化树种资源或绿地植物景观单调城市广泛收集,使用的园林树种.我所自建所以来,先后引种风景绿化树种一百多个,成果显著.现结合引种工作的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麦免耕栽培技术,采用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设计L9(34),研究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之间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处理与对照产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种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预留行种植8行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另外2种种植6行的产量;农家肥盖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盖种的产量;施肥量之间产...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坚持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坚持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合理的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资源,坚持效益最大化调整农业结构,有利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适当压缩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积,建立"三元"种植结构.我省应重点发展蔬菜、亚麻、马铃薯及饲草、饲料等作物.  相似文献   

17.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缩短。坡面产流量趋势为先逐渐增大,之后(10 min左右)逐渐趋于稳定。C单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差;A-B-C套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单种及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更好促进降雨入渗。2)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沙量与雨强呈正相关,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幅度较小,中、高单种或套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复杂。小、中雨强下,A-B-C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大雨强下,A-B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减沙效果优于中、高作物单种其套种模式。3)不同种植模式下产流量和雨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B、C单种模式与A-B-C套种模式产沙量与雨强有相关关系,其余模式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低矮作物单种及低矮作物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减流、保土,因此坡耕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考虑增加低矮作物参与种植,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 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 cm,5和13 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 cm,5和18 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 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 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 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 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徐州市典型煤矿复垦区柳新镇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稻麦轮作、杨树以及棉花黄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方式下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相较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四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Pb和棉花黄豆种植下的Cu出现了偏中度污染;水稻和稻麦轮作种植方式下生物潜在可利用态Pb分配系数较高,需注意Pb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杨树和棉花黄豆种植方式下要把Cr、Cu、Ni、Pb作为预防对象;根据内梅罗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为杨树水稻田棉花黄豆稻麦轮作,均表现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选取白银市工业污水灌溉区为研究对象,设置大棚、大田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环境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四种土壤生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四种土壤生物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种植方式的显著影响(P<0.01),受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地区大气沉降的影响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呈现不同活性,基本符合对照区的整体活性大于污水灌溉区,大棚的整体活性高于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