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2例108眼视网膜脱离使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符合率达97.9%,视网膜脱离在超声显像下具有特征性声像图:即玻璃体内见膜性光带,一端连于锯齿缘或球壁,一端连于视乳头。结论超声显像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独特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以视物变形为首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7例以视物变形首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再询问、详细眼底检查、B超或造影后得出最后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7例(67眼)以视物变形首诊患者中视网膜脱离8例(8眼,11.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9例(29眼,43.3%),黄斑水肿(10眼,14.9%),老年性黄斑变性(20眼,29.9%)。8例视网膜脱离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n=4,50%),视网膜色素变性(n=2,25%),黄斑水肿(n=2,25%)。8例视网膜脱离均进行了视网膜手术,术后B超复查视网膜平坦,术后矫正视力均好转(100%,P<0.01)。结论:症状不典型的视网膜脱离容易被误诊,系统的眼部检查和详细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高克云 《甘肃科技》1996,(3):27-27,37
24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疗效观察与体会高克云(平凉地区医院眼科744000)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高度近视眼患者,多以外伤为诱因,如果延误治疗则会造成患眼失明。现将我院从1990年以来收治的2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0~2002-10,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5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促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4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视网膜脱离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对52例55只眼全部患者给予了术前、术后耐心细致地健康教育,结果:50例53只眼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实施配合良好.2例2只眼术后配合不佳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裂孔数量及分布等,采用冷凝、外加压、环孔、放液及玻璃体内注气等术式中2种或2种以上手术方式封闭裂孔,促使视网膜复位,术后采用中药、血栓通、沃通汀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增进视力。结果:痊愈56眼(94.92%),好转1眼(1.69%),未愈2眼(3.39%),视力增进57眼(96.61%)。结论:多孔性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简捷易行的方法.本组17例(17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入C3F8 及术后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随诊4.5±2.1月.结果表明 17例中16例痊愈(94.1%),1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改用玻璃体切割术.此法简单易行,在冶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不破坏黄斑区视网膜,不影响视力,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减八珍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和促进术后玻璃体混浊吸收的疗效.方法32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的情况.结果本组32例病人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和术后玻璃体混浊的吸收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峥 《海峡科学》2007,(3):29-29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39例39眼视网膜脱离行硅胶环扎外加压术.结果 39例39眼出院时复位38例(97.4%),随访3-9个月,结果复位37眼(94.8%).结论 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与裂孔刘友兰(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730000)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是眼底赤道部与周边部视网膜多见的一种变性改变。格子样变性与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发生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眼科专家与学者们的关注。现将我科1990年元月~1993年12月底诊...  相似文献   

1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屏障功能障碍,脉络膜渗漏液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存,致使神经上皮发生盘状脱离为特征的一种眼底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科诊治3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方法:39例均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36例行B超检查,为眼球内实质性占位。18例行CT扫描,示眼球内有不同形态的高密度块影,CT值增高。21例行睛球除后经病理证实。结果:39例均为单眼,好发于中年以上。36例眼底可见边界较清楚的球形实性隆起,周围有实性视网脱离,6例在肿瘤远处可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27例肿瘤呈棕褐色,28例肿瘤表面有不同形态的出  相似文献   

14.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除了应用光凝、电凝及冷冻封闭裂孔外,采用巩膜垫压可提高治疗效果。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人脐带做为垫压物治疗视网膜脱离9例(10眼),疗效满意、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无感染,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松驰性视网膜切开术后,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结果及视力改变情况,作者对连续100例接受这一手术的患眼进行了分析。在随访至少6个月期间,58眼视网膜完全复位,8眼部分复位(黄斑部),34眼在6个月时视网膜脱离。视力大于或等于5/200的占所有手术眼的34%,占术后视网膜复位眼的50%。末次检查发现,29%手术眼和43%术后视网膜复位眼视力大于或等于5/200。环形松驰性视网膜切开的患眼,如果切口涉及整个颞侧象限,其视力较没有涉及颞侧象限的患眼差;放射状视网膜切开的患眼,最终视力也较差。手术切口的长度以及切口的位置在巩膜环扎带之前或之后均对视网膜解剖复位及视力无影响。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的患眼有43%出现低眼压(眼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0例(20眼)在术前用三面镜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做硅胶填压及环扎带,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证实裂孔位于的膜嵴前坡上,如眼压过低,则玻璃体腔力注入空气或C3F8,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玻璃体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随访1—6月,术后视网膜裂孔均闭,完全复位20眼,视力提高20眼,矫正视力〈0.3者6眼,≥0.3者14眼,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3眼,7d后完全吸收。冷凝反应:0级2眼,Ⅰ级6眼,Ⅱ级11眼,Ⅲ级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赵伟峰 《科技信息》2011,(21):306-306,341
项目实施过程中行政命令代替科学管理,项目人员、设备、仪器跟不上,项目质量控制不及时,设想与实际施工过程脱离,任意减少施工程序,降低质量标准,偷工减料。项目检查时,缺少项目质量专业人才,施工检验一家,相互隐瞒真相,检查流于形式。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眼络膜、视网膜、视盘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中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眼挫伤患者进行眼底务管造影检查。结果:16眼视盘缺血性改变(g42.1%),视网膜震荡伤23眼(占60.5%),脉络膜破裂10眼(占26.30%),1例视神经撕脱伤。结论:FFA可显示眼挫伤后视盘、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对眼损伤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较多,其中以眼底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和新进展的检查方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新进展的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表现的观察及对DR的早期诊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国内外资料,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