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聂于 《科技信息》2012,(7):382-382,459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历史,是整个生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红樱桃》是二战题材中,反映战争、生命、人性的优秀影片。《红樱桃》无论是从影片内容、结构、人物塑造、细节刻画,还是从影片的音乐、剪辑和摄影、镜头的转化,象征意味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打动着观众。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 ,战争描写是最成功的篇章 ,集中体现了《左传》各方面的文学成就 ,通过“鞍之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的战争思想贯穿其中 ;以言叙事 ,分析性语言通过人物之口嵌入叙事性语言之中 ,使其叙事、记言交汇融合 ;在人物刻画上以细节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性格 ,并且体现出“守礼”的时代特色 ,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光辉的人物形象 ,其艺术成就卓然。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殊画面,举凡中国古代两性层面关系的人物:丈夫、嫡妻、侍妾、情妇,都被作者聚拢在同一场景,借由他们间冲突矛盾的生发,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及规律:战场转移下女性内部的自戕与互残。在对这场近乎闹剧般的生日宴会其诸多角色进行讽刺或反讽式摹写时,于平儿这一人物,作者展示的是对中国古代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妾妇生命境遇的悲情思考。  相似文献   

6.
约塞连是美国著名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在<第22务军规>中所描写的一位普通下级军官,霍根中士则是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的代表人物.通过对两住代表性人物在各自所处战争年代的背景、经历、内心世界的描写,刻画出战争的残酷性、非人道性.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普通百姓向往和平、和谐社会的心愿.  相似文献   

7.
左璐 《科技信息》2010,(26):I0152-I015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小说创新的代表。死亡是伍尔夫作品中主题之一。然而伍尔夫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她并未局限于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人物用自己的人生选择超越了死亡意识。本文通过小说《海浪》人物分析,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伍尔夫在创作中努力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作品中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 ,对于民族与战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深刻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与战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常常联系在一起 ;民族矛盾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战争 ,在战争中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而战争是实现民族最终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是极需要保障的,然而目前人身保险业基本没有涉足战争领域。本文以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现代战争的特点,以证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战争人身险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伊拉克战争报道在新闻事业的发展史上将会占据重要位置。2003年3月23日,电视媒体现场报道了美军同伊军在乌姆盖斯尔交火的场面,这是媒体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战争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美军推行的“嵌入式”采访,将记者的目光和镜头带到了战争的最前沿,新闻记者再次向公众展现了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与勇气,12名记者为此献出了生命。伊拉克战争报道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值得我们去研究,也给正在进行的新闻教育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莫言在写作中十分注重对生命感觉的描写。他的作品以显性的方式呈现人对历史的感悟,以隐性的方式书写历史对人物的评价。在人物与历史之间,历史只是一个被淡化了的时间背景,人对生命的感觉才是莫言创作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9,(1):63-66
沈从文写于1932年的短篇小说《静》,讲述了一个战争年代逃难家庭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小说中少有直面战争的文字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淡化情节与含蓄表达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中展开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以看似平静的语态为我们展现了不平静的战乱纷争,凸显了沈从文的人道主义关怀。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开始之时,弥漫的硝烟与独特的青岛生活经历,对沈从文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基本主题是人类的存在。昆德拉站在时空的交汇处,在人类宏大的存在哲学命题下,探索生命处于失重状态下的精神世界;同时,在轻与重、灵与肉、偶然和必然的二元理性关照中,通过对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为人类提供了化瞬间为水恒、融无限于一指的历史镜子,照射出人类永远无可奈何的生存窘况。  相似文献   

15.
《赎罪》是英国当代优秀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精品之作,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上映就好评如潮。作品涉及了许多主题而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爱情和战争是其主题之一。作者通过探讨了人性的恶,转而暗颂人性的善的伟大;抛弃以往作家对战争宏大叙事的描写,转而刻画人物的个人感受,更加真实的再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使得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相似文献   

16.
悬念2010     
<正>农历虎年到了,虎年的世界局势依然微妙。一系列问号的背后悬系着叱咤世界政坛的几大风云人物的命运。在虎年里,这些问号能不能解决,这些人物又将做何抉择?悬念1:战争、战争,奥巴马虎年能否停?  相似文献   

17.
《西夏的苍狼》是有着二十余年苦修经历的雪漠用生命孕育出来的,是一部书中人物、读者与作者共同参与的关于灵魂的清凉之旅的最新力作。小说描写了紫晓、奶格玛、黑歌手等诸多人物在历史与现实中展开的对信仰世界的探寻,以"笔者"与书中人物建构的叙事框架促使读者冷静地思索作家笔下的信仰世界,小说的成功还得益于作家宁静的写作心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军事作中明确提出:指导战争的根本原则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战争的坚实基础是战争实践;争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这些基本观点,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岩 《世界知识》2010,(14):42-42
如果说2009年的增兵使阿富汗战争变成了"奥巴马的战争",那么此番临阵换将更加大了奥巴马的"阿富汗赌注",将其政治生命与阿富汗更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多丽斯.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内容上实现了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契合,在形式上实现了"形"散而"神"不散,充分贯彻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直觉理念,也体现了在破碎的生活中寻求生命完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