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准三维流体数学模型的构造双含水层系统的响应矩阵,将线性规划用于解决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资源的管理问题,所建模型对于综合管理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环境的恶化是一个十分有价值而实用的工具,模型用于解决淮北市地下水资源管理计划的计算实例,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将地下水数值模型嵌入地下水管理模型的方法 ,建立了大同城郊平原区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在约束条件下 ,用单纯形法对地下水管理模型求解 ,提出了在地下水位降深 1m、2 m时不同水文地质分区的优化开采量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北京市中心地区(336 km2、100 m深度内)三维水文地质结构的研究方法,提出建立工程尺度的冲洪积扇区三维水文地质模型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并利用385个各类钻孔,形成总长度约520 km的31个剖面,采用三维数字技术,建立北京市中心地区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将研究域含水层系统划分为5个含水层和8个弱透水层互层的多层系统.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层次,对深部地下水含水层规模和几何形状、空间分布、水力联系、地下水类型等埋藏信息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中心地区的西郊深部主要分布单层潜水,是深部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东部深部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多层承压水,且承压水头普遍较高;中轴线附近,受地层沉积规律演变影响,地下水赋存环境复杂,地下水处于单层向多层水演变阶段;中轴线以西及北部地区,在埋深30~50 m处分布着一层粉质黏土、粘质粉土层,是深部地下水承压性标志层,在工程建设中应加以识别和注意.  相似文献   

4.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确定与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典型的傍河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明晰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确定区域地下水类型,并根据现场勘察试验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对区内含水层进行概化,建立了地下水流运移模型,运用解析法对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求解.并在拟定开采方案的基础上,运用仿泰斯公式及井函数计算出合理的开采井布局,使开采方案达到最优,获得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并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区内水资源需求且不会产生有害降落漏斗的地下水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甘肃地下水资源贮存5大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各水文地质区主要含水层及其富水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水质及资源量,解释了研究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的完整水循环的过程;提出了目前最根本的3种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并分析了目前导致地下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位于松花江两岸的依兰煤田是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矿床水有关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系含水层和煤系风化裂隙含水层,通过对现有矿区含水层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资料,以及开采矿井的充水特征、充水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应做的水文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郑建文 《科技信息》2010,(34):I0355-I0355,I0357
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量特性的定量指标。在地下水资源估算、评价、动态预报和其它地下水计算工作中均涉及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些计算评价及水位预报的精度。因此,开展对《呼图壁县西戈壁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确定问题的探讨》对西戈壁水源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根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蔚县矿区岩溶地下水渗透运动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建立了矿区水资源系统的管理模型。用最优单纯彤法和改进单纯形法对数学模型和管理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求解,并证明了优化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有良 《科技信息》2012,(22):398-398
采用人工盐化井液,造成井液和地下水之间的电阻率差异,测量井液电阻率值随时间变化情况,了解地下水的运动状况,划分钻孔内含水层的位置及多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获得较丰富的含水层水文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大柳塔井田用采矿疏水回灌潜水含水层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并讨论了现场回灌试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田疏水与回灌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模拟地下水资源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模拟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列举了应用此法建立木里图地区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的实例.实例研究表明,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模拟地下水资源系统,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系统管理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对水文地质查勘和试验研究欠缺,含水层参数资料不足.但又积累有一定数量水文气象、开采量和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地区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采动影响下煤层覆岩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预测模型,根据采矿岩层移动与覆岩破坏理论,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基于地下水稳定运动、非稳定运动两种井流方程的覆岩承压含水层水位采动变化数学模型。结合大平煤矿三台子水库下N1S2综放开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影响下承压水的运动为非稳定运动,对应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覆岩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配线法在具体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用一种改进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方法来进行承压完整井非稳定地下水运动Theis公式中的水文地质参数识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BP神经网络方法求解含水层参数中存在训练区间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网络泛化性能较低和过度拟合等问题.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配线法的BP神经网络是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高效方法,对其他水文地质问题求解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处理,建立了邢台煤矿石炭系太原组大青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有含水层地下求渗流运动的数值模型.用内点法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求参,并对邢台并田-320m水平的疏干量和涌水量进行了预计.  相似文献   

15.
对十红滩铀矿床北矿带的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含矿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和各含水层(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标准,综合分析研究区地浸开采可行性,认为研究区地浸开采条件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了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主要的7个因子,建立了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在利用GIS技术对各因子进行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因子分析结果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受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含水层介质较好、包气带中无厚层黏性土分布等的影响,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易遭受农业种植、生活污水及工业生产污水渗漏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孔玉梅 《科技信息》2011,(1):362-362,411
通过对宋家营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影响煤层开采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及煤层间砂岩含水层,上第三系底部半胶结砂、砾岩仅在局部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奥灰含水层上距12煤层144.38~150.81m,其间有厚层粉砂岩、泥岩隔水层,正常情况下,奥灰水不会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结合邻区钱家营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对比,勘查区矿床水文地质类型除断层导水外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局部孔隙)充水矿床,即:二类二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武汉过江隧道所经长江区段内地下水流速、流向等水文地质参数,采用单井同位素稀释法代替抽水试验法测试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结果表明:江南孔含水层地下水流速下部略大于上部,流向为NE10°;江北孔含水层地下水流速上部大于下部,两者相差较大,与该井洗井情况有关,流向为NE50°.图1,表4,参10.  相似文献   

19.
李媛  王国锋  郑江  刘奕  胡丽珍  万文盛 《江西科学》2021,39(5):810-815,833
为摸清某污染地块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及风险,在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地下水条件背景分析、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地下水流模型构建、地下水水质模型构建等,评估了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迁移风险.调查表明,污染地块内地下水污染物主要为氨氮、锌、铅、砷、镉、镍,其中镉污染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为67.7%.本污染地块地下水不具有饮用水途径,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质不存在暴露途径.经模拟预测,在不考虑吸附和化学反应时,地表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时间小于21 d.在仅考虑对流弥散作用,不考虑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吸附与化学反应时,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迁移速度约0.8 m/a.结合区域地下水功能需求和环境管理要求,确定本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风险管控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V类标准,其修复/管控范围为整个污染地块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20.
以地下水/河流(FEFLOW/MIKE11)相互作用耦合模拟为基础,结合GIS和遥感技术建立研究干旱区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及其对土地利用响应的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利用定量遥感技术估算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面状蒸散发;利用ARCGIS管理和处理各种时间序列、空间分布的数据(如灌溉制度、土地利用);利用FEFLOW/MIKE11模拟黑河与含水层之间的水量相互转化.模型通过拟合研究区地下水流场、观测孔水位历时曲线及水均衡来识别水文地质条件、补排边界和水文地质参数.最后利用率定的模型对黑河中游盆地补给、径流、排泄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黑河在其冲积扇中上部大量补给地下水,在其河谷细土平原张掖盆地地下水与河水相互交换频繁,在其河谷细土平原酒泉东盆地多为地下水补给河流的现象;黑河中游盆地冲积扇下部和河流细土平原耕地扩张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冲积扇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和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趋势将改变上游出山区和中游冲积扇上部的地下水水位差、改变冲积扇中上部黑河与地下水的水位差,影响整个黑河中游地下水系统的补排关系,对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异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