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稻虱为本省水稻主要害虫之一,1962年在诸暨、嵊县、新昌等县,1963年在台州、温州、杭州等地区部分平原稻区,1968和1969两年在全省多数平原稻区大发生,造成晚稻严重减产;特别是1969年在温州、台州平原稻区,早、晚稻均严重受害,为近数十年来未遇到的特大虫灾,晚稻受害尤重。广大贫下中农在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  相似文献   

2.
褐稻虱在我省主要为害晚稻,轻者影响稻谷饱满程度,重者造成稻株枯死倒伏。一九六八年以来差不多连年严重发生,成为我省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世代。萧山地区褐稻虱在稻田中初次出现的时间,两年来都在七月初,一九七三年是七月一日,一九七四年是七月二日。从迁入代成虫始见后,一般能在稻田繁殖四个世代。二、越冬调查。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冬春调查,没有在双穗雀稗、狗牙根、千金子  相似文献   

3.
褐稻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1968年前在主要稻区间歇暴发,自1968年以来,大发生的年度频率显著增加,连续在本地区猖獗成灾。为此,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褐稻虱的寄主植物。褐稻虱的寄主植物,据过去有关资料报道主要是为害水稻;其次还为害与取食稗草、李氏禾、甜茅、翦股草、荩草、马唐、鸭跖草、莎草、千金子、狗牙根、双穗雀稗、小麦、玉米、粟等禾本科植物。自1970年以来,本组几经反复试验观察,证实褐稻虱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而水稻是唯一的寄主植物。至于其它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不能使褐稻虱正常生长发育与形成种群。几年来,我们以麦苗、茭白、玉米、早熟禾、看麦娘、李氏禾、狗牙根、千金子、马  相似文献   

4.
褐稻虱、白背稻虱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目前所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药效已明显下降,大发生年份需防治多次才能控制为害。为此,我们于1990年用国产扑虱灵,进行了防治稻虱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是台州地区当前晚稻上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五、六代,其中第五代危害最大,个别年份第四代或第六代危害也较严重。据各地历年观察,四代短翅虫出现早、比例高,绝对数量大就是大发生的预兆,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人为等因素,就会造成褐飞虱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结构及功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五代褐稻虱是萧山市晚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在1974年至1999年26年中,大发生就有8年。所以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发布病虫情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褐稻虱的为害,对夺取晚稻丰收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萧山市1974年至1986年晚稻第五代褐稻虱的发生量结合气象资料,用简易多级判别法,建立了预报模型。对1974年至1986年13年历史资料进行回报检验。拟合率几乎为100%。对1987年至1999年13年试报,全部符合。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效果较好。预报因子的数据在7月初即可取得,该虫发生高峰在9月下旬,因此,可提前80~90天作出预报。1选…  相似文献   

8.
转GNA+SBTi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分析及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转GNA SBTi双价基因籼稻的遗传规律及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实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R2代株系中发生了分离,部分株系分离符合3:1或15:1的盂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分离比为1:1及其它不正常分离的株系存在。对这些株系的特别追踪发现这几种分离式样在R3代中出现交叉,对R2和R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有83.3%和76.9%的株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较原种对照均有了显的提高,78.6%的R2代株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原种对照的抗性强,且大部分R3代株系继续保持良好的抗稻纵卷叶螟的性质,获得了9个分子检测阳性率高且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抗性增强的水稻株系。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是我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自从一九六九年以来,第二、第三、第四代连年发生猖獗为害,局部成灾,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和氮肥过多的田块受害更烈,造成田间一片枯白。因此,稻卷纵叶螟的防治,已成为我区夺取早晚稻丰收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搞好我区的生物防治工作,降低用药水平,发挥有益天敌的作用,减少害虫抗性和环境污染,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0.
单季晚稻因插种早,四(2)代稻纵卷叶螟能完成世代发育,增加本地虫源,造成五(3)代稻纵卷叶螟每年重发;连作晚稻五(3)代近年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六(4)代发生较重,中等偏重以上发生年份,有明显的二个卵峰。褐稻虱在单季晚稻上有六(4)代,七(5)代二个主害代的发生,易引起大发生;连作晚稻因近年使用扑虱灵防治,发生较轻。在防治策略上要压缩单季晚稻种植,关键时抓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褐稻虱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自1968年以来,在温州地区连续几年大发生,尤以1969年最为猖獗,早晚稻均遭严重为害,损失很大。温州地区农科所自1970年开始对此虫进行了三年的调查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温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实践表明,褐飞虱的种群消长与气候、食物及天敌等因素密切相关,尤以田间小气候直接影响其繁殖和发生为害的轻重。研究表明,褐飞虱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一个栽培品种基本稳定的地区,年度间发生程度的级差主要由温度决定,在水稻生长季节主要受高温控制。国内外有关高温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研究虽然较多,但研究多集中在温度对其种群数量变动的生态学影响、高温条件下褐飞虱发育与生殖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关于高温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笔者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机制开展了下列研究。笔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粘虫、褐稻虱迁飞行为机制的研究”(编号:39130070)中研究了不同高温条件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产卵量、产卵前期、寿命等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对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研究其迁入后田间的聚集与扩散的动态过程和空间分布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根据2009年在秀山县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建立了褐飞虱发生期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Surfer8.0软件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尺度下,褐飞虱各时间段均呈聚集分布,空间依赖范围约为49-132 m,变程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自水稻插秧开始,褐飞虱密度逐渐增大,8月20日达到最高峰,即该时段应是本地区防治褐飞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褐腰赤眼蜂(Japania andoa Ishii)是水稻主要害虫黑尾叶蝉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蜂在我省稻区均有分布,据调查,早、晚稻后期黑尾叶蝉卵寄生率高时可达80%以上,是田间抑制黑尾叶蝉为害的重要因子。本所自1973年起,对褐腰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动态及其保护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荆胜利博士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克服水稻抗性基因BPH15的褐飞虱效应子研究,项目编号:U1704111.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它可以直接取食或间接将病菌和病毒传递给水稻,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目前,对褐飞虱的防治主要采用喷洒化学杀虫剂和种植抗性水稻两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甲基异柳磷大量用于防治稻瘿蚊,各地报道施用甲基异柳磷会引起稻飞虱大量发生.为了探讨甲基异柳磷诱发褐稻虱再增猖獗的原因,本文就甲基异柳磷对褐稻虱及其天敌的杀伤力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2000倍液对褐稻虱的防治效果平均只有50%,4000倍以上防治效果都在35%以下.甲基异柳磷2000倍,4000倍液对褐稻虱天敌杀伤力达100%,6000倍液达90%以上.甲基异柳磷对褐稻虱及其天敌的杀伤力差异很大,是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谷胱苷肽转移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系之一,研究水稻害虫褐飞虱的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可为有效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编码区的eDNA片段,并使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eDNA片段长度为201bp,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大劣按蚊、细小按蚊、冈比亚按蚊、果蝇和木瓜果实蝇的谷胱苷肽转移酶的片段存在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显示,在褐飞虱取食抗性水稻后,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褐飞虱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是动物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第一个酶,克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及研究其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将为科学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线索。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使用NoRhem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在取食抗性水稻品种B5后,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芜湖地区水稻由于受三化螟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年分约减产一、二成,严重受害年分如1965年和1970年部分社队单、双晚稻减产高达五成以上。因此,三化螟是芜湖地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考虑到长期单纯应用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药公害,从而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总体中,积极开展稻螟生物防治,研究利用螟卵寄生蜂防治三化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这就必须首先查明芜湖地区三化螟卵寄生蜂的种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水稻研究所报告了一个抗褐稻虱的名为“I R26”的水稻高产品种。IR26对热带亚洲的最主要害虫和水稻病害具有不同的抗性。据该研究所称,IR26的遗传抗性特别有益于对在害虫暴发时无法临时购买农药的农民。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农场中,农学家报告说,在1973年雨季,IR26在灌溉试验的13个品种中产量最高,在低洼积水试验的16个品种中也是产量最高。IR26在灌溉试验中每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