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仑兹力不作功是勿庸置疑的,总洛仑兹力不作功,但洛仑兹力分力作功,实质上,安培力是洛仑兹力合力的一个分力。安培力作功即电流作功是通过洛仑兹力合力的分力作功的转化;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机械能通过洛仑兹分力作功转化为电源的电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运动实例,分析安培力作功中与动生电动势产生中洛伦兹力的作功,得出洛伦兹力永不对运动电荷作功,但起到传递能量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具体运动实例,分析安培力作功中与动生电动势产生中洛伦兹力的作功,得出洛伦兹力永不对运动电荷作功,但起到传递能量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洛仑兹力不作功是勿庸置疑的。总洛仑兹力不作功,但洛仑兹力分力作功。实质上,安培力是洛仑兹力合力的一个分力。安培力作功即电流作功是通过洛仑兹力合力的分力作功的转化;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机械能通过洛仑兹力分力作功转化为电源的电能。  相似文献   

5.
在电磁学中讲过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不作功,但是作用到带流导体上的安培力却作功,动生电动势也是由洛仑兹力作功引起的,这些说法前后是否矛盾?本文想就洛仑兹力在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中的作用加以论述,借以论证上述说法的含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洛伦兹力永远对电荷不能做功和动生电动势是由洛伦兹力作功引起,两者并不矛盾。电磁感应是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过程,而洛伦兹力在其中仅能起能量传递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栋  谭敏  王玮 《科技信息》2011,(32):161-161
本文阐述了动生电动势中洛伦兹力分力与合力做功的过程,并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分"与"合"的辩证统一思想。以此为例说明大学物理的学习不光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为f=qv×B,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速度的方向,洛伦兹力不做功;而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洛伦兹力,但这个洛伦兹力对电荷却做功了,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如何理解?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分析洛伦兹力的做功问题并给出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感生电动势动和生电动势的不同,揭示经典电磁场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论述在相对论条件下感生电动势动和生电动势的统一性,说明电磁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汪庆耍 《科技信息》2011,(8):300-300
物理界普遍认为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理是不同的,它们的数学表达式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分析,阐述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在数学表达式上是一致的,它们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特殊情况到一般情况推导出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证明了产生动生电动势的过程中总的洛伦兹力不做功,遵循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从而发现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洛伦兹力的一个分力提供非静电力,洛伦兹力在此过程中作为能量传递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围绕电磁感应定律讨论两个问题,第一论证了感应电动势等于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之和是实验结论;第二阐述了依据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将动生电动势分为三种类型;并且通过实例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感应电动势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由于运动的相对性以及电场和磁场的相对性,运动的导体棒,在一惯性参照系具有动生电动势,在另一惯性参照系,不仅有动生电动势还有感生电动势。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载流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当导线运动时安培力就要作功,但是我们知道,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而洛仑兹力的方向是始终与电荷的运动速度垂直的,因此它永远不作功。这样就产生了洛仑兹力不作功,而为什么安培力却能做功的问题。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讨论这个问题。如图所示电路,在匀强磁场B中一长为l载有电流I的导线ab在安培力F作用下以速度u向右滑动。由安培力公式dF=Idl×B可算出导线ab上受到的安培力F=IIB,其方向与u一致向右。显然F作了功。但这与作用在导线中自由电子上的洛仑兹力不作功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5.
孙小科 《科技信息》2012,(22):92-9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理解、判断及应用是感应电动势学习中的难点,也是电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就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各自产生的机理进行辨析,指出各自特点;并进行例析,提出了在用等效法处理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具体问题时,应深刻认识到它们的本质有着不同,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6.
从相对论出发,讨论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以及动生电场的电动势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若干电磁感应现象的事例出发,说明以导体的运动与否来区分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是不严密和不确切的。指出考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非静电力的性质是区别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物理教材中电位移矢量的定义提出了磋商建议;从动生电动势的产生过程进一步讨论了洛伦兹力的做功问题,对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新观点,洛伦兹力的分力提供了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对空心导体球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做了简单的推导,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的相对性,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相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感应电动势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由于运动的相对性以及电场和磁场的相对性,运动的导体棒,在一惯性参照系具有动生电动势,在另一惯性参照系,不仅有动生电动势还有感生电动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