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0种杨树无性系长时间栽种试验,研究了杨树生长特性,对不同林网防风效能进行了研究,得出适合山东沙地的最优模式.试验结果对山东省治沙树种选择,栽种模式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林网与单林带防风效应差异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是有效降低作物风沙灾害的重要屏障,而目前防护林研究多围绕单个林带及林网,缺少对多层林网与单林带防风效应差异的整体认识,故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行数林带配置(4、6和8行林)3层林网,在3种风速下(8、10和14m/s)进行风洞模拟,研究多层林网与单林带流场及防风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林网与单林带流场差异主要表现在林带以上高度,近地面风速差异相对较小。另外,随水平距离增加风速恢复方式不同,林网上下同步恢复,呈平行状;而单林带自上向下逐步恢复,呈阶梯状;2)随着风速增加,单林带防风效应变化较小,林网后略减小,较单林带的效应增量呈减小趋势,在8、10和14 m/s风速下分别为7.99%、3.05%和2.38%。3)4行林林网配置综合防风效应最佳。随着林带行数增加,单林带和林网防风效应均先增大后不变,且林网后多出的效应增量变化趋势也相同,在林带为4、6和8行条件下分别为6.29%、7.99%和7.65%。因此,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化农业推进,在进行防护林配置时,应从农田林网的整体效应进一步定量,减少林带冗余,实现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用地转偏差方法估算农田林网的区域性防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转偏差方法估算在田林网的区域性防风效应,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并实际计算了苏北沿海防护林网1H(树高)高度上的防风效应值,得出:①林网的防风效率为15%~45%,且对不同风力防风的能力不同,风力越大,被削弱的程度也越大;②不仅林网内部扰动增强,在林网外侧一定范围内也存在一个扰动增强区;③林网对风向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上海市主要沿海防护林树种为对象,调查了2年生林分32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应性,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该区域防护林树种进行了评价筛选。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类,表现良好的树种4种,表现尚好的树种5种,表现一般的树种5种,不适宜树种18种。在水盐协同胁迫逆境下,推荐黄连木、侧柏、乌桕、中山杉、弗吉尼亚栎、墨西哥落羽杉、红叶椿、美国皂荚8个乔木树种,胡颓子和海滨木槿2个灌木树种,以期为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适宜的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上海海岸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海岸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生态功能、景观效应、经济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营造的29个防护林树种进行了评价筛选。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类:表现优良的树种3种,表现较好的树种3种,表现一般的树种6种,不适应树种17种。在水盐协同胁迫逆境下,推荐苦楝(Melia azedarach)、青桐(Firmiana simplex)、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中山杉(Taxodium hybrid)、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nc-ne)、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雪松(Cedrus deoda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ra)、南酸枣(Choerosponias axillaris)等12个乔木树种作为上海地区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将林网区与少林区和浅水面无林区进行分组分析,在对比过程中消除气候特征量自身随时空的变化和部分非线性因素,综合分析林网化的区域性气候效应,得出:防护林体系可以显著地减小区域内的风速,明显地减少区域内的蒸发量,且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对区域性的气候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可综合反映不同立地因子对各防护林树种的影响,为更加科学地进行防护林树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andUSEM模型,以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调查数据为基础,以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DEM数据为辅助数据,对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受地貌因子影响较大的树种有26种,土壤类型对各优势树种的影响相对敏感,不同林种条件下各优势树种的适宜性差异较大。7种因素对49种优势树种影响的平均相对权重分别为地貌(0.19)>土壤类型(0.15)=坡度(0.15)=土层厚度(0.15)>林种(0.14)>坡位(0.13)>坡向(0.09)。目前在以黑松、赤松和刺槐为优势树种的防护林中,黑松、赤松分布的相对适宜度较高,90.48%的刺槐林分布不适宜或临界适宜。建议在刺槐林分布适宜性较差的低山丘陵区种植黑松、油松、麻栎、山楂、杜仲、蒙古栎、栎类、樱桃、酸枣等树种与其混交,提升刺槐林的生态效益。【结论】山东沿海7地市防护林树种分布适宜性整体较好,利用LandUSEM模型进行树种分布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和生产力因子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量化模型Ⅲ对影响农田防护林生产力水平的树种、立地条件、结构配置及林带栽植方向等进行了评价,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防护林的建设及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带(网)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林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得出;1.林带的胁地范围大致为1.5H-2.0H。如采用断根措施,其胁地范围可减少0.5H左右。林网中2H-18H范围为增产区,5H-15内为高增产区。2.林带北侧和西侧林冠遮荫胁地影响较重,东侧,则较轻,且离林带愈近,其影响愈大。3开挖断根沟能有效地防止林带的根系胁地影响,使距林带1H范围内小麦减产幅度显著降低;4.开挖断根沟的林网内,小麦平均增产7.  相似文献   

10.
以滩涂和农田为对照,从土壤有机组成分、孔隙、形成物、结构体等方面,研究了江苏沿海,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防护林土壤的微形态特征。揭示了沿海营造防护林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侵染程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熟化度,稳定上壤的脱盐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农田林网生物量的测定资料,分析比较了2种立地类型、6种树种和3种结构农田林网的光能利用及增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重风灾条件下林网作物产量防护效果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农田林网对风灾作物产量防护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法所要遵循的原则,详细论述了农田林网内风灾作物产量防护效果的调查方法、度量指标和有效防护范围的划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农田林网内棉花受(强)热带风暴侵害的程度,应用近代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棉花倒伏程度X与产量Y的数学模型:列举了模型中建模指标的选择效果,模型的生态学意义,实用价值及限制条件等,为测定风灾条件下农田林网的防护效果提供了经验公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型回转机械故障的组合网络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网络通过对故障样本的学习后,对未知的故障的样本具有较高的正确识别率,从神经网络对故障的识别检验结果中发现,神经网络对单一故障的分类与组合故障的分类相差较大,文中分析了产生这现象的原因,并利用组合网络来克服单一网络对组合故障分类精度不够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蝶形防风抑尘网防风强度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面积造风机,对蝶形防风抑尘网在自然状态下的挡风效果进行了测试.基于试验结果,指出蝶形防风抑尘网可以取得较理想的阻风抑尘效果,使5级风速可降至1级风速,12级风速可降至3级风速.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农田防护林林带尤其平原农区林带胁地的研究成果,以揭示农田防护林的胁地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克服胁地的措施。分析认为:①我国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树种生物学等的差异,农田防护林的胁地范围也不同,在平原农区其胁地范围按程度大小分别为0~[0.4H,2.0H] (H为林带平均高度,胁地程度大小依次为0.4H、0.5H、0.6H……2.0H),其中大部分林带的胁地范围为0~[0.8H,1.5H]。②林带走向对胁地影响较大,在我国北方的南北走向林带,带西胁地范围较大,为林带至0.4 H~1.5 H;东西走向林带,带北胁地范围较大,为林带至0.4H~2.0H。带北胁地范围和程度最大,带南胁地范围和程度最小。③东西走向林带虽比南北走向林带更能减少遮阴面积,但不一定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④增大林带与农田距离、种植窄冠型树种、加强林带修枝和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是减缓林冠胁地最有效的方法;而克服根系胁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根贴膜。  相似文献   

17.
粗糙集神经网络理论在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神经网络评价法中建立样本的不稳定性问题,开展了基于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理论的通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以某矿井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粗糙集数据分析系统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样本的分类质量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的粗糙集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理论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模型的数据检验和应用性验证,其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网络总误差小于0.004;这说明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方法在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中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海岸防护体系中防护林的作用与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1986年7月21日至22日九号台风在广西沿海登陆造成的危害情况,提出,广西海岸带防护林建设从海岸滩涂向陆地伸延,应遵循海滩红树林带→海岸陆缘半红树林带→岸后季节性雨林带的带状分布规律,陆缘海岸和人工海堤的防护林应是低矮的海滩红树林和半红树林,陆域上的防风和水土保持林或固沙林是季节性雨林,宜选用当地的季节性雨林的建群种和伴生种,营造混交林,并保持林下活地被物层,形成多层结构,且与用材林分开单独经营。  相似文献   

19.
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智能光网络的概念和主要特点作了考察。当波分复用技术不断成熟时,在一个WDM通道容量和一个典型的对带宽的连接请求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如果一个波长的整个带宽被分配给一个低速的连接,这个传输容量的大部分将会被浪费。智能光网络是一种独立于业务的电信网络,也就是说,智能是在分布于整个网络之中的计算机的节点里的。这给网络操作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发展和控制业务的手段。新的容纳能力能被迅速地引进到网络中去。一旦引入了,业务就很容易适应与满足客户的需求。分析了各个领头的标准组和组织的工作,指出智能化是光网络发展的趋势,并将是光网络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WDM节能光网络中的抗毁保护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光网络的节能需求,研究绿色网络解决方案,在光网络抗毁保护问题上提出绿色共享通路保护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工作通路和保护通路隔离在不同的光纤中,并将网络中的空闲资源和备份资源切换到睡眠模式,以实现光网络的节能。与传统共享通路保护算法的对比仿真表明,绿色共享通路保护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功耗效率,并在低负载网络中取得网络总功耗和阻塞率性能的较好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