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恶势力犯罪与腐败是当前社会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二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保护伞”现象.他们结合的形式各种各样,对待他们要同时举起“打黑除恶”和“反腐倡廉”两把利刃,做到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2.
双周要闻     
朝韩貌合神离的无间道
  事件
  韩国联合通讯社以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为消息源报道,韩美官员历时大约10个月制定这项草案。
  内容为朝鲜进行“核挑衅”时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美国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对朝鲜“高强度遏制”。
  “威慑方案可以视同为军事行动计划”,另一名政府消息人士说,制定一份“官方文件”,详细说明美国的核保护伞,反映出美国反对朝鲜“核武器威胁”的坚定承诺。韩、美国防部长定于10月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安保协商会议上签署这项计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依法治国”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法治的重视和需求。然而,口号并不等于实际,法治口号与法治实践之间尚存较大差距,尽管法治口号震天响.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仍十分严重,如何防止滥用公共权力和遏制权力腐败,成为当代民主与法治的重大课题,因此要着重从权力制约的价值基础,权力制约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及完善我国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图书馆读者违章的表现;针对图书馆存在的读者违章现象,提出了打牢“德治基准线”、构筑“法治高压线”、发展“个性生命线”等遏制读者违章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这两个治理国家的路径共同体现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并且统一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治理”意味着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法治”与“德治”分别从对立性与同一性两个方面着眼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要求必须将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将法治置于解决社会矛盾的主导性地位,同时以德治来保证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忽视二者的结合或巅倒二者的关系,都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理国家的终极目标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从而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把“以德治国”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路就必须在对古代社会人治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肯定法治是历史必然的前提下,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法治现代化建设进行成本分析,进而实现“德治”和“法治”共同发展,以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范玲 《科技信息》2009,(12):112-112
墨子,姓墨名翟,出生于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墨子提出的“兼爱”“三表”思想是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民主法治意识的指南针;墨子的“尚同”“尚贤”思想是服务型政府完善政绩考核体制、人员任免机制的催化荆;墨子“节用”“节葬”思想是推动公众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助力器;墨子“非攻”“救守”思想为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8.
目前,黑恶势力在我国具有一定规模,对社会危害性极大。随着全国“打黑除恶”斗争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各部门对“打黑除恶”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不一。对此,有必要进行探讨,以便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9.
法治和人治的争论由来已久,古代西方和中国对法治和人治都有各自的论述,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理念,也有许多差别,比较中西方关于法治与人治的思想,得出法治内含的平等、正义、自由等社会价值。通过分析法治与人治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吸取其法治精华成分,借鉴人治中的“德治”思想,通过当下发生的几起引人深思的案例,分析德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对现代中国法治进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溪 《当代地方科技》2011,(22):40-40,42
本文从保护伞条款的概念、起源和发展解析保护伞条款,以及在国际社会中不同的实践对保护伞条款的应用和争议.总结在国际投资法中我国保护伞条款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