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减小深基坑开挖对毗邻建筑及基坑底的影响,以兰州市某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毗邻建筑情况进行了方案设计和论证,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确保施工过程中排桩+预应力锚索质量,经工程实践,基坑开挖未对毗邻建筑沉降和倾斜造成影响,该支护技术满足深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坑底抗隆起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霞浦核电站的淤泥质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出针对性的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并对基坑开挖前支护结构设计进行稳定性验算和整个支护结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研究表明:通过对“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被动区加固”支护结构进行岩土软件计算分析和理论公式验算,验证该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同时对坡顶沉降、水平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监测,邻近建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四个方面的监测数据均在规范要求允许范围之内,均未超过设计预警值。可为此类的淤泥质基坑设计类似的支护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土岩组合二元地层超基坑受力、变形和邻近建筑沉降随基坑开挖的演化规律,依托于青岛海天中心城市综合体桩锚支护结构体系超深基坑工程,对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期间内,预应力锚索轴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分快速下降、稳定变化和基本稳定3个阶段,锚索轴力平均损失率约为15.08%;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为12.30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1.01 mm,基坑临近建筑物最大沉降量为1.2 mm,远小于设计和现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的容许变形值,说明桩锚支护结构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毗邻建筑物安全;同时表明该基坑的支护设计方案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从而节约工程成本。研究成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超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海口市某砂与淤泥互层地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其施工期间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该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地表沉降变形及水位变化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开挖阶段,最大水平位移位于长边中心处;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0~2 H处(H为基坑开挖深度),最大可延伸至距基坑边缘约为3 H处,产生最大沉降量位置约为支护结构后0.7~0.9 H处;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水位变化较小,10月份水位变化波动较大,11月后水位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某实际相邻双基坑工程为原型,利用PLAXIS建立相邻基坑开挖的二维模型,采用HS土体本构模型,分析相邻基坑同步开挖对土体位移、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考虑不同开挖工序和不同基坑间距,分析相邻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和基坑支护结构在不同开挖工序下的变形特征.对相邻基坑同步开挖下的支护结构位移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邻近基坑开挖卸荷对基坑间土体沉降、坑底隆起、坑外地表沉降、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等产生明显影响.相邻基坑间距、开挖顺序和支护方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长春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对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基坑变形监测进行论述和分析。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基坑采用分段设计。在临近既有建筑和道路侧,分别采用桩锚、微管桩+土钉墙+预应力锚索的复合土钉墙支护及土钉墙支护3种形式。从基坑开挖监测角度,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对周围建筑进行了水平、沉降位移的观测,并对土体深部位移进行了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证明复合土钉墙可有效控制变形,但在快速开挖的情况下,土钉墙对该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较差,通过监测,及时处理了支护结构存在的危险,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证明了基坑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钉支护机理,确保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大连地铁一号线某车站出入口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仿真技术模拟边坡无支护开挖与土钉支护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特征,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对基坑土岩体结构采用Mohr-Coulomb构建模型,锚杆、土钉与混凝土结构采用线弹性模型;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绘制地表沉降对比分析曲线,找出边坡开挖全过程应力应变规律,并从力学角度分析土钉支护体系对土体加固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钉支护能有效限制原始应力平衡遭到破坏后土体各部分的塑性变形、地表沉降及土体位移,从而确保基坑稳定.  相似文献   

8.
阳澄湖隧道基坑工程具有土方开挖量大、地质条件差以及所处位置特殊,紧靠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的特点,严重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开挖进度。工程设计采用分级放坡开挖,边坡采用网喷+土钉联合支护结合井点降水的开挖支护方案。针对基坑稳定问题,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对基坑边坡两个典型断面的整体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和抗突涌稳定性进行验算。同时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边坡变形、塑性区开展等结果进行计算,验证了基坑施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边既有建筑和道路的沉降和位移。为了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对周边既有建筑的影响规律,以安徽璀璨明珠商场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桩锚支护结构在深基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FLAC3D数值模拟对支护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比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位移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偏差,结果表明: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型结果总体上与现场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相似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基坑开挖土体压力、变形的演变规律。本工程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点最大位移为25.96mm,小于监测报警值30mm。其中基坑侧壁水平位移监测是重点。分析了造成数值偏差的三大原因,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南洛河电厂三期工程是该电厂改扩建项目,其中卸煤沟、转运站毗邻现有的运煤铁路,为了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行,必须确保运煤铁路的安全。结合场地勘察、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及临近运煤铁路等情况,对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一排钻孔灌注桩+一排高压旋喷桩+锚杆支护结构形式。通过对支护体系和运煤铁路的沉降、位移进行监测,积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基坑和运煤铁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工程,基于基坑支护结构的现场实测数据,对排桩内支撑基坑支护体系桩顶水平位移,桩体侧向位移及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量进行分析,得出基坑围护结构各项位移和周边土体沉降随时间及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实测数据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研究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及桩后土体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长边桩顶水平位移约为短边桩顶水平位移的3倍,桩体最大侧向变形量位于1/2H(H为基坑开挖深度)处;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地面沉降范围约3H,基坑周边各监测断面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距基坑边22m处(约0.82H~0.96H),内支撑架设有助于增大基坑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生活配套区为背景,依据河南地矿集团工程物探地质资料,运用FLAc^30建立了地基开挖模型,对喷射混凝土支护进行了研究.实施分步开挖,建立了地基开挖进度和土体沉降间关系.为地基开挖引起地表沉降以及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分析打下基础,为采用更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地表沉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福州某大厦地下室深基坑支护的几种内支撑体系的比较分析,采用双环双层内支撑体系与钻孔灌注桩共同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整体稳定性好、桩顶位移小、开挖工作面大、工程造价低的优点,解决了软土地基中地下室平面复杂、施工现场小,相邻建筑近的基坑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泥土预应力支护桩墙工法(HCMW工法)是在SMW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坑支护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抗弯能力好、止水性强、对周围土体扰动小等优点。结合工程实际,从工况力学分析、地表沉降量、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整体稳定性验算、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等角度对HCMW工法的支护规律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在加撑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从地表到坑底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由于开挖时土体卸载,导致侧支护土体的压力减小,在开挖范围内向基坑移动导致基坑下部土体位移减小,一般出现在距坑底0~2m的范围;基坑周围整体沉降量和距坑边距离呈抛物线状,基坑的最大沉降量为18mm,发生在距离坑边5.6m的位置;最后,对基坑抗倾覆稳定性、整体稳定性和抗隆起稳定性进行验算,得到其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1.974、1.386和2.793,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满足安全要求,表明HCMW工法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蒋蒙宾 《河南科学》2007,25(4):630-633
基坑工程开挖降水势必引起基坑周围土体内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改变,导致周围土体及建筑环境的变形,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包括支护结构、工程桩施工、降低地下水位、土方开挖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表现在多方面,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引起围护结构变形及造成基坑内外土体产生沉降、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可能导致建筑物及市政管线的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破坏.此外,大量被抽取的地下水往往直接排至下水管网,是对城市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南京某电力项目基坑工程钻孔咬合桩在环形基坑中的施工工艺、受力特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周围土体沉降和临近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总结出咬合桩支护在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变形特点,说明该支护方式在深环形基坑临近高层建筑物的情况下,能有效控制土体的位移及沉降,从而保证基坑结构及临近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效应及本构理论,针对某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浅、粉质黏土和粘土分布较厚的深基坑工程建立了相应开挖支护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基坑土体的修正剑桥本构关系参数并将修正剑桥本构关系应用于基坑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分别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无渗流-应力耦合效应的基坑整体变形、支护结构位移、坑外地表沉降及坑底回弹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含水粉质黏土和粘土采用修正剑桥本构关系较合适;2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时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及坑底回弹量分别是未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时的0.57倍、0.07倍、0.59倍,基坑开挖变形应充分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3坑底超前降水能显著减小坑底隆起.  相似文献   

18.
硬土场地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阳光雅居4期基坑工程处于硬土场地中,基坑开挖深度5.7 m,局部7.0 m,围护体系采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土钉墙2种支护结构形式.施工过程中分别对桩项圈梁水平位移、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围护桩桩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沉降、邻近道路沉降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监测.依据硬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本次基坑变形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硬土场地中快速挖土卸载,可致使基坑支护结构产生明显水平位移,而周围土体水平位移相对较小,由于两者变形不协调,通常导致支护结构和土体间出现裂缝;硬土场地中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建筑物和道路沉降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采用复合土钉墙作为支护结构日趋广泛,由于其支护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易于在场地狭小的条件下方便施工,施工简便,经济合理。结合管井降水的支护形式可以有效的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坑壁的稳定性,节省支护工程费用。实践证明,管井降水能明显改善有粘质粉土层的复合土钉的支护性能,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沉降和位移,从而提高支护体的稳定性,节省支护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20.
沈阳某超深基坑支护系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沈阳某超深基坑的支护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超深基坑采用桩锚支护方案,总体可行,但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安全储备不足,类似工程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支护设计的安全性;附近地铁隧道开挖,对基坑稳定影响很小,支护设计可不予考虑;地基土冻胀对该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是沈阳越冬基坑工程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研究结果为沈阳地区的超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