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3G牌照颁发时间表日渐浮出水面,电信运营商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3G系统的搭建工作.通过对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WCDMA系统中实现网络时间同步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实际的系统平台上已得以实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3G移动通信技术的帆船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可同时对多条帆船的多项技术参数进行同步监测.采用ZigBee协议组建船上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采集和融合;通过3G移动通信网络建立手持终端与船上网关的远程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根据传感器数据采集、汇聚、融合、远程传输和在手持终端显示的处理流程,建立系统的排队模型,运用排队理论研究系统的性能和探索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软件仿真和对实际应用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网络化已经成为测控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的测控通信系统对于时钟同步有着严格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钟同步协议,满足测控通信中时间同步的设想,使之成为新时期网络测控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以IP网络实现测控系统数据传输为基础,探讨了几种时钟同步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应用的优缺点,并着重研究了IEEE1588时钟同步协议的实现原理及其在网络测控系统中实现时钟同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的控制系统时间同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如何利用GPS接收器获取准确的UTC时间,在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QNX下,实现系统时间和UTC的一致.同时讨论了如何建立网络时间服务器,通过执行网络时间同步算法,实现局域网内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时间同步.最后文章给出在具体应用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供大范围跨网段的高精度时间同步,采用NTP协议的思想和统计方法,提出了基于NTP的ORBUS时间同步系统模型,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对同步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跨网段的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时间偏移量正负向平均值为-3.5和3.3 ms,网络延迟10 ms左右,而普通时间偏移量正负向平均值为-5.3和5.4 ms,网络延迟波动很大,甚至超过95 ms.验证了基于NTP的时间同步较普通同步的性能提高.该系统的总误差控制在100 ms以内,可以为大规模分布对象系统提供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网络时间协议的概念与体系结构,以思科路由器为例说明了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音视频实时同步传输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音视频同步的编码方法,在同步播放的音频和视频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在数据不同步时能迅速地找到下一个同步点继续播放.在TCP/IP网络上,基于H.264视频编解码、G.729A音频编码标准和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设计并实现一个音视频实时传输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音视频同步的解决方案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工程地质勘探布线难和时间同步精度低的难题,采用nRF905无线收发芯片组建无线数据采集网络,提出无线同步协议以提高时间同步精度,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软件组成与实现.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500m无误码无线数据采集时间同步精度优于1μs,系统布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时间同步在分布式计算机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分布式中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可靠性与精确性要求很高。关于NTP/SNTP协议是基于ORBUS时间系统的,它是一种在网络时间上同步的组织方式。这种协议可以使得跨网段时间同步节点数降低,而且也可以减少网络方面的开支等等,本论文对NTP网络时间同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的NTP协议可以应用于繁琐分布式网络,相比于其他的协议,NTP协议的这种同步方式要在网络时间同步中的应用需要在精度、稳定性方面加以提高。NTP/SNTP协议本身具备的网络时间同步组织方式在分布式网络中有着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SDMA技术的阐述,详细描述了智能天线技术,总结了在3G系统中网络实现智能天线的几个主要应用,其中把软件天线归于智能天线在3G中的一种应用,对3G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3G移动通信主流标准的性能比较方法,利用手机发射功率和系统自干扰等主要技术指标从原理上说明了WCDMA、cdma2000标准可能存在的技术缺陷。国际上3G网络建设现状也说明了该性能比较方法的合理性。在我国3G网络建设中若能考虑文中的观点,或许能够避免重大投资损失。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就我国TD-SCDMA标准的技术特点作了分析.由于WCDMA与TD-SCDMA混合组网时,临近频率存在系统干扰问题.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并设计了两款滤波电路用于减少系统间的信号干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CDMA凭借其诸多优点而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佳多址接入方案。本文重点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对TD-SCDMA系统链路级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4.
WCDMA系统接入安全实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特别是接入安全问题,是衡量移动网络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WCDMA的安全体系及其接入安全实现机制,如:用户身份识别机制、本地鉴权和连接建立机制、接入链路数据的完整性保护、接入链路数据的私密性保护以及鉴权和密钥分配机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解决WCDMA中信息安全的保障问题。另外,还研究了WCDMA系统引入移动IP后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冯洋  董康军  马保科 《河南科学》2012,(10):1480-1483
讨论了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中与网络规划有关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无线网络规划的一般流程,对WCDMA和GSM进行了分析比较,讨论了两者间的异同,对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网络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旨在提供多种业务,比如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基于分组交换网的多媒体业务。为了提供这些业务的服务质量保证,提出了一种优化WCDMA(W ideband Code-D ivision Mu ltip le Access)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遗传算法(GA:Genetic A lgorithm)。使用该算法,研究了如何实时对WCDMA网络参数进行最优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不同输入通信流量混叠业务用户的满意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根据混叠输入通信流量动态有效地配置网络参数,以使服务的性能达到最优化:使用GA后,网络的频谱利用率达到18%;GA的收敛速度相当好,例如在假定所有的通信量混和的情况下,经过20~30次的反复后,就可以达到最优的配置参数。  相似文献   

17.
全 IP网络技术是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3GPP与 3GPP2除了独立研究全 IP网络技术外 ,还将其作为 WCDMA和 CDMA2 0 0 0核心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软交换是 WCDMAR4 / R5核心网络的重要技术特征 .文中对 3GPP和 3GPP2的全 IP网络的网络参考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同时对全 IP网络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借助软交换 (Softswitch)技术对WCDMA R5核心网的技术构成进行了分析 .介绍 WCDMA R5版本中基于 IP的 RAN及 HSDPA技术 .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可用于W-CDMA,TD-SCDMA等2G/3G/4G-LTE通信标准网络的宽频带双极化印刷振子基站天线单元.天线由两个双层贴片结构十字交叉组成,在馈电巴伦底部采取梯形弯曲结构,提高了双端口的隔离度,便于组装;在贴片双臂上端附加短路T形贴片结构,展宽了带宽.实测结果表明:天线两端口电压驻波比≤1.5的带宽均达到66.7%(1.65~3.30 GHz),带宽内隔离度大于25 dB,带内增益为4.1~8.3 dBi.  相似文献   

19.
3G移动通信CDMA/TDMA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移动通信系统应该以提供移动Internet业务为主,将存在多个不同的速率,而如何实现多速率兼容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给出了多速率CDMA移动系统中不同速率信道发送功率与发信速率的关系式,将原有的计算式进行了推广,并由此导出一种CDMA/TDMA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改进原FDD WCDMA和CDMA2000标准中只使用CDMA和VSF实现多用户多速率兼容的方法.可以成倍增加系统下行容量并提高功率利用率,克服了CDMA2000 1x和WCDMA标准上下行容量基本对称的技术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