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XPS表征了LaMO3(M=Fe,Co,Ni)晶体表面氧的性质,区分了XPS谱中二种O1s峰.由O吸峰的相对强度获得了LaMO3表面吸附O2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O2吸附量(脉冲法)实验结果的映证.CO氧化反应活性测定发现:300℃下,LaMO3活性顺序为LaCoO3>LaNiO3>LaFeO3,与其O2吸附量大小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方法考察了磷改性对γ-Al2O3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磷酸盐与γAl2O3的反应容量有限,且存在着一个平衡点。磷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γ-Al2O3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并同时能改变γ-Al2O3 表面酸性,使γAl2O3表面酸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以三(3-氨基丙基)胺(trpn)在Cd(ClO4)2·6H2O存在下,与4-甲基-2,6-二甲酰基苯酚钠(sdmp)发生[2+3]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2L]ClO4.晶体结构测定、光谱分析和电导滴定均表明:两个镉(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7(N4O3),处于变形十面体的中心,且两个镉原子通过3个酚氧原子为桥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4.
气液法合成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用气液法制备文石型CaCO2 晶须时,温度、初始pH 值、结晶促进剂等工艺因素对晶须生长的影响,利用X 射线衍射分析了试样中文石型CaCO3 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发现,在H3PO4或可溶性磷酸盐的作用下,Ca(OH)2 悬浊液具有类似的碳酸化过程,但采用H3PO4 或酸性磷酸盐时,反应的渗流效应比采用碱性磷酸盐显著,所得产物中文石质量分数也较高.适宜于文石型CaCO3 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 ~75 ℃;初始酸度值范围为8-6 ~12-4 .通过对比Ca3(PO4)2 和CaHPO4对晶须生长的影响,发现可以作为文石型CaCO3 晶核的成份为CaHPO4 而非Ca3(PO4)2 .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方法考察了磷改性对γ-Al_2O_3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磷酸盐与γ-Al_2O_3的反应容量有限,且存在着一个平衡点,磷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γ-Al_2O_3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并同时能改变γ-Al_2O_3的表面酸性,使γ-Al_2O_3表面酸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高氯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ClO4)3、六氟磷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PF6)3、高氯酸钐苯丁基亚砜Sm(PBSO)7·(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Sm(DPSO)7(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G5/2→6H7/2谱带强度高达119.3cd.这说明DPSO二苯亚砜作为配体受激发后将能量传递给Sm3+使其敏化发光的能力高于苯了基亚砜.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离子ClO可以增强Sm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2-羟基吡啶、Ni(CH3COO)2和Tb(ClO4)3在乙腈中反应,得到(Tb(CH3COO)3]n,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Tb(CH3COO)3]n的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7.913(1)A,b=8330(1)A,c=11.5733(2)A,a=70.29(1)°,β=72.23(1)°,r=65.03(1)°;[Tb(CH3COO)3]n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整个分子是长链多聚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CO和NO双分子探针-IR技术研究了双金属Rh-Co/Al_2O_3催化剂的Rh-Co相互作用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Rh_2CO_2(CO)_(12)簇合物制得的Rh_2CO_2/Al_2O_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强,使其在673KH_2还原后产生一种新的线式CO吸附的Co中心。此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不同于Co_2/Al_2O_3(由Co_2(CO)_8制得)上的Co中心。由金属盐共浸制得的(Rh+Co)/Al_2O_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弱,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与单金属Co_2/Al_2O_3相同。Rn_4/Al_2O_3(由Rh_4(CO)_(12)制得)上3种CO吸附的Rh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孪生CO吸附的Rh中心上,CO强于NO;在线式CO吸附的Rh中心上,CO与NO相近;在桥式CO吸附的Rh中心上,CO弱于NO。CO在Co_2/Al_2O_3上不产生分子吸附态。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Sm(ClO4)3-Ala-H2O三元体系在35℃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2折光率,构制了相应的溶解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溶解度曲线与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Sm(ClO4)3.8H2O,Sm(Ala)4(ClO4).2H2O(A),sm(Ala)3(CO4)3.3H2O(B)和Ala的晶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1.
以硼酸三甲酯为探针分子对金属氧化物Al2O3和非金属氧化物SiO2的表面路易斯碱性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硼酸三甲酯可灵敏地与Al2O3和SiO2的表面路易斯碱中心作用,其红外光谱提供了Al2O3和SiO2的表面路易斯碱性强度的直接信息。  相似文献   

12.
混合磷酸酯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混合磷酸酯的表面活性,得出各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和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MAPDAP为7030时混合体系表面活性最优;AP、PE含量低于3%时有利于混合体系表面活性的提高;pH值在5.5~8.5范围内,对体系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制备方法的某些改进,合成了一种 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用它作催化剂,对乙酸乙酯的酯化活性作了初步探讨。考察了焙烧温度对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酸度及活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对于SO_4~(2-)/Fe_2O_3一类深色固体超强酸的强酸总量可以用溶剂法的乙醇酸量来计量;单位强酸部位的酯收率可近似作为此类固体超强酸的相对酸强度,而SO_4~(2-)/Fe_2O_3型固体超强酸的相对酯化活性优于浓硫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锆交联蒙脱土的表面酸性进行研究,结果声明:锆交联蒙脱土与原土相比酸中心增多,酸强度增大,主要是增加L酸。以甲醇胺化反应为探针研究锆交联蒙脱土的酸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锆交联蒙脱土样品的胺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Na-土,胺化反应的活性位主要是L酸位。  相似文献   

15.
以硅胶为载体,碱金属磷酸二氢盐MH2PO4 (M=Li,Na,K)为原料,利用浸渍法制备了3种硅胶负载的含有不同碱金属阳离子的聚合磷酸盐催化剂MH2PO4/SiO2。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上考察了不同碱金属阳离子对聚合磷酸盐催化乳酸甲酯转化生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影响。3种催化剂中,NaH2PO4/SiO2催化生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总选择性最高,380℃时,乳酸甲酯转化率为99.5%,目标产物选择性可达52.0%。催化剂表征及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表明,碱金属阳离子的性质影响聚合磷酸盐链末端P—OH的酸性和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导致3种催化剂上乳酸甲酯转化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选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形上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复杂地形上三维平流扩散方程模式的模拟,讨论了影响河谷城市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气象因子。实测资料表明,冬季SO2浓度的变化与温度层结和风速差别相联系。本文建立的三维扩散模式,模拟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并能显示出不同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参数敏感性试验表明:(1)Kz、风向、风速对地面浓度及其分布有很大影响。(2)Kh对地面浓度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3)厚的贴地逆温和底  相似文献   

17.
将溶剂法用于测定深色的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及酸强度分布,并且用氨吸附-差热分析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发现两者有类似的酸强度分布曲线。用溶剂法考察了活性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发现某些活性金属氧化物如NiO和WO_3自身没有强酸部位,却具有使无定形硅铝或含分子筛的酸性载体强酸量增加的能力。对照进行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金属氧化物使催化剂表面的Brosted酸量发生了与溶剂法所测得的强酸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变化;用溶剂法测定了酸性组份(超稳Y型分子筛)含量不同的载体以及用这些载体制成的Ni-W催化剂的强酸量,发现溶剂法对试样酸性的变化反应灵敏。当载体含有45%(质量)超稳Y型分子筛时,加入Ni-W活性组份能使其强酸部位的增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研究了SO2 - 4/ZrO2 _SiO2 催化剂的酸性和比表面积 ,采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法、BET法以及指示剂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温度以及其他处理条件对催化剂酸强度以及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硅锆比小于 10时 ,SO2 - 4/ZrO2 _SiO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催化剂中硅锆比的增高而增大 ;在硅锆比为 10左右时 ,比表面积可高达 4 40m2 / g ,数倍于SO2 - 4/ZrO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在相同处理条件下 ,SO2 - 4/ZrO2 _SiO2 催化剂的酸强度低于SO2 - 4/ZrO2 的酸强度 .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证明该催化剂的表面酸点多为Lewis酸点  相似文献   

19.
岩石边坡生态种植基强度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 在种子能够发芽的前提下, 研究水泥(A)、土壤(B)、腐殖质(C)和水(D)4个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基材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不同龄期时4种因素对基材的影响顺序、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及混合基材的优化配比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 龄期为3 d和7 d时, 4种因素对基材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 水泥、土、腐殖质、水;14 d和28 d影响的顺序分别为: 水泥、腐殖质、土、水和水泥;腐殖质、水、土;龄期为3 d和7 d时, 应选取的基材最佳配比分别为A2B2C1D4和A2B2C2D4;龄期为14 d和28 d时, 应选取的基材最佳配比均是A2B2C2D3;对基材1周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水泥, 对基材2周后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除了水泥外, 还有腐殖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法对TiO2负载的铈基催化剂进行了硫酸化改性,同时制备了未经硫酸化改性的催化剂与之对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吡啶红外光谱(Py-IR)等一系列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酸化改性不仅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氧的含量,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而且还能极大地丰富催化剂表面的布朗斯特酸位点和路易斯酸位点,以此来增加催化剂的酸性,使得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有所提升并拓宽其温度窗口。此外,硫酸化改性为铈基催化剂表面增加了额外的超强酸位点,使催化剂在受到碱金属的毒害后,仍有大量的酸位能得以保留,能够维持对NH3的吸附,进行催化反应循环,极大地提升催化剂的抗碱金属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